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C0540003)
-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志坚陈东平吴秀丽林建华黄东煜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生长素-1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间质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构建带有血管生长素-1(Ang-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实现该基因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中的表达。方法:RT-PCR获得大鼠Ang-1基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NL-Ang-1-IRES2-EGFP,在脂质体介导下与包装质粒HELPER,包膜质粒VSV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颗粒并感染rMSCs。PCR检测Ang-1基因的插入,细胞RT-PCR检测Ang-1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ng-1蛋白的表达。结果:所获Ang-1基因经测序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慢病毒载体质粒PNL-Ang-1-IRES2-EGFP经SaⅠl和BamHⅠ双酶切后电泳显示1 512 bpAng-1目的基因片段和10.5 kb PNL-IRES2-EGFP载体片段。病毒基因组PCR证实Ang-1基因插入。荧光显微镜观察到EGFP表达。细胞RT-PCR检测到Ang-1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Ang-1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带有Ang-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在rMSCs中的表达,为Ang-1基因修饰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陈柏龄张志坚黄东煜吴秀丽张彦定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 间质干细胞神经分化潜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2008年
- 间质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它有多种来源,最主要来源于骨髓。间质干细胞表达大量表面标志物,但至今没有一个是非常特异的,它在体内外适当的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成为细胞组织工程理想种子,因此它可以被应用于治疗血液病、淋巴瘤和一些免疫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近年来对间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及其应用研究较多,就间质干细胞神经分化潜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林长贵张志坚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分化多能性
- Ang-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和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脑梗死的联合治疗作用。方法:构建带有大鼠Ang-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感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获得可表达具有生物活性Ang-1蛋白的rMSCs(Ang-rMSCs)。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ng-rMSCs组及空载体-rMSCs(pNL-rMSCs)组。脑栓塞术后24h进行细胞移植。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h、移植后1周、1月及3月用mNSS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状况,移植后1周应用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应用荧光激发及荧光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分化情况,并经组织学观察有无成瘤迹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1周、1月,pNL-rMSCs及Ang-rMSCs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1),Ang-rMSCs组明显优于pNL-rMSCs组(P<0.001)。移植后3月3组间的mNSS评分差异无显著(P>0.05)。EB检测示血脑屏障通透性在pNL-rMSCs及Ang-rMSCs组低于对照组(P<0.01),Ang-rMSCs组低于pNL-rMSCs组(P<0.01)。移植后1周、1月及3月,Ang-rMSCs和pNL-rMSCs组在荧光激发下均见移植细胞在梗死灶及其周边区聚集并存活。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示Ang-rMSCs组中移植细胞大量表达Ang-1,两移植组中均有部分细胞可同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或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未观察到移植细胞异常增殖等成瘤迹象。结论:Ang-1基因修饰的rMSCs移植后可迁移至脑梗死灶周围,分化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并较长期存活。MSCs移植与其分泌的Ang-1蛋白可协同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
- 陈柏龄陈东平张志坚黄东煜吴秀丽张彦定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慢病毒载体血管生成素-1
- 经静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脑缺血前后大鼠脏器组织中的分布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骨髓章质干细胞通过局部直接注射或经静脉、动脉移植均可有效趋化到达脑缺血、损伤组织,但目前除了对到达靶部位的干细胞分布有一定了解外,对干细胞在非损伤组织或损伤组织之外的其它部位迁移分布与生存情况的研究较少。观察经静脉移植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脑缺血前后大鼠体内的生存与分布,为干细胞移植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5在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实验材料: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近交系F344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由中国利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移植组、脑缺血前移植组、脑缺血后移植组,每组16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方法:①体外培养扩增2月龄F344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传至第三四代备用。用带增强型绿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②建立大鼠短暂大脑中动脉闭塞脑局灶缺血模型。取增强型绿荧光蛋白标记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股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正常移植组:细胞移植前大鼠未经任何处理;脑缺血前移植组:先在正常大鼠静脉移植细胞,24h后行大脑中动脉闭搴术;脑缺血后移植组:大鼠先行大脑中动脉闭塞术,24h后移植细胞。③实验评估: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取大鼠骨髓制作涂片,同时取脑、心、肺、肝、脾、肾、骨骼肌、小肠组织标本制作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的分布情况。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前移植组和脑缺血后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在移植后12周内均有明显恢复,但脑缺血后移植组恢复较快,术后1,3,12周明显优于脑缺血前移植组(P<0.01,P<0.05)。②在正常移植组和脑缺血前前移植组大
