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650)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晓华王志立李士清李萍雷祥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荧光
  • 5篇血管
  • 5篇血管造影
  • 5篇眼底
  • 5篇造影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3篇眼底血管
  • 3篇自发荧光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眼底血管造影
  • 2篇眼底荧光
  • 2篇眼底荧光血管
  • 2篇眼底荧光血管...
  • 2篇眼睑
  • 2篇荧光素
  • 2篇荧光素血管造...
  • 2篇荧光素血管造...
  • 2篇荧光血管
  • 2篇荧光血管造影

机构

  • 6篇河南省眼科研...
  • 3篇河南省立眼科...
  • 2篇河南省立眼科...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0篇李晓华
  • 6篇李士清
  • 6篇王志立
  • 3篇张俊鸽
  • 3篇李萍
  • 3篇杨慧丽
  • 3篇庆惠玲
  • 3篇雷祥
  • 3篇郭慧丽
  • 2篇董应丽
  • 2篇马艳玲
  • 1篇邢枫
  • 1篇王丽娅
  • 1篇牛超
  • 1篇雷翔
  • 1篇袁敏
  • 1篇柳晓辉
  • 1篇赵素华

传媒

  • 4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眶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眼眶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与临床诊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的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7例(7只眼),对其临床诊治资料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眶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共7例(7只眼),其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4.07岁.CT检查易发现溶骨性骨质破坏,组织病理学可发现典型的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组织均伴有明显的出血.结论 眼眶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对于某些患者必要时行手术活检病理检查,有利于诊断治疗.
柳晓辉李晓华袁敏尹瑞杰马秋飞
关键词:眼眶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病理学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检查被引量:17
2015年
糖尿病虹膜病变(DI)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血管微循环病变的主要眼部并发症。其中,DI发生发展与DR病程较长导致的视网膜缺血相关[1]。目前认为,虹膜血管造影(IFA)是观察DI的金标准[2-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DR无灌注区以及新生血管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通常FFA检查需要散大瞳孔进行,而IFA检查又不需要散瞳。所以既往IFA、FFA两种检查不能同步进行[1]。除了FFA检查应用的报道较多以外,只有一些单独使用IFA诊断虹膜新生血管的报[4,5]。IFA与FFA联合应用的报道尚少。新型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在检查中不受瞳孔限制,能同步进行IFA和FFA检查[6]。我们对一组PDR患者进行了IFA和FFA联合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李士清王志立雷祥李晓华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泪点周围肿物切除联合泪道重建术临床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泪点周围肿物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门诊32例(32眼)泪点周围肿物,进行肿物切除术联合泪道环形硅胶支撑管置入泪道重建。肿物行病理学检查。术后4-12周拔除支撑管。术后观察泪点周围肿物有无复发,泪点位置和泪道是否通畅。结果肿物术后病理报告:鳞状乳头状细胞瘤4例,色素痣24例,疣2例,炎性肉芽肿2例。随访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者。28例术后泪点位置正常,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现象;2例因肿物较大,术后泪点口向鼻侧稍有扩大,患者遇刺激时稍有溢泪现象;2例出现下泪点闭锁,再次显微镜下行泪点切开后溢泪现象消失。结论手术切除泪点周围肿物同期联合泪点成形及泪道重建,是恢复泪点功能的有效手段。
庆惠玲马艳玲张俊鸽杨慧丽李晓华
关键词:眼睑泪道重建
外伤性上下泪小管断裂双泪道支撑管置入术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双泪道支撑管置入术治疗外伤性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以泪道内窥镜观察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2l例(2l眼)的临床资料。21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成功找到上下泪小管的鼻侧断端,行上下泪小管吻合术,在记忆钢丝引导下经牵引线牵引行双泪道支撑管环形置入,两端在鼻腔内打结固定。术后留置支撑管3~6个月,拔管后应用泪道内窥镜观察其疗效,随访6个月-1年。结果治愈17例,占80.95%,泪道内镜下见泪道管腔清晰通畅;2例好转,占9.52%,泪道内镜下见泪道管腔少许瘢痕增生和管道狭窄;2例无效,占9.52%,泪道内窥镜下见管腔瘢痕阻塞,进行泪道激光疏通再次置管后治愈。结论应用泪道内窥镜直视检查,可了解吻合位置情况及愈合程度,以便于恢复上下泪小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并减少泪道损伤。
庆惠玲马艳玲张俊鸽杨慧丽李晓华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外伤性泪小管吻合术
眼睑近泪小点肿物切除5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并观察近泪小点的眼睑肿物切除的效果。方法门诊就诊的56例(56眼)眼睑近下泪小点肿物患者,局部麻醉后先行泪道环形硅胶管置管保护泪小点及泪小管,于手术显微镜下行肿物切除术,肿物行病理学检查,置管2~4周后将其拔除,术后观察眼睑肿物有无复发及泪小点位置和泪道是否通畅。结果术后病理报告显示:鳞状乳头状细胞瘤6例,色素痣26例,疣10例,炎性肉芽肿14例。追踪观察1 a以上,无一例复发。50例术后泪小点位置正常,冲洗泪道通畅,无溢泪现象;2例肿物较大,术后泪小点口向鼻侧稍有扩大,患者遇刺激时稍有溢泪现象。结论对眼睑近泪小点肿物,先行微创泪道环形硅胶管置管后再切除眼睑肿物,该方法可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庆惠玲李晓华张俊鸽邢枫杨慧丽赵素华
