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840018)
- 作品数:17 被引量:228H指数:9
- 相关作者:岳经纶庄文嘉邓智平颜学勇温卓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五邑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社会管理创新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打造——以广东省总工会为例被引量:9
- 2013年
-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宏观背景下,党和政府开始重视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并且要求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努力打造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当前,广东省正在推动以团省委、省总工会、省妇联等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省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并以此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式服务平台,带动和引领相关领域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尝试。
- 岳经纶陈泳欣
- 关键词:工会社会管理创新
- 国家调解能力建设:中国劳动争议“大调解”体系的有效性与创新性被引量:40
- 2014年
- 面对日益复杂化和极端化的内部社会冲突,中国选择了不同于法律吸纳和刚性压制的方式,而是通过柔性的调解机制来主动疏导社会矛盾。这种社会治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置领域中展现出其创新性和有效性。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家推动的大调解模式,通过工会内部的上下联动、法律援助促成和解、劳动仲裁加强庭外调解以及法院鼓励诉前联调等调解机制创新与整合,显著地提升了国家对劳动争议的调解能力。大调解的模式创新与有效运作反映出中国国家面对内部冲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制度弹性。中国的调解机制也正在成为比较治理研究谱系的一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新类型。
- 岳经纶庄文嘉
-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冲突劳动争议
- 合作、控制与共生:街道体制下的社会服务递送——基于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的实践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以广州市街道家庭综合服务的递送实践为研究对象,结合福利混合理论、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服务的相关理论,建构了一个社会服务递送的分析框架,采用定性的个案研究方法,抽取家庭综合服务试点的三条典型街道进行深度观察和访谈,考察了三种不同街道办事处一社会组织关系下的不同社会服务递送模式,探索了不同递送系统在结构要素和递送绩效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非社会组织独立递送模式的出现实质上根源于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体系不同程度地涉入了原本属于社会组织较为独立的职责领域——社会服务的递送过程,三种不同的递送模式代表着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综合服务中不同的治理结构和职能定位,它们与社会服务递送组织分别是合作、控制和共生的关系,而后两种情形的广泛存在,其潜在危险是损害社会组织社会服务供给的自主性,扭曲它们的目标与行动。
- 廖慧卿岳经纶
-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
- 城市化、社会政策创新与地域社会公民身份建构——基于东莞市的案例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本文通过东莞市的案例研究发现,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社会政策创新,在地方行政边界内具有本地户籍身份的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社会公民身份差距逐渐消失,而外来人口则被选择性地纳入社会权利供给范围。东莞人口的社会公民身份差异正由"城镇—农村"、"本地—外地"的双重二元分割逐渐变成"本地—外地"为区隔特征的二元差序格局。一个以东莞市辖区为边界、以东莞地域公民身份为本位的、具有福利国家性质的"福利地区"正在悄然形成。新的福利权分配体系虽然有助于弥合原本高度分割的社会公民身份,并推动了地域性社会公民身份的重构,但是长期而言却可能带来社会政策上的"一国多制"。这亟需中央政府进一步强化自身在社会政策领域的统筹职能和构建统一的"社会中国"。
- 岳经纶庄文嘉方丽卿
- 关键词:社会公民身份建构社会政策城市化
- 团结与承认:中国式慈善困局的社会政策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近年来在中国社会频频出现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现象。这些新现象是人类社会旧有慈善困局的新表现,可以称为中国式慈善困局。从社会政策分析中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分配的角度看,碎片化甚至缺失的社会政策体系未能向公民提供有效的社会保护,进而形成相互团结和承认的正面价值是问题的关键。破解此困局可参考欧盟在社会政策方面的努力,以构建一元"社会中国"为目的,确立整全的社会政策框架,明确统一的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
- 岳经纶温卓毅
- 论理解社会管理的五种路径被引量:9
- 2013年
- 当前学术界和政策界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达成广泛共识,但社会管理依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人们往往是在不同的概念维度和实践方向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缺乏共同的话语基础。根据现有理论成果,目前已经形成了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五种不同路径,即社会控制(维稳)路径、社会政策路径、公共服务路径、社会组织路径和国家建设路径,沿着不同的路径将产生不同的社会管理创新结果。
- 岳经纶邓智平
-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 新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香港的案例被引量:12
- 2012年
- 自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危机以来,新右派对社会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并以物有所值、问责和顾客为本等新公共管理价值对社会服务购买进行管理,使福利国家转型为管理型国家。不过,新公共管理在社会福利领域的适用性一直存在争论。中国香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循着类似的思路启动了社会福利津贴制度改革,并建立整笔拨款资助制度。本文以中国香港作为个案,考察新公共管理引导下的政府购买服务对从事社会服务提供的非政府组织在资源和权力方面的影响,并为中国内地的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 岳经纶温卓毅
-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社会服务非政府组织
- 政治嵌入,还是嵌入社会--2006-2009年地方人大经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整体政治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革且缺乏中央自上而下推动的情况下,中国地方人大的发展呈现出高度的地区间和功能间的发展不均衡。既有研究一般认为这是地方人大政治嵌入的结果,即部分地方人大通过靠近地方权力中心和赢取地方党委的支持而不是争取自主性来换取机构扩权和地位提升。本文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间地方人大经费支出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政治嵌入不仅没有带来机构扩权,反而抑制了地方人大的整体发展和代议性的发挥;在控制政治嵌入程度等因素后,社会力量的壮大和参与显著地提升了地方人大在监督和代议方面的经费支出。这些发现在概念上对主流的政治嵌入假说提出挑战,在理论上也认为地方人大的发展应被视为政治现代化乃至民主化的构成性部分而不是纯粹的官僚扩权,在经验上则探讨了地方人大在未来与社会力量共生发展的可能性。
- 庄文嘉岳经纶
- 关键词:地方人大面板数据社会力量
- 从法庭走向街头--“大调解”何以将工人维权行动挤出制度化渠道被引量:22
- 2014年
- 转型期中国大规模的劳动立法和多次司法改革,鼓励维权工人寻求司法救济以获得更公正的劳动争议处置。然而,2010年以来国家推动的"大调解"运动强调将社会冲突交由基层组织和非司法机构进行调解,导致劳动争议处置过程的"去司法化"和处置结果的种种不公。结果,工人"准司法化"的维权观和国家"去司法化"的维稳观形成张力,产生了"挤出效应":制度内维权经历(包括向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或提出过劳动仲裁诉讼)通过降低工人对调解者公正性的认知,间接地降低了工人对制度内维权渠道的偏好而提升了他们对制度外维权渠道的偏好。
- 庄文嘉岳经纶
- 关键词:劳动争议大调解维稳
- 中国公共养老基金的债务风险与运作治理被引量:2
- 2013年
-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养老基金的债务风险及运作治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国内对我国公共养老基金的债务风险及运作治理存在一定的误解与争论。为此,需要从理论上和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的具体安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讲,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比如宏观经济波动、人口结构变化、金融市场波动、政治操纵等等。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安排和运行状况看,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公共养老基金面临严重的债务风险,而且各省份之间差异很大,其中广东省的偿债能力最强,上海最弱。考虑到公共养老基金运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公共养老基金运作宜将投资主体和治理主体分离,并严控管理成本,才能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 彭浩然岳经纶
- 关键词: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