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7)

作品数:48 被引量:699H指数:14
相关作者:郭天财冯伟卫丽王晨阳朱云集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小麦
  • 19篇冬小麦
  • 14篇玉米
  • 11篇夏玉米
  • 10篇穗型
  • 8篇籽粒
  • 7篇种植密度
  • 6篇行距
  • 6篇土壤
  • 5篇氮素
  • 5篇蛋白质
  • 5篇小麦品种
  • 5篇垄作
  • 4篇氮代谢
  • 4篇垄作覆盖
  • 4篇灌浆
  • 3篇氮素代谢
  • 3篇蛋白质含量
  • 3篇冬小麦品种
  • 3篇施氮

机构

  • 42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琼州学院
  • 2篇安阳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河南省农业厅
  • 1篇河南省农作物...
  • 1篇新乡市农业科...

作者

  • 25篇郭天财
  • 14篇冯伟
  • 12篇朱云集
  • 12篇王晨阳
  • 12篇卫丽
  • 11篇王同朝
  • 11篇王永华
  • 10篇马超
  • 9篇杜园园
  • 9篇马冬云
  • 9篇谢迎新
  • 5篇管涛
  • 4篇尹钧
  • 4篇岳艳军
  • 4篇宋晓
  • 4篇查菲娜
  • 4篇李晓
  • 3篇盛坤
  • 3篇牛吉山
  • 3篇田原

