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选配后的言语识别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听力损失程度与年龄对助听后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男13名,女17名,年龄26-86岁,双侧听力损失程度对称,双耳0.5-4 k Hz频率下纯音听力阈值(PTA0.5-4 k Hz)平均值40~75 d B HL。所有受试者均选配PhonakBolero Q50系列耳背式助听器。使用汉语普通话言语测试软件(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进行裸耳和助听后安静与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结果(1)助听后,安静环境下的双音节识别率平均提高35.1±19.5%;噪声环境下语句识别率平均提高32.8±22.8%;(2)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与听力损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助听优势高于平均水平的受试者纯音听阈均大于50 d B HL,但存在个体差异大的特点。结论助听器选配可以有效帮助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提高言语识别能力,但听力损失程度不是唯一影响助听效果的因素,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的改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目的研究不同噪声模式对听力正常者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播放儿童版汉语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句表,测试25名听力正常受试者和20例感音神经性聋受试者分别在安静环境、语谱噪声、双人语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分析两者在安静和两种噪声模式下对语句感知能力的差异。结果随信噪比降低,听力正常者在语谱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低于双人语噪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在信噪比+5 d B时,双人语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低于语谱噪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噪声模式对比,听力正常者在双人语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更高,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在语谱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更高。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方法使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开发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测试软件,分别测试成年听力正常者(1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12例)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者(15例)能够分辨出刺激声中无声间隔的最小时长,即时域间隔感知(temporal gap dection,TGD)阈值,比较三组受试者TGD的差异。结果三组受试者左右耳间TGD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正常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组双耳平均TGD阈值分别为3.97±1.12、3.62±1.14、13.72±9.89ms,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TGD阈值与听力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组TGD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组(P<0.01)。结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听觉系统的时域间隔感知能力下降,且个体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