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IAM201001)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让会黄涛薛红喜李琪程曼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西北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盐分
  • 1篇土壤盐
  • 1篇土壤盐分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净初级生产力
  • 1篇雷电
  • 1篇护林
  • 1篇环境容量
  • 1篇防护林
  • 1篇干旱
  • 1篇Z指数
  • 1篇
  • 1篇初级生产力
  • 1篇大气环境
  • 1篇大气环境容量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作者

  • 5篇王让会
  • 2篇黄涛
  • 1篇王润元
  • 1篇王龚博
  • 1篇程曼
  • 1篇薛雪
  • 1篇李琪
  • 1篇薛红喜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年份

  • 5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兰州新区大气环境容量特征被引量:16
2012年
通过选取兰州中川机场2008—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箱模型,在A值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变动量,对规划中的兰州新区大气环境容量的年际变化、年变化、日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该模型在计算大气环境容量时体现了污染因子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能够反映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得到兰州新区SO2全年大气环境容量为15.03×10^4t,PM10为18.03×10^4t,NO2为15.16×10^4t。基本揭示了该地区大气环境容量的特征,将对新区规划建设及污染物排放限额制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黄涛李晓霞王让会
关键词:大气环境容量
干旱对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根据西北地区139个气象观测站1980-2009年降水及温度资料,基于Z指数干旱指标,研究西北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利用Miami模型估算该地区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分析干旱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30年来,西部干旱有所降低,东部则出现加重趋势。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年变化不规则,平均为524.5543g/(m2.a);空间特征明显,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新疆西北部又有所增加。该地区净初级生产力与Z指数线性相关极显著,随着干旱的发生,净初级生产力出现下降。出现轻旱及中旱的地区,净初级生产力较低;相对湿润的地区净初级生产力较高。
程曼王让会薛红喜李琪
关键词:干旱净初级生产力Z指数
碳汇林土壤盐分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新疆地区进行土壤盐分特征分析,开展该区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为干旱地区盐渍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克拉玛依碳汇林中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垂直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盐分、可溶性离子进行测定,运用统计特征值、趋势面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域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结果]碳汇林研究区土壤中盐类主要为硫酸盐-氯化物型及氯化物型,其中阳离子主要是Na+、K+和Ca2+,阴离子主要有CO32-,Cl-和SO42-;CO32-变异系数高达292.91,Cl-的变异系数为265.56。土壤可溶性总盐在0~100 cm土层中变化趋势不显著,土层中的含量较稳定。[结论]该研究为加快对土壤盐渍化的动态监测,寻找盐渍化有效地控制途径奠定基础。
薛雪王让会
关键词:土壤盐分
防护林种植模式对水土要素的响应
2012年
主要以和田绿洲防护林建设为背景,根据防护林不同结构配置类型,在研究区内选取11块样地进行调查取样,采用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土壤盐分(包括pH值、电导率、全盐以及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发现在防护林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相对含水率差异较大,多层次防护林的种植可改良土壤盐分,减少可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的积聚,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明显,发现多层次防护林种植模式下对土壤养分的集聚与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正效应,增加了防护林内的生物种类。结合分析结果对防护林种植模式提出建议。
王龚博王让会
关键词:防护林土壤
青藏高原东北侧雷电气候特征被引量:8
2012年
选取了青藏高原东北侧临夏站1980—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和陇中地区闪电定位仪2006—2010年的闪电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学手段对该地区雷电的年际变化、年变化、日变化、首次发生雷暴方向、地闪密度等进行了分析.基本揭示了该地区雷电的发生特征,发现一年中雷电主要发生在夏季,一天中雷电主要发生在下午及傍晚,地闪密度高于中国平均密度.对该地区雷电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黄涛王让会王润元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侧雷电气候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