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6002)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6
相关作者:陈波陈宪云董德信邱绍芳刘晖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风暴潮
  • 3篇灾害
  • 3篇台风
  • 2篇气旋
  • 2篇热带
  • 2篇热带气旋
  • 2篇近海
  • 2篇近海域
  • 2篇海域
  • 2篇沉积物
  • 1篇登陆
  • 1篇悬沙
  • 1篇沿岸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灾害成因
  • 1篇灾害成因分析
  • 1篇增减水
  • 1篇输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位

机构

  • 13篇广西科学院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8篇陈波
  • 7篇陈宪云
  • 7篇董德信
  • 4篇邱绍芳
  • 3篇侍茂崇
  • 3篇刘晖
  • 2篇雷富
  • 2篇李谊纯
  • 2篇郭佩芳
  • 2篇陈默
  • 1篇周鹏
  • 1篇郑斌鑫
  • 1篇高劲松
  • 1篇丁扬
  • 1篇胡松
  • 1篇张操
  • 1篇刘金贵

传媒

  • 4篇广西科学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广西科学院学...
  • 2篇海洋通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水运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物质输运滞留时间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河口、近岸物质的输运时间尺度是将海洋物理过程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水体内物质更新速率。为有效控制北仑河口及其临近海域环境污染和促进海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开展近岸物质输运的时间尺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目的,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高分辨率物质输运数学模型,对北仑河口至珍珠湾海域滞留时间的空间变化及其对于径流、潮差、地形等因素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北仑河口外部海域,滞留时间一般不超过20h,在口门附近,在不同的径流量、潮差的情况下,滞留时间变幅较大,约为30-200h;在珍珠湾海域,滞留时间的空间及随潮差的变化亦很大,珍珠湾内的Z1区域最大可达413.7h,湾口处的Z4区域,最小仅为3.5h。在空间上,北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滞留时间在纵向上的变化呈现明显的白口门向外海逐渐减小的趋势,减小的幅度逐渐变小,说明径流的影响逐渐减小,在横向上滞留时间自深槽向浅滩逐渐增大。珍珠湾海湾边缘的浅水区,滞留时间明显大于深水区域的滞留时间。北仑河口区域滞留时间与径流量呈现明显的二次函数或线性函数关系,径流的影响向外海逐渐减弱,在深槽处大于浅滩处。滞留时间随潮差的增大而减小,变幅在口门处大于外海。北仑河口滞留时间主要受潮汐的影响。
李谊纯董德信王一兵
关键词:数值模拟
灌河口盐、悬沙通量的分解及时空特征
2016年
灌河是江苏省北部目前唯一没有在干流建闸的入海河流,拥有广阔的滩涂和优良的航运条件。河口通量是河口治理和河口环境保护中的关键要素。为研究灌河口的盐及悬沙的输运,基于实测资料利用通量分解方法对灌河的盐及悬沙通量的空间分布、大-小潮与潮内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在口门以内的弯曲河段,盐通量在凸岸浅水区一般指向下游,在凹岸深槽处则指向上游。大、小潮期间悬沙通量则基本上为左侧指向上游、右侧指向下游;口外盐通量方向为NNE-NE,而且随径流量大小而稍有改变,口外悬沙通量方向在远岸区域表现为WNW-NNE,近岸G2测点的悬沙通量则指向口门;口门内外盐和悬沙通量的组成均基本以T_1、T_2和T_4为主导,通量组成的总体特征在大、小潮期间基本类似。涨落潮流速最大时刻的悬沙通量不一定与流速方向一致,最大落潮流速时刻由于悬沙浓度可能小于平均值而导致悬沙净输运指向上游。
李谊纯刘金贵
关键词:悬沙
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应用《台风年鉴》1953—2012年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影响广西沿海TC和易引发广西沿海显著增水的TC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西沿海的TC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份,以南海为主要源地,而引起广西沿海显著增水的TC多源于菲律宾以东大洋洋面。从影响广西沿海的TC在近60年频数和强度变化来看,广西沿海TC最大强度存在下降趋势,但每年的平均强度存在上升趋势。
张操胡松陈默
关键词:热带气旋风暴潮
历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及其灾害成因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对1950-2012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数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多的年份达9个,最少的年份为0个;热带气旋季节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影响高峰月,其次为6、10月;热带气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进入南海后穿过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再次登陆广西沿海的次数最多,该类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增水平均值为111.2 cm,到达非登陆台风增水的2.6倍。风暴潮灾害的形成与强台风天气系统、全日大潮、河流下泄洪水直接有关。强台风产生巨浪及降雨,使入海河口水位上升,与风暴潮叠加后产生明显的增水,造成巨大的潮灾。
陈波董德信陈宪云刘晖邱绍芳
关键词:热带气旋灾害成因
