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07007)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 相关作者:兰梅惠琅李聪申烨华张驰更多>>
- 相关机构:绍兴文理学院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番泻叶不同提取部位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比较筛选番泻叶促胃肠动力活性部位,为质量控制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萃取法制备不同极性的溶剂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溶性部位),运用小鼠便质便次的统计及蓝色葡聚糖-2000的胃排空和肠推进试验比较和筛选促胃肠动力活性部位。[结果]番泻叶的正丁醇部位具有明显的促胃肠动力活性,促动药效最好。[结论]番泻叶的促胃肠动力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位,能明显促进小鼠肠推进。
- 惠琅李聪申烨华兰梅李智选
- 关键词:番泻叶促胃肠动力活性部位
- 腌制沙芥提取物促胃肠动力活性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腌制沙芥提取物的促胃肠动力活性,初步探讨其促胃肠动力机理。方法考察小鼠便质便次、胃残留率和肠推进率等指标,研究其促胃肠动力活性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促胃肠动力研究显示腌制沙芥水提取物能明显增加小鼠的便次(111.11%)、减少胃内色素残留率(18.31%)和小肠推进率(18.89%),醇提取物也能明显增加小鼠的便次(98.87%)、增加胃排空率(19.93%)和小肠推进率(38.75%),腌制沙芥醇提取物的促胃肠动力效果优于腌制沙芥水提取物。结论腌制沙芥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促胃肠动力活性,胃与小肠均为其作用部位。为沙芥用于增强胃肠动力、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药理学实验依据。
- 惠琅李聪白斌申烨华兰梅张驰
- 关键词:沙芥腌制促胃肠动力
- 腌制沙芥提取物镇痛和镇咳活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研究腌制沙芥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镇痛、镇咳活性,深入开发利用沙芥。方法通过小鼠热板和扭体实验,考查其镇痛作用;采用浓氨水喷雾实验研究其镇咳作用。结果热板和扭体实验表明,腌制沙芥提取物能明显抑制由物理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且水提取物的活性大于醇提取物;浓氨水喷雾实验显示腌制沙芥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且醇提取物活性大于水提取物。结论腌制沙芥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镇痛、镇咳作用。这为腌制沙芥应用于治疗疼痛、咳嗽提供了药理学实验依据。
- 李聪惠琅白斌申烨华兰梅张驰
- 关键词:沙芥腌制镇痛镇咳
- 巴豆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测定巴豆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巴豆种仁的石油醚提取物经甲酯化或乙醚稀释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巴豆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处理所得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17种脂肪酸成分,在酯化后样品中亚油酸、油酸和二十碳一烯酸共占77.33%,为主要组成成分。此外,在乙醚稀释后样品中鉴定出异龙脑、葑醇等5种芳香类化合物。但具致癌及抗艾滋病等作用的佛波醇双酯化合物并未分离获得。结论:中国产巴豆油富含亚油酸、油酸和二十碳一烯酸,但具致癌及抗艾滋病等作用的药效成分含量甚少,采用普通分离提取方法难以获得。
- 兰梅王平王志英黄晓兰
- 关键词:巴豆油化学成分GC-MS
- 大麻素受体在胃肠运动调节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的大麻素受体至少有CB1和CB2两种亚型。尽管两种CB受体在胃肠道的分布不尽相同,但多数分布于肠神经系统。CB1受体激活可通过神经机制抑制瞬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抑制小肠收缩和蠕动,减慢胃肠运动。CB2可能与一些特殊病理生理条件下胃肠运动的调节有关。这些结果提示CB特别是CB1受体在胃肠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 兰梅
- 关键词:大麻素受体胃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