关键词:肿物眼睑泪小点
虹膜荧光血管造影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ri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IFA)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PRP术后的65例123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IFA联合FFA检查。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裂隙灯和IFA检测虹膜新生血管灵敏性的差异。结果 FFA显示123眼中,21眼视网膜无灌注区,39眼视网膜新生血管,12眼玻璃体积血和32眼黄斑水肿。IFA显示123眼中,97眼无糖尿病虹膜病变,13眼非增生型虹膜病变,11眼增生型虹膜病变,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所有非增生型虹膜病变眼不能被裂隙灯发现,能被IFA检测。IFA检查发现虹膜新生血管眼(11眼)比裂隙灯检查(5眼)更灵敏(P=0.03)。结论 IFA联合FFA检查能及早发现PRP术后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虹膜病变患者,为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李士清王志立李萍李晓华董应丽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红外自发荧光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在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I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在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11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NIA和OCT检查,并统计FFA和NIA测量脉络膜裂伤程度结果.结果 8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未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FFA与NIA均能从平面显示脉络膜裂伤长度,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6,P=0.31>0.05).OCT从切面显示脉络膜裂伤及与黄斑中心凹距离.3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NIA和OCT能立体评估和随访视网膜下出血位置及隆起高度的变化.NIA联合OCT检查所需时间约为FFA的35.56%,所需费用为FFA的38.64%.结论 NIA和OCT为无创性检查,两者联合能更简单和经济评估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及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
李士清牛超王志立雷祥郭慧丽李晓华
关键词:眼底血管造影
慢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两种自发荧光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脂褐素相关自发荧光(lipofuscin-relat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和黑色素相关近红外自发荧光(melaninrelated near-infrar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NIA)在慢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中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迁延性CSC患者57例63眼的临床资料,对经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检查的FAF、NI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3眼中,FAF异常荧光者47眼(占74.6%),包括弱荧光39眼(占83.0%)、强荧光3眼(占6.4%)、不典型荧光5眼(占10.6%);NIA异常荧光者59眼(占93.7%),包括弱荧光48眼(占81.4%)、斑驳状荧光5眼(占8.5%)、不典型荧光6眼(占10.2%)。63眼神经上皮脱离区自发荧光表现:FAF呈异常荧光者50眼(占79.4%),包括弱荧光15眼(占30.0%)、强荧光35眼(占70.0%);NIA异常荧光57眼(占90.5%),包括颗粒样混杂荧光51眼(占89.5%)、弱荧光6眼(占10.5%)。另外,FAF和NIA显示视网膜神经脱离区病变范围大于FFA者分别有23眼和33眼,分别占36.5%和52.4%。FFA和FAF显示正常的区域而NIA表现异常者3眼,占4.8%。结论 NIA联合FAF适合于观察慢性迁延性CSC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变化。
王志立李晓华李士清董应丽李萍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8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眼底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对患有眼底疾病的8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但眼底血管造影为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并且高龄患者常并存高血压、心脏病及肾病等全身疾病,
李士清王志立李晓华王丽娅雷翔郭慧丽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视网膜疾病脉络膜疾病
近红外自发荧光联合荧光血管造影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NIA)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的16例(16眼)患者进行NIA和FFA检查,观察其眼底变化特点。结果 12眼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网膜下出血,FFA示部分脉络膜裂伤被视网膜下出血所遮蔽而不能显影;4眼为单纯黄斑脉络膜裂伤,FFA晚期示脉络膜裂伤呈完整的条索状强荧光。16眼的NIA均可穿透斑片状视网膜下出血显示脉络膜裂伤形成的弧形或线形弱荧光。16眼NIA所测脉络膜裂伤长度为(1.47±0.48)mm,较FFA所测脉络膜裂伤长度(0.49±0.25)m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P=0.00)。结论 NIA可发现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遮蔽的脉络膜裂伤,FFA可显示视神经钝挫伤,两者结合有助于及早确诊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为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李士清李晓华李萍雷祥郭慧丽王志立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黄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