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520002)
- 作品数:35 被引量:352H指数:11
- 相关作者:罗明标周之荣刘淑娟熊艳张定国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广东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微波辅助提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9
- 2007年
- 研究了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辅助提取法,并与传统提取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且收率有明显提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样品粉碎后过40目筛,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5,时间12min,微波功率400W提取2次。
- 林海禄彭雪娇罗明标李强
- 关键词:微波辅助提取莽草酸
- 电喷雾解析电离质谱法对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快速检测被引量:58
- 2006年
- 将电喷雾解析电离质谱法应用于偶氮类染料的表面解析电离质谱法研究,在优化实验条件后,应用甲醇-水-醋酸(49∶49∶2,V/V)混合溶液作为喷雾溶剂,在不需要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成功地测定了辣椒面、番茄酱、火腿肠、鸡蛋饼中微量的苏丹红类染料,并且应用串联质谱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鉴定,排除了测定结果的假阳性。在辣椒面、番茄酱、火腿肠、鸡蛋饼中苏丹红1号的检出限分别0.01 pg/mm2、0.02 pg/mm2、0.02 pg/mm2和1.0 pg/mm2。单个样品的测定时间约1 m in,如果配合小型质谱仪,则可能对食品中的苏丹红类染料进行现场快速测定。
- 陈焕文张燮罗明标
- 关键词:苏丹红辣椒番茄酱
- 鄱阳湖主要支流底泥中重金属形态研究被引量:20
- 2006年
- 采用五步连续萃取法对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主要支流底泥中的重金属(Cu,Co,Cd,Pb,N i)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步连续萃取法对底泥中各重金属总量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Cd除外)。Cu,Co,Cd,Pb,N i五种元素的总量(mg.kg-1)分别为:26.888,16.248,1.081,37.984,20.457,其中Cu,Cd,Pb分别是11年前鄱阳湖底泥中的1.8,2.7,1.9倍。其最高形态的含量(mg.kg-1)依次为:13.267(残渣态S5),0.407(碳结合态S2),7.468(残渣态S5),15.145(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3),15.525(残渣态S5),而各元素生物可用性最高的可交换态(S1)含量普遍较低。除Cu外,其他四种元素的有机物结合态(S4)均低于20%,Cu,Co,N i三种重金属其主要存在的形态均为残渣态(依次为52.265%,45.278%,74.817%)。首次同时对鄱阳湖多条支流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形态分析,确定了重金属在不同形态间的分配关系及地域分配关系,为鄱阳湖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 曹维鹏罗明标丁建桦王毛兰
- 关键词:形态分析鄱阳湖底泥重金属
- 溴酸钾氧化偶氮胂M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铊(Ⅲ)被引量:4
- 2006年
- 基于0.08mol/LH2SO4介质中,痕量铊(Ⅲ)催化溴酸钾氧化偶氮胂M(AsAM)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铊(Ⅲ)的催化光度法。讨论了酸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测定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0.12kJ/mol。方法检出限为0.17μg/L,线性范围为0~20μg/L。在25mL溶液中,测定0.5μg铊(Ⅲ)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n=11)。结合溶剂萃取分离技术,用于测定废水及土壤样品中痕量铊(Ⅲ),回收率为97.0%~103.0%。
- 周之荣张纪文周瑜芬魏家文
- 关键词:动力学光度法溴酸钾
- β-环糊精衍生物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对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被引量:1
- 2006年
- 利用合成的β-环糊精(β-CD)的衍生物6-巯基-6-脱氧-β-CD在玻碳电极上制备聚合物膜(PTCD),用循环伏安法研究PTCD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5.0×10-5~1.5×10-3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48,检测限为2.010-6mol/L。用于样品的测定,结果较令人满意。
- 刘淑娟马建国彭道锋
- 关键词:Β-环糊精衍生物抗坏血酸
-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8年
- 综述了1996~2006年国内外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硒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催化还原动力学光度法、催化氧化偶合偶联反应光度法以及阻抑动力学光度法,并从反应体系、介质、检出限、线性范围、应用对象等方面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及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进行了归纳与综述。展望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在反应体系中引入活化剂或表面活性剂以提高测定体系的灵敏度,与分离技术相结合提高测定体系的选择性,与其它分析仪器连用并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以扩大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探索研究相关动力学催化反应的机理为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提供理论指导。
- 熊艳李桂艳周之荣毋福海张纪文
- 关键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硒
- 溴酸钾氧化靛红褪色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锡被引量:6
- 2005年
- 在稀H2SO4介质中,痕量锡对溴酸钾氧化靛红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建立了痕量锡的动力学光度测定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24μg/L,线性范围为0~8μg/L。结合磷酸三丁酯色谱分离,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人发样品中痕量锡,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一致。采用分析岩石标准物质验证方法,结果与认定值相符,6次测定的RSD为1·8%~4·2%。
- 周之荣高忆慈
- 关键词:动力学光度法靛红溴酸钾
- 鄱阳湖及支流底泥中重金属形态研究被引量:24
- 2006年
- 采用五步连续萃提法区分了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及支流底泥中的重金属(Cu、Co、Cd、Pb、N、iCr)的5种形态,结合原子吸收测定了各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Cu、Co、Cd、Pb、N i、Cr 6种元素的总量(mg/kg)分别为:26.79、16.11、1.52、36.16、23.38、35.35,其含量(mg/kg)最高的形态分别是:残渣态S5(11.70)、残渣态S5(8.70)、可交换态S1(0.4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3(17.00)、残渣态S5(18.24)、残渣态S5(28.19)。除镉外,各元素生物可用性最高的可交换态含量普遍较低。同时对鄱阳湖及支流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形态分析,确定了6种重金属在不同形态间的分配关系及地域分配关系,为鄱阳湖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 龚霞刘淑娟曹维鹏罗明标
- 关键词:形态分析重金属
- 基于壳聚糖席夫碱衍生物的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电化学行为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利用壳聚糖(CTS)与香草醛合成改性壳聚糖席夫碱衍生物(VCG),将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成膜,通过吸附富集电子介体Fe(CN)63-,使其固定在电极表面,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CN)63-/VCG/GC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作用。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7.0×10-6~4.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6,检测限达到2.0×10-7mol/L。用于样品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 马建国刘淑娟王达成刘龙波
- 关键词:席夫碱
- 溶剂萃取PAN光度法测定茶叶水中铁形态
- 2006年
- 建立了溶剂萃取PAN光度法测定茶叶中铁形态的新方法。显色剂PAN与铁(Ⅱ)在pH1的介质中络合显色,Fe(Ⅲ)在此酸度下不显色,以甲基异丁酮为萃取剂,将Fe^2+-PAN萃取到有机相,实现铁(Ⅱ)和Fe(Ⅲ)的分离。文中详细研究了铁(Ⅱ)的显色和萃取条件:在pH1.0显色10min后,用5mL的甲基异丁酮振荡萃取15min,分液后测定机相的吸光度。体系中加入还原剂,测定总铁的量。铁在0~20μg/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摩尔吸光系数为1.51×10μL·mol^-1·cm^-1。该法用于测定茶叶水中的形态铁结果令人满意。
- 刘淑娟龚霞罗明标张爱民
- 关键词:萃取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