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0-)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小鹿郁胜强王怡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囊肾
  • 1篇多囊肾病
  • 1篇证型
  • 1篇证型分析
  • 1篇肾病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证
  • 1篇中医证型
  • 1篇中医证型分析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常染色体显性...

机构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篇王怡
  • 1篇郁胜强
  • 1篇张小鹿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259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简称"多囊肾病")的临床病例调查,初探多囊肾病的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年龄、病程及肾功能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59例多囊肾病患者中医证候、肾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探索多囊肾病中医证候规律。结果多囊肾病患者出现概率超过1%的症状有腰膝酸软、腰背胀痛、舌紫黯、神疲乏力等27个症状。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在259例多囊肾病患者中常共同出现的症状有4类:第1类为虚兼气滞血瘀型,共76例,占29.34%;第2类为脾肾阳虚兼湿热型,共91例,占35.14%;第3类为寒湿凝聚型,共30例,占11.58%;第4类为肝肾阴虚型,共62例,占23.94%。肾虚兼气滞血瘀型、寒湿凝聚型血肌酐水平较脾肾阳虚兼湿热型、肝肾阴虚型降低;多囊肾病患者不同病程和慢性肾脏病分期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肾病中医证型可分为肾虚兼气滞血瘀、寒湿凝聚、脾肾阳虚兼湿热、肝肾阴虚4型。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多囊肾病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型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张小鹿王振华郁胜强王怡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中医证型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