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7591)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卓城之徐江刘林林蒋书运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冲蚀
  • 1篇电刷镀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刷镀
  • 1篇双层辉光
  • 1篇阻抗谱
  • 1篇磨蚀
  • 1篇耐冲蚀
  • 1篇极化曲线
  • 1篇交流阻抗
  • 1篇交流阻抗谱
  • 1篇复合镀
  • 1篇冲刷腐蚀

机构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篇徐江
  • 2篇卓城之
  • 1篇蒋书运
  • 1篇刘林林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纳米颗粒对Ni基复合镀渗层耐冲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复合镀渗工艺在316L不锈钢表面分别制备了两种纳米颗粒(非晶nano-SiO2颗粒和nano-SiC颗粒)增强的Ni基复合镀渗合金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两种复合镀渗合金层的微观组织特征.通过外加电位(+0.2V)条件下的电流密度、冲蚀条件下的极化曲线和冲蚀后的交流阻抗谱表征了这两种复合镀渗层在单相流(3.5%(w,质量分数)NaCl溶液)与料浆流(3.5%NaCl+10%(w)石英砂)中的电化学腐蚀特征,并采用SEM观察两种复合镀渗层冲蚀后的截面形貌,探讨这两种纳米颗粒增强的Ni基复合镀渗层在料浆流中的冲蚀机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电刷镀含纳米SiO2颗粒的复合镀渗层的耐蚀性能低于单一合金层,而动态冲蚀条件下,结果与之相反;电刷镀含SiC颗粒的复合镀渗层的耐蚀性能在静态和动态冲蚀条件下均低于单一合金层.对两种复合镀渗层的冲蚀截面形貌观察表明:弥散分布的纳米SiO2颗粒能明显改善Ni基合金层的耐冲蚀性能;而添加纳米SiC颗粒在渗金属过程中已完全分解,导致三元硅化物(Cr6.5Ni2.5Si)和碳化物(Cr23C6)的析出,而析出相在冲蚀过程易于脱落,加速了Ni基合金层的质量流失.
徐江卓城之蒋书运
关键词:极化曲线磨蚀交流阻抗谱
纳米颗粒增强Ni基复合镀渗层的腐蚀与冲蚀性能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复合镀渗工艺,对316L不锈钢表面刷镀的两种纳米陶瓷颗粒(非晶纳米SiO2(n-SiO2)和纳米SiC(n-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进行双辉Ni-Cr-Mo-Cu多元共渗处理,成功地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纳米颗粒增强Ni基合金层。利用XRD、SEM和TEM对两种复合镀渗层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冲刷腐蚀试验对两种复合镀渗层的耐蚀性和耐冲蚀性能进行研究。对两种颗粒增强的复合镀渗层的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在双辉多元共渗工艺(1000℃)条件下,电刷镀含n-SiO2颗粒的复合镀渗层中的SiO2颗粒仍保持非晶态;而电刷镀含n-SiC颗粒的复合镀渗层中的SiC颗粒已完全分解并与基体合金元素发生反应,导致在晶内析出三元硅化物Cr6.5Ni2.5Si和沿晶界析出碳化物Cr23C6。在3.5%NaCl(质量分数,下同)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表明:SiO2颗粒增强的复合镀渗层存在明显的钝化区,点蚀电位和维钝电流密度与Ni基合金渗层的十分接近,而电刷镀含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渗层处于活化状态,但其耐蚀性能仍略强于不锈钢;两种复合镀渗层的EIS图谱均呈现单容抗弧特征,与Ni基合金渗层相比,SiO2颗粒增强的复合镀渗层的容抗弧幅值略微减少,而SiC颗粒增强的复合层的容抗弧幅值明显下降,但仍略高于316L不锈钢。在液/固两相流(10%HCl+10%石英砂)条件下的冲刷腐蚀实验结果表明:SiO2颗粒增强的复合镀渗层具有最佳的耐冲蚀性能,而316L不锈钢的耐冲蚀性能最差。
徐江卓城之韩德忠刘林林
关键词:双层辉光冲刷腐蚀电刷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