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12102310173) 作品数:19 被引量:312 H指数:10 相关作者: 张保朝 温昌明 周静 康梅娟 汪宁 更多>> 相关机构: 南阳市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靳三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采用靳三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痉挛程度、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1%,显著优于对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 Motor Scales-2,PDMS-2)评分均上升,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积分、血清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采用靳三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减轻痉挛程度,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促进患儿身体恢复。 尹贵锦 王喜聪关键词:小儿痉挛型脑瘫 靳三针 鼠神经生长因子 血清细胞因子 针灸疗法 番泻苷B抑制STAT3和ERK1/2活化对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侵袭及裸鼠成瘤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以鼻咽癌CNE-2细胞及其移植瘤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番泻苷B(Sennoside B)对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侵袭及裸鼠成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5,10,20μmol/L处理CNE-2细胞后,采用Br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 l检测细胞侵袭,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ERK1/2)的磷酸化情况;最后,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分别腹腔注射25,50,100 mg/kg番泻苷B,30 d后检测肿瘤重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和VEGF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示番泻苷B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BrdU阳性细胞率(P<0.05),抑制增殖蛋白Ki-67,PCNA表达(P<0.05),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上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表达(P<0.05),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调节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VEGF,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P<0.05),并降低信号通路蛋白STAT3,ERK1/2的磷酸化水平(P<0.05)。体内实验示番泻苷B能明显减轻肿瘤重量(P<0.05),并下调肿瘤组织中Ki-67,VEGF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番泻苷B通过抑制STAT3,ERK1/2的磷酸化激活,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生长、侵袭及裸鼠成瘤产生抑制作用。 魏璐璐 吉文伟 黄维平关键词:鼻咽癌 番泻苷B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64层CT脑灌注成像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64层CT脑灌注成像(CTP)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CAS)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4月200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并于我院行CAS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TP灌注图像(分别在CAS术前1d及术后5d行64层CTP检查),取半卵圆中心层面白质区前、中、后3点为参考,测量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对应部位白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然后根据患侧值比对侧对应部位值计算相对值rCBF、rCBV、rMTT。结果 CAS术前患侧CBV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术前患侧CBF较对侧显著降低,MT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术后rCBF显著增加,rMTT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可较为敏感的反映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是评价CAS治疗疗效的可靠方法。 汪宁 张保朝 温昌明关键词:CT脑灌注成像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 治疗疗效 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应用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66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例,以接受西药治疗者为药物治疗组,以联合接受西药及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者为联合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及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评分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DS、MMSE、ADL、NFDS及SDSVD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HDS、MMSE、ADL、NFDS及SDSVD评分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同时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百会、涌泉穴可显著提高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 魏艳霞 张保朝 周静 苟成钢关键词:针灸 百会穴 涌泉穴 老年性痴呆 脑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的体外放射敏感性 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目前放疗治疗脑胶质瘤效果不理想,可能因素有很多。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的体外放射敏感性。方法:取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取细胞活力最强的位点扩增3-5代的肿瘤球细胞,给予不同X射线剂量照射,检测其细胞活力,以确定最适的放疗剂量。结果与结论:胶质瘤中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增殖活力有差异;8Gy以上X射线剂量对脑肿瘤干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说明脑胶质瘤具有异质性,部位不同,脑肿瘤干细胞增殖活力不同;不同的放疗剂量对脑肿瘤干细胞有不同的影响。 赵中甫 赵中甫 樊锐太 孙剑瑞 孙剑瑞 Eileen Shen 杨波关键词: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脑肿瘤干细胞 胶质瘤 放疗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及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取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控制血糖、血液及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EGF、Ang-2、NIHS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2、3、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EGF、Ang-2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Ang-2水平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Ang-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45.71%)及总有效率(94.29%)均高于对照组治愈率(25.71%)及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疗效显著。 陈晨关键词: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功能 血管生成素-2 NIHSS评分 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观察组GOS评分5分11例,4分10例,3分7例,2分2例;对照组GOS评分5分10例,4分12例,3分5例,2分2例,1分1例;两组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脑积水2例(6.7%)、动脉瘤残留1例(3.3%)、再出血1例(3.3%)、脑血管痉挛9例(30.0%);对照组术后发生脑积水8例(26.7%)、动脉瘤残留8例(26.7%)、再出血2例(6.7%)、脑血管痉挛1例(3.3%)。观察组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脑积水发生率、动脉瘤残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瘤复发率(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8/30;P<0.05)。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能减轻机体损伤,而开颅瘤闭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风险较低,因此临床可根据病人具体病情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黄春波 杨瑞生 李庆安 王伟丰 靳晓亮 李同宽 霍宇飞 马燕然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开颅夹闭术 疗效 miR-206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miR-206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胶质瘤组织、正常成人脑组织、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以及正常人脑胶质细胞(HEB)中miR-206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转染构建miR-206稳定过表达细胞系U87和U251,体外实验研究miR-206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miR-206的靶基因,并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06对14-3-3ζ的靶向作用。结果 miR-206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体外实验显示,miR-206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靶基因预测分析14-3-3ζ为miR-206潜在的靶基因,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证实14-3-3ζ是miR-206的直接靶点。结论miR-206可能通过靶向14-3-3ζ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周静 张保朝关键词:胶质瘤 增殖 凋亡 直接和间接共培养条件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SHG44是一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其生物学性状稳定、易于培养,广泛应用于动物成瘤模型制作,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药物、基因转染及电离辐射等途径抑制其生长,未见间充质干细胞对其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通过直接和间接共培养的方法,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作用,观察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SHG44细胞,分别在24孔板进行直接共培养,在Transwell板进行间接共培养,分别设对照组。培养3d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收集Transwell板中的SHG44胶质瘤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HG44细胞周期。结果与结论:直接接触共培养组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间接接触共培养组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细胞周期位于G0/G1期的SHG44胶质瘤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直接及间接接触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的生长。 梁阿铭 梁硕 梁硕 樊锐太 田毅 迟连凯 史辛艺 刘金瑜 关方霞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SHG44细胞 恶性胶质瘤细胞 干细胞 超声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61例为A组,另选取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比较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类型,观察对比A组不同病变支数间斑块积分、颈总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结果观察组斑块总发生率为88.52%,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软斑块最为常见,所占比例为37.36%,其次为混合斑块、硬斑块、扁平斑块;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斑块积分、颈动脉IMT、颈总动脉内径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斑块积分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积分、颈总动脉内径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颈动脉病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超声检测可有效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并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而加重。 周静 张保朝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