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455)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富龙姜爱辉刘国林代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ENVISAT ASAR相干目标的分类识别探测试验与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从永久散射体(PS,Persistent Scatterer)和分布式目标(DS,Distributed Scatterer)机理出发,以四川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利用2008-2010年的23幅ENVISAT ASAR图像提取了PS候选点和DS候选区;选取4个样本研究两者时空分布模式,并结合阴影叠掩图和土地分类图对所提取的相干目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振幅离散度阈值法提取的PS候选点总体表现为高相干,主要分布在城区,且在水体和叠掩区有少量分布;设定了提取DS候选区的识别原则提取DS候选区,并确定相干系数数据集最佳的计算窗口大小为7×35。DS候选点主要分布在裸露地表和耕地等区域,其相干性在时间序列上抖动,揭示了人类活动和季节变换对其的影响。利用PS和DS时空分布模式及特性,可有效实现两者相干目标的区分与辨识。
- 姜爱辉陈富龙刘国林代杰
- 雷达遥感考古机理、应用与展望被引量:3
- 2015年
- 面对雷达遥感多模式、多极化和高分辨率等发展趋势,结合考古学对空间技术的迫切需求,从雷达遥感工作特性出发,阐述了雷达遥感考古的机理。在回顾雷达遥感考古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围绕考古目标探测与发现、监测与诊断等现实需求,提出了一种适应于考古研究的雷达遥感实施框架;并对当前所面临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分析。应用实践认为以项目实施为牵引,建立典型示范案例地,开展雷达遥感机理、方法与模型等考古适应性研究刻不容缓,并可着实推进我国文明探源与遗产地可持续化发展。
- 陈富龙
- 关键词:雷达遥感考古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