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1ZR1432800)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宏伟吕婷石磊王浩栾瀚森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适宜技术联合开发推广应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酮戊酸
  • 5篇皮肤
  • 5篇疗法
  • 5篇氨基酮戊酸
  • 4篇光动力
  • 3篇动力疗法
  • 3篇化学疗法
  • 3篇光动力疗法
  • 3篇光化学疗法
  • 2篇衰老
  • 2篇皮肤衰老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氨基酮戊酸光...
  • 2篇5-氨基酮戊...
  • 1篇对光
  • 1篇血管
  • 1篇衍生化
  • 1篇液相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7篇王宏伟
  • 2篇赵锋
  • 2篇吕婷
  • 2篇栾瀚森
  • 2篇石磊
  • 2篇王浩
  • 1篇王秀丽

传媒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SKH-1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小鼠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作用机制。方法先建立SKH-1无毛小鼠SCC模型,ALA—PDT治疗前即对照组3只,ALA—PDT治疗后1、3、6、12、24h组各3只。以透射电镜及TUNEL法观察ALA—PDT治疗后1~24hSCC组织肿瘤细胞死亡方式(坏死、凋亡、自噬);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后7dSCC组织细胞自噬标记物LC3B、肿瘤局部微血管CD34、肿瘤局部免疫细胞浸润包括树突细胞CDla、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LA—PDT治疗后24h,肿瘤细胞逐渐发生坏死和凋亡,且以细胞坏死为主,巨噬细胞中可见自噬小体。TUNEL检测显示,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ALA—PDT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分别为2.00±0.69和7.30±2.18,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治疗前比较,ALA—PDT治疗后7d,CD34表达显著下降(分别为19.00±2.66和1.33±0.58,P〈0.01),肿瘤局部CDla表达明显增高(分别为10.33±1.88和23.01±2.04,P〈0.05),CD4+T细胞数(分别为12.40±2.27和28.67士1.76,P〈0.05)和CD8+T细胞数(分别为11.67±1.45和25.79±2.37,P〈0.05)明显增多,同时肿瘤间质中LC3B表达明显增多(分别为21.44±4.3和30.6±3.21,P〈0.05)。结论ALA—PDT可通过细胞坏死和凋亡两种方式直接杀伤SCC细胞,未发现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ALA—PDT可损伤SCC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局部树突细胞以及CD4+、CD8+T细胞聚集。
李晶晶吕婷王宏伟王佩茹王秀丽
关键词:光疗法微血管损伤免疫效应
提高氨基酮戊酸透皮能力的方法被引量:1
2012年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领域应用广泛,由于氨基酮戊酸透皮能力低,限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的疗效。氨基酮戊酸衍生物,微针、激光、离子导入和运输载体技术相继被应用于提高氨基酮戊酸的透皮能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它们可通过不同的机制提高氨基酮戊酸透皮的深度和透皮的量,使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能更有效地应用于皮肤科领域。
石磊王秀丽王宏伟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氨基酮戊酸透皮
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皮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获取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群皮肤肿瘤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资料,为皮肤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2011年5月1日-11月30只期间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6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皮肤科检查,并对可疑皮损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分类统计皮肤肿瘤患病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1、在2043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良性肿瘤中脂溢性角化患病率为100%。其他良性皮肤肿瘤(包括角化棘皮瘤、皮角、日光胶原病)16例(0.78%)。经病理明确诊断的皮肤恶性肿瘤共计76例,其中日光性角化病患病率最高,总计63例(3.07%),此外鳞状细胞癌3例(0.15%),基底细胞癌9例(0.44%),鲍恩病1例(0.05%);上述病种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峰年龄为75岁以上;2、所有皮肤恶性肿瘤发生部位频率最高为头面颈部,总计有62例(占总病例数67.39%),其中R光性角化病及基底细胞癌发生于头面颈的比率最高;3、所有95例可疑皮损中,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病例数为76例(80%);4、人群中以Ⅳ型皮肤为主,约占68.4%(1398例),其中Ⅲ型皮肤人群中皮肤肿瘤的患病率最高(P〈0.05);5、长期紫外线曝露者发生皮肤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P〈0.05)。结论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群中皮肤肿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主要为非黑素瘤性皮肤癌,好发于头面颈部,这可能与人口老龄化、强紫外线、浅肤色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加强宣教,避免日晒和光防护是重要的干预措施。
涂庆峰吕婷赖永贤张玲琳石磊李晶晶张云凤李欣王秀丽王宏伟
关键词:皮肤肿瘤流行病学患病率
Treatment of cutaneous lichen planus with ALA-mediated top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被引量:1
2015年
Purpose:To evaluate the efectiveness of topical 5-aminolevulinie acid(ALA)-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PDT)for the treatment of cutaneous lichen planus(LP).Methods:A total of 17 symptomatic LP lesions in 7 Chinese patients were assessed.ALA cream(10%)was applied topically to LP lesions for 3h.The lesions were iradiated with a 635 nm diode laser at the dose level of 100J/cm^(2).The treatment was repeated at two week intervals.Clinical assessmnent was conducted before each treatment.Follow-up was performed once a month for up to six months.Results:Lesion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one to four courses of treatments.Complete response was achieved in 13 lesions(five patients)and partial remission in four lesions(two patients).The complete response rate was 7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ide ffects except the feeling of pain that most patients could tolerate.Follow-up of five patients who achieved complete response showed no signs of recurrence.Conclusion:Topical ALA PD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utaneous LP.
