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0JY0019)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波沈朝勇陈佳平杨弘鑫胡建昆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早期胃癌
  • 1篇前哨
  • 1篇前哨淋巴结
  • 1篇胃癌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转移
  • 1篇纳米炭

机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篇陈海宁
  • 1篇陈秀峰
  • 1篇陈志新
  • 1篇胡建昆
  • 1篇杨弘鑫
  • 1篇陈佳平
  • 1篇沈朝勇
  • 1篇张波

传媒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估纳米炭示踪早期胃癌(EGC)前哨淋巴结(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探索SLN的分布情况。方法 45例EGC患者在完成开腹探查后,将1mL纳米炭混悬液分4~6个位点于肿瘤周围经浆膜下注射,将最先黑染的淋巴结确认为SLN,术后将SLN和清扫的各组淋巴结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其预测价值。结果 45例EGC患者中有43例染色成功,检出率为95.6%,总共检出SLN 53枚,平均(1.23±0.53)枚/例。43例染色成功的患者中有11例(25.6%)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有3例(7.0%)患者出现假阴性,其预测胃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3.0%和72.7%,假阴性率及阴性预测值则分别为27.3%及91.4%。在36例胃窦癌患者中,有23例(63.9%)患者检出的SLN位于第3组。黏膜内癌与黏膜下癌两组比较,肿瘤长径(P=0.042)和淋巴结转移率(P=0.001)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组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示踪EGC的SLN,染色率、准确性和敏感性高,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胃周淋巴结的转移状态。
陈秀峰张波杨弘鑫陈海宁沈朝勇胡建昆陈佳平陈志新
关键词: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淋巴转移纳米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