广西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收集1949-2010年发生在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在影响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直接危及到国家财产、沿海人民生命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赤潮灾害和海水入侵灾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引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的致灾程度加剧,海岸侵蚀、岸线变迁、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加重;人类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使潮滩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危害加重、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应采取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提高海岸自然抗灾能力,将灾害损失及风险降至最低。
陈宪云刘晖董德信邱绍芳陈波
关键词: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海水入侵
北仑河口北冲西淤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发现,北仑河口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北仑河及其周边小河径流挟沙;二是潮流和波浪联合作用掀沙。径流挟沙比潮流和波浪掀沙大。夏季汛期,由径流带入的泥沙大部分在航道附近落淤,形成河口大片浅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沿河用水逐年增多,河流输沙显著减少。而受潮流影响的主航道,偏向中国一侧,在上游供沙少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河底冲刷,造成河口北冲西淤的发展态势。
陈宪云董德信郭佩芳侍茂崇陈波
关键词:泥沙来源河道冲淤环境因素
北部湾台风暴潮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
2014年
本文对国内外风暴潮的研究现状、进展进行了回顾;对广西沿海风暴潮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评述。台风暴潮是广西沿海地区的最大海洋灾害,减少这种灾害损失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目标。台风暴潮在广西有着显著的区域性特点:非周期性水位总是先减后增,增减水在港湾的强化与大气重力波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这些特殊性的规律,是减少风暴潮损失的必要手段。
陈波
关键词:台风暴潮
防城港湾夏季水质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调查及评价广西防城港湾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方法】2013年8月从广西防城港湾采集33个站位海水样品和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铅、锌、镉、汞、砷)含量,再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采集的海水和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该海域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Pb>Zn>Hg>Cu>Cd>As,其中,Pb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1,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排序为Zn>Pb>Cu>As>Cd>Hg,均符合国家一类沉积物标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As>Pb>Cu>Zn>Hg>Cd,即污染程度均属于低污染;潜在危害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Hg>As>Cd>Pb>Cu>Zn,即潜在风险较低。【结论】夏季防城港湾海洋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罗万次雷富叶朝放周鹏许廷波李啸宇农立成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评价表层沉积物
登陆北部湾北部台风对广西近岸水位变化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台风"纳沙"登陆期间广西白龙半岛南面海域1km处S1站连续的实测海流剖面资料,白龙尾F1站的水位资料和台风"榴莲"登陆期间铁山港石头埠F2站的水位资料,分析登陆北部湾北部台风对广西近岸水位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无台风期间,S1观测点表层的最大实测潮流流速为40.0cm/s,表层的最大余流流速为20cm/s。在台风登陆期间,S1观测点表层的实测潮流最大流速为103.7cm/s,表层的最大余流流速为39.7cm/s,比无台风期间高2倍左右。但随着水深的增加,潮流和余流的流速逐渐减小;岸站F1、F2的水位变化过程是,台风登陆前,水位减至最低;台风登陆后,水位增至最大,水位的增、减变化与台风作用过程有关。同时,认为台风登陆期间广西沿岸水位的抬升和下降变化与风、港湾地形、大气重力波所产生的共振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波陈宪云董德信侍茂崇邱绍芳
关键词:水位变化台风影响
北部湾北部潮流谱分析和余流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研究北部湾北部的潮流谱和余流特征。【方法】利用1988年10月至1989年8月的涠洲岛附近10m、20m和30m海流观测资料进行谱分析。【结果】无论频率f>0或f<0,全日潮谱峰都高于半日潮谱峰。其中,主要半日潮周期为12h、12.4h,主要日潮周期分别为23.9h和25.8h。在半日潮和全日潮分量中,顺时针分量是主要的。从余流前进矢量可以看出:冬半年,10m、20m和30m层平均余流矢量方向分别为302°、338°和43°。夏季,10m、20m和30m层平均余流矢量方向分别为246°、298°和292°。【结论】风对1988年10月至1989年2月余流影响明显,但是制约余流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北部湾北部环流。
陈波侍茂崇郭佩芳高劲松陈宪云
关键词:谱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