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6103)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左涛王俊李显森时永强彭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浮游
  • 2篇粒级
  • 2篇浮游动物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食物
  • 1篇体长
  • 1篇频差
  • 1篇资源密度
  • 1篇夏初
  • 1篇目标识别
  • 1篇南黄海
  • 1篇黄海南部
  • 1篇回波
  • 1篇浮游生物
  • 1篇PDO
  • 1篇ECOSYS...
  • 1篇不同粒级
  • 1篇春季
  • 1篇春末夏初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南省环境科...
  • 1篇黄海水产研究...

作者

  • 5篇左涛
  • 3篇王俊
  • 2篇李显森
  • 2篇彭亮
  • 2篇时永强
  • 1篇卞晓东
  • 1篇林群
  • 1篇赵宪勇
  • 1篇金显仕
  • 1篇陈峻峰
  • 1篇万瑞景
  • 1篇王新良
  • 1篇彭荣
  • 1篇王秀霞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Chines...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海太平洋磷虾回波映像识别与资源密度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太平洋磷虾是黄海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的关键种。为准确评估太平洋磷虾的资源密度,基于2010年1月黄海渔业资源调查过程中采集的声学和生物学数据,利用SDWBA目标强度理论模型,研究了太平洋磷虾38和120 k Hz目标的回声散射特性,并根据2个频率平均体积散射强度的差值(简称频差技术),开展了太平洋磷虾回波映像识别及资源密度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太平洋磷虾的目标强度与其倾角和体长密切相关;120k Hz的目标强度明显高于38 k Hz,且两个频率的有效平均目标强度之差随着磷虾体长的增加而减小。数据处理结果显示,两个频率回声数据的平均体积散射强度(MVBS)呈线性关系,120 k Hz的MVBS比38 k Hz高约14.1 d B,与理论仿真结果一致;回声散射层内太平洋磷虾的资源密度为1.8~2531.8尾/m3,均值为255.1尾/m3。本研究对利用渔业声学技术开展浮游动物资源评估具有借鉴意义,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对太平洋磷虾目标强度模型参数及目标识别方法进行完善,以提高其资源密度声学评估的准确度。
王新良赵宪勇左涛李显森
关键词:目标识别资源密度
南黄海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数量分布年间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分析对比1959年、1982年、1998--2000年以及2007--2010年4个不同时期南黄海中部(34.25°~37.45°N,122.00°~124.00°E)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和强壮箭虫(Sagittacl'assa)数量时空变化及其与温度、盐度和太平洋年代际震荡指数(PacificDecadalOscillation,PDO)变动的关系。结果显示,温度可能对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磷虾数量分布影响较大;强壮箭虫则受盐度影响较大。PDO暖位相时期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磷虾数量显著低于冷位相时期,强壮箭虫则相反。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磷虾丰度与提前3个月PDO值呈显著正相关,强壮箭虫丰度仅与当月PDO值呈显著正相关。
陈峻峰左涛王秀霞
关键词:浮游动物南黄海
Trophic interactions,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被引量:2
2013年
The southem Yellow Sea is an important fishing ground, providing abundant fishery resources. However, overfishing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caused a decline in the resource and damaged the ecosystem. We developed an ecosystem model to analyze the trophic interactions and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o gui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system. Atrophic mass-balance model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during 2000-2001 was constructed using Ecopath with Ecosim software. We defined 22 important functional groups and studied their diet composition. The trophic levels of fish, shrimp, crabs, and cephalopods were between 2.78 and 4.39, and the mean trophic level of the fisheries was 3.24. The trophic flows within the food web occurred primarily in the lower trophic levels. The mean trophic transfer efficiency was 8.1%, of which 7.1% was from primary producers and 9.3% was from detritus within the ecosystem.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between trophic levels II to III to IV to V to 〉V was 5.0%, 5.7%, 18.5%, and 19.7%-20.4%,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flow, phytoplankton contributed 61% and detritus contributed 39%. Fishing is defined as a top predator within the ecosystem, and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most commercial species. Moreover, the ecosystem had a high gross efficiency of the fishery and a high value of primary production required to sustain the fishery. Together, our data suggest there is high fishing pressure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Based on analysis of Odum's ecological parameters, this ecosystem was at an immature stage. Our results provide some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ecosystem.
