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159)
-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5
- 相关作者:韦叶生蒙兰青蓝艳黄建敏徐群清更多>>
- 相关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立项科研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蛋白质组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研究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为蛋白质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投放至今虽只有短短几年,但其显著的成效已经开始得到生命科学界的重视,尤其体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监控和预后方面的应用研究上。本文就其技术原理、优势和在临床疾病研究中的现状进行综述。
- 蓝艳
- 关键词:蛋白质芯片临床疾病
- 广西壮族和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137G/C,-607C/A多态性及单倍型在广西地区壮族及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比较其在不同种族间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160名壮族人和150名汉族人的IL-18基因-137G/C,607C/A多态性,比较两组IL-18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并结合文献进行不同种族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在广西壮族及汉族人群中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与欧洲人群比较,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广西地区壮族及汉族人群中存在IL-18基因多态性,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但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 蓝艳韦叶生覃俊唐秀生武洁陈集敏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单倍型种族
- 脑卒中患者IL-18及CRP血清水平检测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52例),脑出血组(46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后5天的血清IL-18和CRP的浓度。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32例)、中度损伤组(46例)和重度损伤组(20例)。结果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及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随着脑神经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IL-18及CRP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与脑神经受损程度相关。
- 潘云唐任光黄建敏韦叶生
- 关键词:脑卒中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
- 用SELDI蛋白芯片技术筛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从而筛选特异性的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和弱阳离子交换芯片(CM10)首先对训练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的8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差异进行分析,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后,对测试组(5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盲法验证。结果在质荷比(M/Z)2000~50000Da范围内,共检测到94个蛋白质峰,筛选出差异蛋白质峰29个,以质荷比(M/Z)分别为5659、5878、7304、7398和9003Da的5个差异蛋白峰,建立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95.8%(69/72),特异性为97.5%(78/80),正确诊断率为96.7%(147/152)。用该模型对测试组进行双盲检测,结果显示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诊断率分别为94.5%(52/55)、95.0%(57/60)和94.8%(109/115)。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以筛选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物,建立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韦叶生蓝艳黄瑞雅蒙兰青徐群清解海源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飞行时间质谱蛋白质组学
- 整合素α2基因C80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整合素α2(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健康体检者170例为对照组。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ITGA2的基因型;同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90倍(OR=1.690.95%CI:1.219~2.341),携带T等位基因的脑梗死个体TC水平明显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脑梗死的发生。
- 罗斌韦叶生蒙兰青刘运广徐群清解海源
- 关键词:脑梗塞整合素Α2高脂血症疾病遗传易感性
- 亚低温联合微创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内皮素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微创术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的脑出血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NSE和ET含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SE、ET和NIHS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NSE和ET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微创术治疗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降低脑出血后血清NSE和ET含量。
- 李雪斌蒙兰青黄瑞雅韦世革黄建敏韦叶生
- 关键词:脑出血磷酸丙酮酸水合酶内皮缩血管肽类
-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IS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已成为研究热点。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黏附分子,它可促进神经炎症反应,与血脂代谢紊乱、
- 韦叶生蓝艳罗斌刘运广蒙兰青徐群清解海源
- 关键词: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缺血性脑卒中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血脂代谢紊乱
- 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甙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发病7d内的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PNS干预组(常规药物治疗加三七总皂甙)32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含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活性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PNS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周后,PNS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Barthel指数评分则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PNS组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741,P<0.05;r=0.732,P<0.05),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767,P<0.05;r=-0.809,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可能通过抑制脑梗死后TNF-α,IL-6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功能恢复。
- 蒙兰青韦叶生韦世革黄瑞雅李雪斌黄建敏
- 关键词:三七总皂甙脑梗死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BARTHEL指数
- 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 2009年
-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研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为蛋白质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投放至今虽短短几年,但其卓越的成果已广为医学科学界重视,尤其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监控和预后研究上。现就其技术原理、优势和在肿瘤学研究中的现状予以综述。
- 韦叶生
- 关键词:蛋白质芯片蛋白质组学肿瘤标志物
- L-选择素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1年
- IS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常见病,研究证实遗传基因在I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IS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已成为研究的热点。L-选择素(L.selectin)是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中的一员,它可促进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 韦叶生农乐根王俊利潘国刚蒙兰青黄艳新
- 关键词:L-选择素缺血性脑卒中血清水平基因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选择素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