Zhi-Xia FanLing-Lin ZhangHong-Wei WangPei-Ru WangZheng HuangXiu-Li Wang
皮肤衰老与抗衰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皮肤衰老指皮肤外貌和功能出现衰退,随着年龄和紫外线暴露的增加,各种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通过多种生化机制使皮肤胶原产出减少、降解增多。临床上可分为内源性衰老(自然衰老)、外源性衰老(主要指皮肤光老化)。近年来,针对皮肤衰老的抗衰老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石磊涂庆峰王宏伟
关键词:皮肤衰老抗衰老外源性因素皮肤光老化生化机制自然衰老
5-氨基酮戊酸的柱前衍生化HPLC-荧光法测定被引量:4
2012年
建立了柱前衍生化HPLC-荧光法测定5-氨基酮戊酸。以荧光胺为荧光衍生化试剂,使用C18柱,以乙腈-0.1%三氟乙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为398和480 nm。5-氨基酮戊酸在0.047 5~47.5 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2%,RSD为1.46%。
石磊赵锋栾瀚森王浩王宏伟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SKH-1无毛小鼠的光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能否对紫外线(uv)致SKH-1无毛小鼠日晒伤、皮肤光老化及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光保护作用。方法12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为uV组、氟芬那酸组(氟芬那酸丁酯软膏+uv照射)、基质组(基质+uv照射)和空白组。以1.5倍最小红斑量的uV单次照射建立急性日晒伤模型(n=24),24h后观察皮肤红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COX-2表达;以90%最小红斑量为初始剂量,每周照射4次,连续12周和28周,分别建立光老化模型(n=24)和皮肤鳞癌模型(n=80)。12周后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光老化模型的胶原改变,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Bax、Bcl-2和Caspase3水平。12~28周,记录小鼠鳞状细胞癌模型出现的肿瘤。结果氟芬那酸丁酯软膏预处理抑制uV照射引起的急性红肿反应(P〈0.05),降低COX-2的表达(P〈0.05)。12周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减轻皮肤老化,Masson染色显示,该组真皮层胶原带密度高于其他uv组(P〈0.05)。同时免疫组化显示,氟芬那酸组较其他uV组下调Bcl-2,上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连续28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小鼠无瘤生存期的影响与其他uV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推迟了肿瘤的出现。结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具有-定的光保护作用。
吕婷涂庆峰王秀丽王宏伟
关键词: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紫外线晒伤小鼠
聚乙交酯丙交酯纳米粒装载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A431细胞的杀伤效应
2013年
目的制备装载氨基酮戊酸(ALA)的聚乙交酯丙交酯纳米粒(PLGANP),增强ALA光动力体外杀伤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的效应。方法改良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ALA PLGA NP,并对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形态进行表征。用透射电镜观察体外培养的A431细胞吸收ALA PLGA NP后的形态;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24h内0.1mmol/LALA组、1mmol/LALA组、ALAPLGANP组(含0.1mmol/LALA)、PLGANP组生成的原卟啉IX(PplX)荧光强度变化以确定最佳孵育时间。将培养A431细胞分为对照组、0.1mm01/LALA避光组、1mmol/LALA避光组、ALAPLGANP避光组、PLGANP避光组、单纯照光组、0.1mmol/LALAPDT组、1mmol/LALAPDT组、ALAPLGANPPDT组、PLGANPPDT组,对照组及各避光组严格避光,PDT组及单纯照光组用He—Ne激光照射,用噻唑蓝法测定其细胞杀伤效应。将A431细胞分为对照组、ALAPDT组、ALAPLGA NP PDT组,对照组避光,PDT组采用He—Ne激光照射,12、24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IJA PLGA NP呈球形,平均粒径为(65.6±26.0)nm,包封率为(65.8±7.2)%,载药量为(0.62±0.27)%。AIA PLGA NP能被A431细胞吸收并聚集于细胞质中。PpIx荧光动力学检测显示24h内ALA组、ALAPLGANP组荧光强度随时间增加而上升。当孵育6h、24h时,ALAPLGANP组生成的PplX荧光强度均高于0.Immol/LALA(均P〈0.01)。ALA PLGA NP PDT组对A431细胞的杀伤效应也明显强于0.1mmol/LALAPDT(6h:t=35.685,P〈0.01;24h:t=5.262,P〈0.01)。ALAPLGA NP PDT组细胞的凋亡率也高于ALAPDT组(12h:t=9.074,P〈0.01;24h:t=9.095,P〈0.01)。结论ALA PLGA NP能提高PpIX生成量,增强ALAPDT对A43l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以及ALAPDT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
石磊王秀丽涂庆峰赵锋栾瀚森王浩王宏伟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氨基酮戊酸
新兴光动力疗法在老年皮肤病的应用
2013年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应用光敏剂和光源的药一械联合疗法,在生物组织中氧分子的参与下,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细胞毒性物质(如单线态氧),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的无创治疗新技术。特别是新型光敏前体药5-氨基酮戊酸问世以来,为皮肤的局部用药提供了一个简便、安全、有效的渠道,极大地推进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
范志霞吉杰王秀丽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老年皮肤病5-氨基酮戊酸光化学反应联合疗法生物组织
纳米粒载体在光动力治疗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近年来,纳米粒载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光动力治疗肿瘤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光敏剂的稳定性,提高光动力治疗的肿瘤靶向性、作用深度、单态氧产出率。依靠纳米粒,光动力治疗还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纳米粒载体技术应用到光动力治疗中可以提高治疗肿瘤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扩大适用范围,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石磊王秀丽王宏伟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肿瘤光敏感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