传媒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玉米科学
  • 4篇华北农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Agricu...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22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磷耦合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桶栽试验,利用称重法控制水分,在水磷耦合条件下对夏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土壤全磷、水分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磷因子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均有很大影响,且水分因子影响相对较大。在不同的生育期同一磷素供应水平下,不同的供水方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水分供应充足时,通常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在同样的供水条件下,施磷也能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夏玉米生育后期根/冠比,进而有利于夏玉米生育后期养分吸收与运转。同时,施磷能够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率,起到节水增产的目的,达到以肥调水的效果。
谢迎新张淑利王永华郭天财刘东洋
关键词:夏玉米生长发育
种植行距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籽粒糖代谢及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为给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选择适宜种植行距提供参考依据,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籽粒蔗糖代谢和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灌浆期间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则快速上升。在灌浆前期兰考矮早8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以窄行距(15和10 cm)处理较高,而灌浆后期则以宽行距(20和25 cm)处理较高;豫麦49在整个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均表现为宽行距处理高于窄行距处理。籽粒淀粉含量两品种均呈现"S"形变化动态。兰考矮早8籽粒淀粉含量为窄行距处理高于宽行距处理,豫麦49则相反。行距对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兰考矮早8籽粒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和最大粒重以15 cm最大,豫麦49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的灌浆速率以及最大粒重则以20 cm最高。综合来看,兰考矮早8适宜行距为15 cm,而豫麦49为20 cm。
冯伟李晓邱记东王晨阳郭天财
关键词:行距糖代谢籽粒灌浆
株行距对小麦旗叶蔗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为了选择小麦适宜的行株距配置方式,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与株距对花后旗叶蔗糖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灌浆速率随籽粒灌浆进程呈单峰变化;随着行距增加,叶片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及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随株距缩小则下降,行距20cm和株距3.33cm的处理(RP3)其蔗糖代谢优势明显,表明行株距搭配合理,促进光合产物向蔗糖的分配转化,为籽粒灌浆提供充足的物质供应;与其他处理比较,RP3处理在灌浆前期可溶性糖含量高,在灌浆中后期含量稳定,且下降相对缓慢;RP3处理籽粒灌浆高峰晚,灌浆前期慢,后期快,植株衰老缓慢,底物供应充足,在花后28~35d仍维持0.28mg.d-1灌浆强度;产量构成因素随行距增加而升高,随株距缩小而降低,RP3处理行株距搭配合理,空间比例适宜,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显著提高。
冯伟王永华郭天财杨文平朱云集王晨阳
关键词:冬小麦株行距蔗糖代谢
不同生态区夏玉米两类熟期品种子粒灌浆动态和产量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在豫北高产灌溉区、豫中补灌区和豫南雨养区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域20个试验点,试验选用中熟郑单958和中晚熟豫单998两个品种,系统观察和测定花后气候资源分布和子粒灌浆过程以及产量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品种一般在花后40~60d成熟,灌浆速率中熟品种郑单958比中晚熟品种豫单998均值高,花后30~40d豫单998有一个较明显的灌浆高峰期。子粒灌浆曲线在不同生态区表现不同,北部和西部呈线性变化,东部、中部和东南部呈曲线变化。中熟品种郑单958的出籽率和经济系数高于豫单998。在豫西和豫北区域,选用中熟品种较为适宜,而中部、豫东和豫东南区域选用中晚熟品种较为适宜。为充分利用花后气候资源,选用较长灌浆期、较强灌浆速率和较高经济系数的特征品种是各生态类型区域鉴定和选用适合品种的重要依据。
王同朝卫丽马超杜园园常晓邵扬
关键词: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灌浆
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以夏玉米杂交种豫单998为材料,研究3种控释肥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条件下,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3种控释肥均能有效协调吐丝期至成熟期植株体碳、氮代谢,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2.20%-10.39%,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3.22%-32.10%,植株叶片和茎鞘可溶性总糖分别增加6.78%-46.71%和1.26%-35.99%,全氮含量分别增加0.50%-10.69%和1.09%-41.92%;而可溶性总糖和氮素转运率均小于常规施肥。说明控释肥能较好满足夏玉米在吐丝期至成熟期生长需要,协调其碳、氮代谢,其中以硫加树脂包膜控释肥效果较好。
卫丽马超黄晓书杜园园王同朝
关键词:控释肥夏玉米碳氮代谢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被引量:66
2007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旗叶光合特性及氮素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叶绿素含量随籽粒灌浆进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SⅡ潜在活性、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等随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则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氮肥对旗叶光合特性有一定的调控效应,Chl,Fv/Fo,Fv/Fm及qP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其中Chl和Fv/Fo以N3(180 kg hm-2)处理最大,Fv/Fm和qP(除孕穗期外)以N4(360 kg hm-2)处理最大;qN则随施氮水平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以N4处理最小。适宜的施氮量(180 kg hm-2)改善了兰考矮早八的光合色素性状,提高PSⅡ潜在活性及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减少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从而有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
郭天财宋晓马冬云王永华谢迎新查菲娜岳艳军岳彩凤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
施氮量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4
2008年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蛋白酶、脲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同生育时期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180kgN.hm-2施氮水平的活性最高;脲酶活性则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在360kgN.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高.
郭天财宋晓马冬云王永华谢迎新岳艳军查菲娜
关键词:冬小麦穗型氮肥土壤酶活性
垄作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在华北地区一年两熟雨养农作区,研究了垄作覆盖、垄作、平作覆盖、平作4种处理对夏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夏玉米吐丝后,超氧化物酶(SOD)活性逐渐降低,丙二酫(MDA)含量渐渐升高,叶绿素含量在吐丝后10d开始下降。垄作覆盖的SOD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最高,MDA的含量最低。垄作覆盖能够延缓叶片的衰老,维持叶片后期较高的生理功能。垄作覆盖处理比垄作、平作覆盖、平作处理分别增产10.26%、4.24%、13.34%。
王同朝田原林同保王志强杜园园马超卫丽王燕
关键词:夏玉米垄作覆盖叶片衰老保护性耕作
Effects of Irrigation on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Yield of Strong Gluten Wheat被引量:3
2010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ield irrigation management of high yield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of strong gluten wheat.[Method]Under field conditions,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times on nitrogen metabolism and yield of strong gluten wheat cultivar zhengmai 9023 were studied.[Resul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R activity,Chlorophyll and nitrogen content in flag leaf increased with irrigation times,and the irrigation treatment had obvious advantages during middle filling stage.Grain protein content showed "V" type change with grain filling going on,and protein content decreased when irrigation times going on.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during early stage of grain filling,and the difference became smaller in the late grain filling stage.The grain yield and protein yield increased but the protein conte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irrigation times.[Conclusion] Increasing irrigation times properly could improve grain yield and protein yield per unit area,but reduce the grain protein content.
李晓姚占军管涛郭天财冯伟
关键词:IRRIGATION
茉莉酸对PR-1、PR-2、PR-5和Ta-JA2基因表达以及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被引量:22
2011年
为了探索小麦抗白粉病分子机理,明确茉莉酸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对植物抗病性标志基因PR-1、PR-2、PR-5和本实验室克隆的1个新基因Ta-JA2的激活作用,以及抗病性变化与基因表达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感白粉病的小麦品种"中国春"、"濮麦9号"和"周麦18"为材料,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喷洒小麦幼苗叶片进行诱导,通过离体叶段培养法接种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Bgt)进行抗性鉴定;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麦叶片中PR-1、PR-2、PR-5和Ta-JA2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中国春"、"濮麦9号"和"周麦18"对白粉菌的抗病水平。茉莉酸处理显著激活了PR-1、PR-2、PR-5和Ta-JA2的转录。茉莉酸诱导的抗病性提高与抗病标志基因PR-1、PR-2、PR-5及Ta-JA2的表达增强呈正相关。植物激素茉莉酸是小麦抗白粉病反应的信号分子。
牛吉山刘靖倪永静尹钧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茉莉酸抗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