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A3020102)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成李才明刘祖国柳太云李经伦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干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营养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人骨髓
  • 1篇人骨髓间充质...
  • 1篇细胞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基质干细胞
  • 1篇肌营养不良
  • 1篇间充质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MYOD
  • 1篇C2C12
  • 1篇MDX鼠
  • 1篇成肌调节因子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张成
  • 1篇刘长征
  • 1篇姚晓黎
  • 1篇陈松林
  • 1篇于美娟
  • 1篇冯善伟
  • 1篇张雅妮
  • 1篇曾缨
  • 1篇李经伦
  • 1篇熊符
  • 1篇柳太云
  • 1篇王淑辉
  • 1篇李美山
  • 1篇刘祖国
  • 1篇李才明

传媒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绿色荧光蛋白和成肌调节因子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共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Ad)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的转染,以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在MSCs中的表达.方法: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面标志;对构建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进行扩增和鉴定,并转染MSCs;用RTPCR检测MyoD和Myogenin在转染后MSCs中的表达;将MSCs与C2C12成肌细胞共培养,诱导前者的分化,并用免疫荧光检测MyoD的表达.结果:FCM检测证实,在MSCs的表面标志中CD11b和CD45阴性,而CD29和CD44阳性;随着AdGFP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转染效率也相应提高,但在MOI大于100后,MSCs开始出现病变;RTPCR结果提示MyoD和Myogenin在转染后的MSCs中有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诱导后的MSCs可以表达MyoD蛋白.结论:MSCs可以被AdGFP有效转染而表达GFP;同时内源性成肌调节因子的激活,可以促进MSCs的成肌分化.
李美山张成陈松林于美娟张雅妮王淑辉熊符
关键词:基质干细胞C2C12MYODMYOGENIN绿色荧光蛋白成肌调节因子
^3H-TdR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dx鼠能否修复骨骼肌肌膜病变及干细胞在其体内的分布特点.方法用氚-脱氧胸腺嘧啶(3H-TdR)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以每只鼠干细胞1×107/0.3 ml经尾静脉注入18只免疫抑制的mdx鼠(8~10周龄).于移植后24 h、48 h、2周、1月、2月、4月处死鼠,分别测定各组织器官的放射活性;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骼肌肌膜营养障碍基因(dystrophin,Dys)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后1月,多数组织、器官放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骨髓、肝、脾放射活性增高更为明显.大多数组织器官放射活性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而骨骼肌放射活性的从2周时开始逐渐升高,于1月时达到高峰(27.65±3.53 Bq/mg湿重).1月之后,骨髓、骨骼肌放射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24 h、48 h、2周骨骼肌Dys免疫荧光呈阴性,1月后呈阳性,1月、2月、4月阳性率分别为:6.6%、8.4%、8.9%.结论 hBM-MSCs能植入mdx鼠体内,并融合、分化为骨骼肌,部分修复骨骼肌肌膜病变;hBM-MSCs移植入mdx鼠后早期主要分布在骨髓、肝、脾,后期主要分布在骨髓、骨骼肌.
柳太云李经伦姚晓黎董群伟苏全喜冯善伟李才明曾缨刘祖国张成刘长征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