- 陈东平张志坚吴秀丽林建华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脑缺血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间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体内外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的趋化诱导作用,探讨SDF-1对rMSCs迁移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迁移实验及大鼠脑梗死模型体内移植,观察SDF-1对rMSCs的迁移影响。流式细胞术与RT-PCR检测rMSCs的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receptor4,CXCR4)表达。结果:在SDF-1存在时,rMSCs迁移活跃,应用抗体封闭CXCR4后,这种迁移显著减弱。体内移植的rMSCs主要聚集在脑梗死灶周围,但在封闭CXCR4后,这种聚集现象大大减弱。流式细胞术示仅小部分rMSCs表面表达CXCR4,但经TritonX-100处理后,表达CXCR4的rMSCs增加。结论:SDF-1可通过CXCR4对rMSCs起趋化作用,针对这种作用可望调控干细胞向靶组织的趋化聚集量,达到治疗目的。
- 张志坚张佳林陈东平苏东辉刘春风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趋化作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
- SDF-1/CXCR4增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R4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支持CD34+造血干/祖细胞(HSPCs)扩增中的作用。方法在长期培养基(LTC)中,以大鼠骨髓MSCs作为饲养层体外扩增骨髓CD34+细胞,每周分别加入SDF-1、SDF-1抗体或CXCR4抗体至5周。计算CD34+细胞数和集落形成细胞(CFC)数,以评价造血支持功能。为评估SDF-1/CXCR4对CD34+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进行了杀伤试验以计算增殖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和CD34+细胞中SDF-1与CXCR4的表达;ELISA检测MSCs和CD34+细胞培养基中SDF-1的含量。结果CD34+细胞数、CFC数和增殖指数在加入SDF-1后明显增加(P<0.01),加入SDF-1抗体或CXCR4抗体后明显减少(分别为P<0.05,P<0.01)。CD34+细胞表面表达CXCR4,MSCs则不表达;MSCs细胞内表达SDF-1,而CD34+细胞不表达。在MSCs培养基中检测到SDF-1,在CD34+细胞培养基中未发现。结论SDF-1/CXCR4在骨髓MSCs支持HSPCs扩增中起重要作用。
- 陈东平张志坚吴秀丽林建华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
- SDF-1/CXCR4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被引量:1
- 2007年
- 陈东平张志坚
-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趋化因子细胞运动
-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和新鲜骨髓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比较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和新鲜骨髓细胞(fBMC)静脉移植后在脑梗死时脑内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经尾静脉将标记的rMSC和fBMC植入体内,于不同时程对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分。应用荧光激发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在脑内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细胞化学染色观察rMSC体外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移植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01),组间mN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移植组在荧光激发下均可见移植细胞在梗死区及其周边区聚集并存活,且有部分植入细胞分化表达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在体外rMSC未见类似分化表达。两组植入细胞存活与分化标志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MSC和fBMC经静脉移植后在宿主脑内均能够存活、迁移并分化表达神经细胞表型,均有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 王伟张志坚吴秀丽林建华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骨髓细胞脑梗死疾病模型
- 经静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观察经静脉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治疗脑梗死时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以及MSC在脑梗死灶的分布、迁移与分化情况。方法经尾静脉将标记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或磷酸缓冲液(PBS)植入脑梗死鼠体内,于不同时程对动物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分。应用荧光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在脑内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细胞化学染色观察rMSC体外分化情况。结果与PBS组相比,rMSC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01),在显微镜下可见脑移植细胞在梗死区及其周边区聚集并存活,有部分植入细胞分化表达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而在体外同时程培养的rMSC未见类似分化表达。结论rMSC经静脉移植后能够在宿主脑内存活、迁移并分化表达神经细胞表型,有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经静脉路移植可以避免脑组织损伤,同时植入的rMSC能更均匀分布并聚集在脑梗死灶。
- 张志坚王伟陈施艳吴秀丽苏津自刘春风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