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60213)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2
- 相关作者:陶定波洪晓军雷阳姜秀丽孙大勇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照市人民医院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动态变化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2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的测定和比较,探讨MMP-9水平与脑梗死TOAST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第5天和第10天的血清MMP-9含量,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记录发病1个月时和发病6个月时的BI(Barthal Index)来评价预后。结果(1)发病后24h内,脑梗死组TOAST各亚型血清MMP-9含量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CE组和LAA组MMP-9含量持续至第5天仍未下降,而SA组已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第10天各组MMP-9含量均降至正常水平。(2)发病后24h内血清MMP-9含量与相应时段NIHSS评分具有直线相关关系(r=0.883,P<0.01)。(3)预后较好组其发病24h内血清MMP-9含量明显低于预后较差组(P<0.05)。结论(1)脑梗死后各组血清MMP-9的含量升高,但它们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2)发病后24h内MMP-9含量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3)脑梗死后24h内的血清MMP-9含量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陶定波姜秀丽雷阳洪晓军吴丹孙晓培
-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
-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TIMP-1与TOAST分型关系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MMP-9、TI MP-1水平与脑梗死TOAST分型及病情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脑梗死组),记录患者入院时NI HSS评分,分为心源性脑栓塞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和小动脉卒中组共3个亚组各20例,测定发病24 h内、第5天和第10天血清MMP-9、TI MP-1水平,并选择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病24 h内,脑梗死组血清MMP-9及TI MP-1水平均升高,其中心源性脑栓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水平均高于小动脉卒中组(P<0.05);心源性脑栓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水平持续至第5天仍未下降,而小动脉卒中组已降至正常水平;第10天各组均降至正常水平。发病24 h内血清MMP-9与TI MP-1水平及NI HS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结论:脑梗死后血清MMP-9、TI MP-1水平升高,二者变化趋势相似。MMP-9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情轻重程度。
- 陶定波姜秀丽雷阳洪晓军孙大勇
- 关键词:脑梗死MMP-9TIMP-1TOAST分型
-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6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阿托伐他汀组4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阿托伐他汀组在建立模型前21d予以阿托伐他汀灌胃。假手术组分为24h和48h,每个时间点8只。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3、12、24、48、96h,每个时间点8只。于各个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TTC染色测定缺血体积;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MMP-9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法对各组脑组织中MMP-9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3、12、24、48、96h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梗死体积明显减小[(102.37±10.31)mm3 vs(135.26±12.16)mm3,(105.78±9.23)mm3 vs(155.07±14.12)mm3,(110.56±13.45)mm3 vs(162.47±11.41)mm3,(119.71±10.01)mm3 vs(180.27±14.27)mm3,(121.63±11.23)mm3 vs(193.41±11.56)mm3,P<0.05];12、24、48、96h MMP-9蛋白、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前预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MMP-9水平来达到脑保护的效果。
- 方骁陶定波申敬顺王迎新董翔季晓飞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脑屏障降血脂药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动态变化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TOAST分型方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心源性脑栓塞(CE)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腔隙性脑梗死(SA)组,每组2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第5、10天的血清MMP-9、TIMP-1含量,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发病1、6个月时的Barthal指数(BI)来评价顸后。结果发病后24 h内,脑梗死各组患者血清MMP-9、TIMP-1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CE组和LAA组MMP-9、TIMP-1含量持续至第5天仍未下降.而SA组已逐渐降至正常水平。发病后24 h内血清MMP-9含量与相应时间段NIHSS评分呈正相关。近期预后较好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MMP-9含量明显低于预后较差患者(P<0.05)。结论MMP-9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脑梗死后24 h内的血清MMIP-9含量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陶定波姜秀丽雷阳洪晓军孙大勇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脑梗塞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