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06276102D-103)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张庆俊李朝晖孙国柱张更申赵宗茂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蛋白激酶C活...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组织学
  • 1篇活性
  • 1篇激酶
  • 1篇脊髓
  • 1篇脊髓空洞
  • 1篇脊髓空洞前状...
  • 1篇核转录因子
  • 1篇核转录因子-...
  • 1篇IΚB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赵宗茂
  • 1篇张更申
  • 1篇孙国柱
  • 1篇李朝晖
  • 1篇张庆俊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对NF-κB、IκB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脊髓空洞前状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光镜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和IκB表达变化。结果高岭土组动物于术后第3d上颈髓轻度水肿,7—14d水肿达到高峰期,21d略有缓解;胞膜PKC活性术后1d出现增加(5.67±0.26pmol/mg/min),7—14d达到最高水平(13.27±3.15pmol/mg/min),21d开始回落(8.85±1.56pmol/mg/min),胞浆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NF—κB则于术后第1d明显升高(26.08%±2.36%),第7d达高峰(41.37%±3.22%),到两周时开始下降(37.56%±5.11%),IκB与NF-κB表达呈相反变化趋势。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中出现PKC移位激活,可能通过激活NF—κB即PKC—NF—κB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脊髓空洞前状态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孙国柱李朝晖张庆俊赵宗茂张更申
关键词:脊髓空洞前状态蛋白激酶C核转录因子-ΚB组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