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41002)

作品数:6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岑溪南任汉云邱志祥王茫桔王莉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3篇细胞
  • 3篇淋巴瘤患者
  • 2篇随访
  • 2篇随访结果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弥漫
  • 2篇弥漫大B细胞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预后判断价值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结外淋...
  • 1篇肿瘤
  • 1篇纵隔
  • 1篇组织学
  • 1篇外淋巴
  • 1篇胃肠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6篇任汉云
  • 6篇岑溪南
  • 4篇王文生
  • 4篇董玉君
  • 4篇许蔚林
  • 4篇尹玥
  • 4篇王倩
  • 4篇孙玉华
  • 4篇欧晋平
  • 4篇王莉红
  • 4篇王茫桔
  • 4篇邱志祥
  • 3篇李渊
  • 3篇刘微
  • 3篇王颖
  • 3篇梁赜隐
  • 2篇王冰洁
  • 1篇刘薇
  • 1篇娄丽丽
  • 1篇宋立娜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状态的调查被引量:7
2014年
本研究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淋巴瘤患者的EBV感染状态。选取2008年1月-2012年4月于我院行外周血EBV DNA检测或病理EBER检测的淋巴瘤患者,收集此人群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外周血EBV DNA、病理EBER结果等信息,研究不同类型淋巴瘤的EBV阳性率,和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的特征差异,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生存分析法分析EBV阳性对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69例淋巴瘤患者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病理EBER阳性率最高(分别为84.8%、72.7%、40.0%),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理EBER阳性率较低(16.7%),老年EBV(+)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血EBV阳性率为50%,10例霍奇金淋巴瘤中有1例患者进行病理EBER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周血EBV阳性率为10%,EBV阳性患者中的T细胞淋巴瘤比例明显增多(P=0.000),B症状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05),所有EBER阳性病例中外周血EBV阳性与阴性患者O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外周血EBV阳性是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结论:EBV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密切相关。外周血EBV阳性是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小艺岑溪南任汉云
关键词:EBV感染淋巴瘤EBER
29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长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0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29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 LB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9例病理确诊为PMLBCL患者,中位年龄32岁,临床表现以纵隔巨块(72.4%)、上腔静脉综合征(51.7%)、呼吸困难(62.1%)、浆膜腔积液(48.3%)多见,其中62.1%存在结外侵犯,62.1%合并胸腔外受累。按照Ann-Arbor分期,16例(55.1%)为Ⅰ-Ⅱ期、13例(44.9%)为Ⅲ-Ⅳ期,12例(41.4%)合并B组症状。在本组29例患者中2例失访,中位随访29月,余27例患者中17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复发,4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疾病进展,中位生存时间为29月,5年总生存率(OS)达85.2%,其中RCHOEP方案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94.4%,CHOEP方案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75%。8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访至今均为持续CR。单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和LDH水平升高,超过2倍正常上限,初治疗效、IPI评分具有预后参考意义,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均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RCHOEP化疗方案初步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探索。
王冰洁岑溪南邱志祥欧晋平王文生梁赜隐董玉君许蔚林李渊王茫桔王莉红尹玥孙玉华刘微王倩王颖任汉云
关键词:淋巴瘤
中期^(18)F-FDG PET/CT显像不同评价方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判断价值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究中期^(18)F-FDG PET/CT(i-PET/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0例初治DLBCL患者的158次^(18)F-FDG PET/CT结果,分别采用5分法、Lugano分类和最大标准摄取值减少率(△SUVmax)法评价i-PET/CT。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确定△SUVmax最佳界值。应用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及总生存(OS)时间作为随访指标。运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ROC曲线计算△SUVmax最佳界值点为62%。5分法诊断2年PFS和OS阳性预测值(PPV)低,Lugano分类和△SUVmax法均可提高PPV,但采用Lugano分类敏感度下降。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ugano分类和△SUVmax法可预测PFS和OS时间,而5分法仅可预测OS时间。COX回归单因素分析示,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PFS预测仅优于5分法,对OS预测则逊于三者。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法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ugano分类仅对OS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5分法评价i-PET/CT对于DLBCL患者判断预后价值有限,建议结合Lugano分类标准。采用△SUVmax法评价i-PET/CT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优于IPI评分。
朱璐婷岑溪南欧晋平邱志祥王莉红刘薇王文生董玉君梁赜隐王茫桔许蔚林孙玉华王倩尹玥任汉云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85例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结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长期随访和收集85例PGI-DLBCL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与其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85例患者中男55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83:1,中位发病年龄61 (18~87)岁.胃部发病63.5% (54/85),肠道发病35.3%(30/85),胃肠道多部位发病1.2% (1/85).骨髓侵犯16.4% (11/64),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51.4%(19/37).全部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3.9%.胃部、肠道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生发中心来源(GCB)、非GCB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7%、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因素包括年龄、病变部位、病变大小、胃肠道淋巴瘤Lugano分期、IPI评分(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IPI评分(RR=3.609,95 CI 2.034~6.404,P<0.01).结论 IPI评分是影响PGI-DLBCL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宋立娜岑溪南欧晋平王文生邱志祥董玉君梁赜隐许蔚林李渊王茫桔王莉红尹玥孙玉华刘微王倩王颖任汉云
关键词:胃肠道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转化型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惰性淋巴瘤患者常发生组织学上的转化,且预后极差,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PET-CT及病理活检,其中病理活检为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尚不明确初始治疗是否会影响淋巴瘤发生组织学转化的风险。对于未接受化疗或未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转化型淋巴瘤患者首选R-CHOP方案化疗,而对于接受过R-CHOP方案化疗的患者推荐使用DLBCL二线治疗方案,而对于年轻合适的患者可考虑给予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外,放射免疫治疗、新药治疗可能在未来转化型淋巴瘤治疗中有良好前景。
王冰洁岑溪南任汉云
关键词:淋巴瘤影响因素
236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分析被引量:43
2014年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rimary extranodal lymphoma,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236例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表明:①236例PENL病例占同期淋巴瘤的40.7%(236/580),中位年龄为55岁(16岁-9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1(153/83)。②PENL的首发部位常见于胃肠道、鼻腔、扁桃体、纵隔、皮肤、脾、睾丸、骨及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其所占比例依次为30.1%(71/236)、10.6%(25/236)、8.9%(21/236)、5.9%(14/236)、5.1%(12/236)、4.7%(11/236)、4.2%(10/236)、4.2%(10/236)、3.0%(7/236)。③PENL的首发症状多无特异性;体征多为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在本研究中此体征占66.9%(158/236)。④按照2008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胃肠道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常见,鼻腔PENL病理类型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常见,扁桃体、睾丸、中枢神经系统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并不少见,出现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时,应警惕原发性结外淋巴瘤,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娄丽丽岑溪南欧晋平董玉君粱赜隐邱志祥王文生许蔚林李渊王茫桔王莉红尹玥孙玉华刘微王倩王颖任汉云
关键词:淋巴瘤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