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1YJA790185)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若君姚利民郭东杰邵琼燕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吸收发达国家R&D跨国外溢的国际化渠道比较被引量:9
- 2011年
- 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国际化的目标将由生产能力培育转向创新能力培育,因此基于创新知识的跨国吸收与学习是中国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新目标。论文分析了作为吸收与学习发达国家创新知识的国际化渠道的传递机理,利用1986-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经济数据,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四种国际化渠道吸收外国R&D外溢量,实证比较了中国吸收学习发达国家R&D外溢的四种国际化渠道效果。研究显示:进口、出口、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四种国际化渠道都是国际R&D外溢的主要渠道;渠道规模决定了贸易的外溢效应大于投资的外溢效应;基于技术设备中间品进口促进出口的互动贸易模式决定了出口与进口作为吸收外溢的整体贸易渠道更符合实际。调整我国国际化鼓励政策,由经济增长促进目标转为吸收国际创新知识外溢和学习促进的目标,变被动吸收国际知识外溢为主动吸收与学习,这对于提高吸收国际R&D外溢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姚利民王若君
- 关键词:R&D技术进步
- 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与比较优势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之间的尖锐矛盾。根据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借助就业乘数理论分析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及其变化,并与部分国家制造业的贸易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依赖技术创新,改造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水平,增强成果转化能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便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转移,拓展新的就业空间。
- 郭东杰邵琼燕
- 关键词:制造业工业化就业比较优势投入产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