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2074)

作品数:2 被引量:8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涛王宗起闫臻闫全人郑亚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洋壳
  • 1篇造山带
  • 1篇造山带研究
  • 1篇山带
  • 1篇盆地
  • 1篇晚古生代
  • 1篇古生代
  • 1篇变质
  • 1篇变质作用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篇闫全人
  • 2篇闫臻
  • 2篇王宗起
  • 2篇王涛
  • 1篇吴春明
  • 1篇桑海清
  • 1篇胡世玲
  • 1篇郑亚东

传媒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秦岭晚古生代弧前增生的背驮型盆地体系被引量:72
2002年
秦岭发育了受断裂控制的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其基底是具有洋壳、众多碳酸盐岩孤岛以及岛弧、弧前增生楔的洋盆底;盆地的主要边界逆冲断裂表现为背驮式的活动特征;各个盆地虽都有自己的沉积特点,但盆地的相对水深总体由北向南逐渐加大,反映出弧前大陆斜坡的古地理特征;盆地初始规模较大,到后期渐小,盆地充填呈退积序列,揭示了秦岭晚古生代盆地具有弧前增生的背驮型盆地性质。
王宗起王涛闫臻闫全人
关键词:晚古生代洋壳
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精细测年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1年
最近几年 ,增生造山过程中构造变形 /变质作用及其精细年代学研究正成为造山带研究的热点之一。造山带内部大型剪切带的运动、变形 /变质事件的精细定年对深入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把精确的测年数据与约束运动学的、变形 /变质的显微组构结合起来 ,可以比较精细地重建或复原造山带内部不同构造块体增生拼贴的精细时空过程 ,以及建立与之相一致的造山带形成的应变热模式。同时 ,近 3~ 4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构造变形 /变质精确定年还存在许多难点 ,如变形矿物形成机制对其测年结果的影响、变形矿物粒度大小对定年结果的制约关系、以及构造变形 /变质过程中矿物同位素体系的变化机理对测年理论与技术质疑等。文中详细介绍了国外目前有关增生造山作用研究的一个热点———构造变形 /变质精细年代学研究的现状和意义、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以及新技术方法及其可行性和应用等 ,目的在于提请国内同行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对此能予以重视。
闫全人王宗起闫臻郑亚东吴春明胡世玲桑海清王涛
关键词:造山带变质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