林群金显仕张波
关键词:ECOPATHFISHERIES
黄海南部不同体长鳀对食物粒级的选择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2000年6月和2014年11月黄海南部采集的浮游动物和不同生长阶段鳀(Engraulis japonicus)的胃含物(饵料)组成分析资料,研究鳀的饵料粒级分布与摄食粒级选择性及其与环境生物组成的关系,旨在推进粒级在传统摄食生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黄海南部鳀的饵料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生物种类组成有关;各体长组中,鳀的饵料粒级多样性与种类多样性分布趋势相似;体长为110 mm左右的鳀的饵料种类多样性和粒级多样性水平最高;鳀的饵料粒级均值随鱼体体长增加而增加;体长约为30 mm和≥70 mm的鳀有明显的饵料粒级转换。根据上述结果,认为在鳀胃含物分析过程中,整合环境中饵料生物的相对组成和粒级大小,可有效评价鱼类对饵料的粒级选择性。
左涛时永强彭亮王俊卞晓东
关键词:体长
冬、春季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被引量:1
2016年
比较分析了2015年冬季1月和春末5月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旨在对不同粒级网采浮游生物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为海洋鱼类营养补充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冬、春两季,ω3多不饱合脂肪酸佃3PUFA)、二十碳五稀酸(EPA)、二十二碳六稀酸(DHA)、20:1+22:1的相对含量以较大粒级浮游生物(500~2000μml较高;而16:0、18:0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以〈500μm粒级浮游生物较高。冬季各粒级浮游生物的总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均高于春季相应值,但MUFA、PUFA、16:1ω7、EPA、DHA、20:1+22:1的相对含量却低于春季。多元对应分析显示,环境因子中海水温度与100~1000μm粒级浮游生物的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对比冬、春季浮游生物脂肪酸组成与黄海主要经济鱼类的脂肪酸营养组成,初步认为,在冬季,可为鱼类生长提供足够营养的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是〉500μm粒级的较大型的浮游生物,而在春季,该类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较广,100~2000μm的浮游动物都可作为鱼类早期生长的有效饵料来源。由此初步推论,浮游生物食性仔稚鱼食物来源的粒级范围在春季比冬季更为广泛。
彭亮左涛时永强王俊吕末晓
关键词:脂肪酸粒级浮游生物
春末夏初莱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谱及潜在鱼类生物量的估算被引量:5
2012年
分析了2008年春末夏初(5月和6月)利用浮游生物网(孔径160和500μm)采集的莱州湾浮游动物样品,对此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个体粒级分布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构建了莱州湾浮游动物的标准生物量谱,并应用生物量谱理论Borgmann模型(1987)对莱州湾的渔业资源现存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结果表明,5月和6月莱州湾浮游动物个体粒级(Log2含碳量)分布范围为-3~10。浮游动物的Sheldon型生物量谱的特征为:5月生物量高,表现为由双刺纺锤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双峰曲线;6月生物量低,表现为由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单峰曲线。浮游动物混合粒级的日生产力和日周转率P/B值:5月为75mgC/m2·d和0.20,6月为24mgC/m2·d和0.16。5月的标准生物量谱线性方程y=-0.9629x+14.893(R2=0.60),6月y=-0.9063x+12.832(R2=0.80)。基于Borgmann模型的估算,5月粒级为14~16的渔业生物的生物量为0.57gC/m2,6月粒级12~25的渔业生物的生物量为0.1gC/m2。
彭荣左涛万瑞景林群李显森王俊金显仕
关键词:浮游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