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610)
-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赵舒薇英信江邱杰孙宝春周成勇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第454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喉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和人乳头状瘤病毒16E7(humanpapiloma-virus16E7,HPV16E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喉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喉癌、24例声带息肉和10例癌周喉组织标本中HSP70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喉癌组织、声带息肉和癌周喉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8.3%和0%,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6%,4.2%和0%,HSP70和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喉癌组织与声带息肉、癌周喉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E7阳性的喉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为85.3%,HPV16E7阴性的喉癌组织中HSP70的阳性表达率为56.8%,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16E7可以诱导喉癌组织中HSP70的高表达,二者在喉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HSP70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可用于喉癌恶性程度的评定。
- 英信江赵舒薇邱杰叶青孙爱华
- 关键词:喉肿瘤热休克蛋白质70
- HPV16/18-E6、p53和MDM2蛋白在人喉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HPV16/18-E6、p53和MDM2蛋白在人喉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喉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喉鳞癌、24例喉癌前病变、15例声带息肉和8例癌周正常喉组织标本中HPV16/18-E6、p53和MDM2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对喉鳞癌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周正常喉组织、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和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6.7%(1/15)、12.5%(3/24)和37.5%(27/7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13.3%(2/15)、25.0%(6/24)和52.8%(38/72),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6.7%(1/15)、37.5%(9/24)和70.8%(51/72),HPV16/18-E6、p53和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与喉鳞癌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18-E6蛋白和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病理Ⅰ~Ⅲ级肿瘤之间呈明显升高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HPV16/18-E6蛋白、MDM2蛋白阳性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HPV16/18-E6、MDM2蛋白的过表达和p53的失活与人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强笔马纪清邱杰何金赵舒薇郎军添叶青王海青
- 关键词: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病毒E6蛋白P53蛋白MDM2蛋白
- HPV16、HPV16 E7蛋白与Rb蛋白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7表达蛋白与Rb蛋白在喉癌发生中的相关性,为探索喉癌的病因学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喉鳞癌、39例非癌组织标本中HPV16、HPV16 E7以及Rb的蛋白表达。结果HPV16 E7和Rb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非癌及癌组织中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HPV16的阳性率在非癌及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喉癌组织中,Rb蛋白在HPV16和HPV16 E7阳性及阴性组中的阳性率显著不同(P<0.01),而在非癌组织中则无此现象(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HPV16 E7的高表达导致的pRb功能失活是引起喉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 叶青赵舒薇英信江何金强笔
- 关键词:喉肿瘤鳞状细胞RB蛋白
- 人喉癌组织中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支原体单克隆抗体PD4在人喉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256例喉不同病变组织标本(喉癌105例,颈部转移淋巴结31例,喉癌前病变18例,声带息肉53例,癌旁正常组织20例,癌周正常组织29例)进行PD4表达检测。结果:①人喉癌组织中PD4高表达率为44.76%(47/105),明显高于喉其他不同病变组织(P<0.01或P<0.05)。②中晚期(Ⅲ-Ⅳ期)、伴颈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低(G3、G2)的喉癌病变组织中PD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无颈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高(G1)的喉癌组织(P<0.01或P<0.05)。③PD4表达阳性病例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D4表达阴性病例(均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 孙宝春赵舒薇周成勇刘达根
- 关键词:喉肿瘤支原体感染
- 能量可控陡脉冲对兔VX2乳腺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观察能量可控陡脉冲对荷瘤兔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分析陡脉冲对处理旁中心区域肿瘤组织潜在的影响。方法:实验兔24只制成VX2乳腺癌模型,随机分为处理组(n=21)和对照组(n=3),处理后0、12、24、48、72、120、168小时取肿瘤组织,通过HE染色、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观察处理中心组织及处理旁中心区域细胞形态、增殖指数(PI)及凋亡指数(AI)的改变。结果:陡脉冲处理后肿瘤中心凝固性坏死,旁中心区域见大量凋亡细胞,中心部分凋亡细胞较少。处理组细胞凋亡高峰在术后24小时左右,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I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陡脉冲通过诱导处理旁中心区域肿瘤细胞凋亡,扩大陡脉冲处理的有效范围,促进肿瘤细胞的原位灭活。
- 朱赟珊胡丽娜董晓静李聪罗小东孙才新
- 关键词:能量可控陡脉冲乳腺癌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 HPV16E7蛋白和Rb蛋白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探讨HPV16E7蛋白和Rb蛋白在人喉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喉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喉鳞癌、26例喉癌前病变、24例声带息肉和10例癌周正常喉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癌周正常喉组织、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和喉鳞癌组织中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4.1%(1/24)、27.0%(7/26)和43.6%(34/78),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10)、79.2%(19/24)、61.5%(16/26)和50.0%(39/78);HPV16E7蛋白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癌周正常喉组织、声带息肉与喉鳞癌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E7蛋白表达呈明显升高趋势,而Rb蛋白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喉鳞癌病理Ⅲ级明显高于Ⅰ级或Ⅱ级(P<0.05),临床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而Rb蛋白的表达正相反,肿瘤病理Ⅲ级明显低于Ⅰ级或Ⅱ级(P<0.05),临床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HPV16E7蛋白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可能会导致人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HPV16E7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可用于喉鳞癌恶性程度的评定.
