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KZ200710011010)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田蓓赵明郭学谦刘志成谢楠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诱发电位
  • 2篇闪光视觉诱发...
  • 2篇视觉诱发
  • 2篇视觉诱发电位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1篇电图
  • 1篇眼压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闪光视网膜电...
  • 1篇时域
  • 1篇时域分析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电图
  • 1篇视网膜功能
  • 1篇特征提取
  • 1篇频域
  • 1篇频域分析
  • 1篇青光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郭学谦
  • 3篇赵明
  • 3篇田蓓
  • 2篇刘志成
  • 1篇李蕊
  • 1篇谢楠
  • 1篇陈伯君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小波分析法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验证小波分析在原发型开角性青光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提取中的可靠性。方法正常志愿者10人(10眼),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分别为正常组和青光眼组,2组均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测量。利用离散Meyer小波对原始信号进行7层小波分解,提取单一尺度小波系数,比较与原信号时域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对小波变换后的信号进行时域统计学分析。分析小波变换后信号的P1、N2、P2峰潜时,N1P1、P1N1波幅值。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主要成分为N1、P1、N2、P2、N3五波,其中原始信号指标正常组N1P1为(8.1±3.0)μV,青光眼组N1P1为(6.5±8.2)μV,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原始信号指标正常组P1N2为(12.5±9.1)μV,青光眼组P1N2为(12.2±4.3)μV,2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提炼出第4、5层细节系数和(D4+D5),其波形变化较正常眼显著,波形规整,主要波形成分识别度高,重构小波细节系数D45指标后正常组N1P1为(9.2±4.2)μV,青光眼组N1P1为(6.5±3.8)μV;正常组P1N2为(13.7±5.6)μV,青光眼组P1N2为(10.2±3.2)μV,N1P1和P1N2幅值差异在正常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小波分析可作为提取正常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的可靠方法 。
胡庆军田蓓郭学谦李蕊赵明
关键词:青光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小波分析
闪光视网膜电图时域、频域联合分析评价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的视网膜功能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单一时域分析方法在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视网膜功能评价的应用中存在局限性。目的: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时域、频域联合分析方法评价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的视网膜功能。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动物实验,于2009-01/03在首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1只。方法:大鼠左眼经定量硅氧烷类油状液体注入前房以诱导慢性高眼压模型,右眼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3周2个时间点,顺序记录大鼠左眼视杆反应、最大混合反应、振荡电位、视锥反应以及30Hz闪烁光反应;各波幅值、潜时由罗兰视觉电生理仪测量,通过matlab软件对视网膜电图波形进行频谱分析。主要观察指标:a波、b波、振荡电位及闪烁光反应的幅值、潜时;振荡电位频谱中主频率及其对应振幅值;各特征频率范围内的能量值(以振幅表示)。结果:术后大鼠左眼视杆反应b波幅值显著降低(P〈0.01);最大混合反应、振荡电位、视锥反应以及30Hz闪烁光反应各波幅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最大混合反应a波潜时较术前延长(P〈0.05)。振荡电位频谱中主频率对应的能量及在60~110Hz、140~170Hz、200~210Hz及230~250Hz频率范围内能量和显著下降(P〈0.05);大鼠造模前、后在60~300Hz能量总和显著降低(P〈0.01),但整个频段内能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对大鼠视网膜电图波形采用时域和频域联合分析的方法,可准确、客观地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的视网膜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评价。
谢楠郭学谦田蓓赵明刘志成
关键词:闪光视网膜电图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小波分析在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提取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由于动物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本身易受干扰,信号微弱,在其特征提取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传统的平均叠加技术仅依靠增加叠加次数,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提取效果不明显。目的:验证小波分析在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提取中的可靠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8-11/2009-03在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6,8周组,每组10只。方法:大鼠单眼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处理,作为自身对照眼。分别于造模后6,8周时进行双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测量。利用离散Meyer小波对原始信号进行7层小波分解,提取单一尺度小波系数,比较与原信号时域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对小波变换后的信号进行时域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小波变换后信号的P1,N2,P2潜时,N1P1,P1N2幅值。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主要成分为N1P1N2P2N3五波。第四五层细节系数和(D4+D5)突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局部快速变化的特点,波形规整,主要波形成分识别度高。对(D4+D5)进行统计学分析,造模后6周组造模眼与正常眼N1P1和P1N2眼间幅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组8周组各观察指标造模眼与正常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波分析可作为提取正常和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的可靠方法。
陈伯君赵明田蓓郭学谦刘志成
关键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提取小波分析SD大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