- 英信江赵舒薇邱杰叶青孙爱华
- 关键词:喉肿瘤RB蛋白
- HPV16E7-HSP70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构建HPV16E7-HSP70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HPV16E7-HSP70融合蛋白抗喉癌免疫活性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HPV16E7、HSP70并分别导入相应酶切位点;HPV16E7采用NheI和SacI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得到pET28a-HPV16E7中间质粒;HSP70的PCR产物采用TA连接亚克隆到pGEM-Teasy载体;SalI和NotI双酶切后的HSP70片段和pET28a-HPV16E7线性质粒,经连接酶连接,采用PCR、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同时,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表达,采用IPTG诱导和WesternBlot进一步鉴定重组质粒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经PCR、DNA测序证实插入了HPV16E7-HSP70融合基因,且蛋白开放读码框与pET28a的6×His标签一致。通过IPTG诱导表达和WesternBlot证实融合蛋白可以在原核细菌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ET28a-HPV16E7-HSP70重组原核表达质粒。
- 赵舒薇邱杰英信江叶青孙爱华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质70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 人喉癌组织中支原体感染的检测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检测、分析喉癌组织中支原体感染的情况,探讨支原体感染对喉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14例喉不同病变及喉癌颈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中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喉癌121例,喉癌前病变21例,声带息肉17例,癌旁正常喉组织14例,癌周对侧正常喉组织9例以及喉癌颈转移淋巴结32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人喉癌组织、喉癌颈转移淋巴结组织、喉癌前病变、声带息肉、癌旁正常喉组织、癌周对侧正常喉组织中抗猪鼻支原体抗体2G10反应阳性率分别为44.63%(54/121)、34.38%(11/32)、23.81%(5/21)、17.65%(3/17)、7.14%(1/14)、0%(0/9);人喉癌组织、喉癌颈转移淋巴结组织的2G10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中晚期喉癌(Ⅲ-Ⅳ期)中2G10感染明显高于早期喉癌(Ⅰ-Ⅱ期)[68.18%(45/66)vs16.36%(9/55),P<0.01]。伴颈淋巴结转移喉癌组织2G10阳性率为62.50%(20/32),无颈淋巴结转移喉癌阳性率为35.96%(32/89),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2G10阴性Ⅲ-Ⅳ期喉癌病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18/21)及84.21%(16/19),而2G10表达阳性Ⅲ-Ⅳ期喉癌病例3、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60.0%(27/45)及58.14%(25/43),2G10表达阳性病例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2G10表达阴性病例(P<0.05)。结论:人喉癌组织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感染与喉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 赵舒薇孙宝春郎军添邱杰何金强笔王海青英信江叶青孙爱华
- 关键词:喉肿瘤支原体感染预后
- 喉癌组织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喉癌组织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与喉癌组织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147例喉组织标本,其中喉鳞状细胞癌组织82倒,非癌组织39例(声带息肉27例,距肿瘤〉1.0cm的癌周正常组织12例),癌前病变(声带白斑)26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标本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分析喉鳞癌组织中3种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喉鳞癌组织中HPV16蛋白及E6、E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或0.01),后者高于非癌组织(P〈0.05或0.01)。非癌组织中HPV1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E6、E7蛋白的表达(P〈0.05或0.01),而喉癌组织及癌前组织中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临床分期(Ⅰ~Ⅳ期)及不同病理分级(Ⅰ~Ⅲ级)喉癌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间HPv16 E6、E7蛋白表达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PV16感染后其早期区基因E6、E7的表达可能是诱发喉癌的因素之一,应用免疫学方法抑制E7蛋白的表达对于喉癌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但其预防和治疗作用不应过分夸大。
- 叶青赵舒薇何金强笔英信江
- 关键词:喉肿瘤鳞状细胞
- 喉癌中支原体单克隆抗体与核增殖抗原的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支原体感染与核增殖抗原在人喉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16例喉不同病变组织标本(喉癌145例,喉癌前病变25例,声带息肉31例,癌周喉组织15例)中支原体单克隆抗体PD4蛋白和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结果①PD4和Ki67在人喉不同病变组织中表达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喉癌:45.52%(66/145)和82.76%(120/145)、喉癌前病变:16.00%(4/25)和32.00%(8/25)、声带息肉:12.90%(4/31)和22.58%(7/31)、癌周喉组织:6.67%(1/15)和0(0/15),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中晚期(Ⅲ~Ⅳ期)、伴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PD4、Ki67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PD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P<0.01);而Ki67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年存活与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年存活率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为(P<0.05);③PD4和Ki67在人喉癌组织中联合表达阳性率为32.41%(47/145),显著高于喉其他不同病变组织中联合表达的阳性率(2.81%,2/71,P<0.01),两者在喉不同病变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9)。结论PD4和Ki67联合表达与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 孙宝春赵舒薇刘达根周成勇严清红
- 关键词:喉肿瘤支原体感染KI-67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