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16)

作品数:8 被引量:175H指数:7
相关作者:曾凡江刘波张利刚罗维成宋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根系
  • 4篇水分
  • 3篇疏叶骆驼刺
  • 3篇骆驼刺
  • 2篇植物
  • 2篇沙拐枣
  • 2篇生物量
  • 2篇水分条件
  • 2篇土壤
  • 2篇柽柳
  • 2篇物量
  • 2篇克隆
  • 2篇灌溉
  • 2篇灌溉量
  • 2篇多枝柽柳
  • 2篇不同灌溉
  • 2篇不同灌溉量
  • 2篇不同水分
  • 2篇不同水分条件
  • 1篇异速生长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澳大利亚墨尔...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新疆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8篇曾凡江
  • 7篇刘波
  • 4篇彭守兰
  • 4篇宋聪
  • 4篇张利刚
  • 4篇罗维成
  • 3篇李尝君
  • 3篇张波
  • 2篇高欢欢
  • 1篇袁娜
  • 1篇张波
  • 1篇刘镇
  • 1篇安桂香
  • 1篇李海峰

传媒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疏叶骆驼刺母株与子株间的水分整合被引量:12
2013年
在未灌溉的土地上,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通常不能进行有性繁殖,克隆繁殖是其种群维持和延续的唯一方式。因此,克隆性及其相关克隆性状(如水分整合)在疏叶骆驼刺自然种群的维持过程中可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该文通过疏叶骆驼刺母株和子株之间的间隔子切断和给母株补充水分的方法,研究了母株和子株在各处理下的水势、叶形态和植株生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间隔子切断后,疏叶骆驼刺母株和子株正午水势均明显增大(p<0.01),说明间隔子切断使得母株和子株水分亏缺值都增大。(2)给母株补水后,间隔子切断组和间隔子相连组中的母株水势均有明显增加,同时间隔子相连组的子株水势明显增加(p<0.01),而间隔子切断组子株水势没有明显变化(p>0.05)。(3)间隔子切断组的子株叶片含水率明显低于间隔子相连组子株,而其株高、冠幅、分枝数和基径的增长量都明显小于间隔子相连组的子株(p<0.01)。疏叶骆驼刺母株和子株间存在水分整合,母株会通过根系向子株传输水分。研究成果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植被恢复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罗维成曾凡江刘波宋聪彭守兰Stefan K.ARNDT
关键词:疏叶骆驼刺克隆植物水势
不同灌溉量对绿洲-荒漠过渡带多枝柽柳幼苗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探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受损柽柳群落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在塔南策勒绿洲外围设置A(不灌溉)、B(适度灌溉)、C(充分灌溉)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于7~10月份考察了各处理柽柳幼苗粗根(〉2mm)和细根(〈2mm)生物量积累、空间分布等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柽柳根系生物量积累不断增加,且在生长季末(10月份)增速最大,同时细根占总根重的比例从20.5%上升到29.8%,显著提高了幼苗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2)干旱胁迫(处理A)下柽柳幼苗根系的下扎深度大,但水平根幅的扩展却有限;适度灌溉(处理B)的生物量较处理A大,但小于处理C;根系扎根深度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各指标均处于中间状态;水分条件最好(处理c)时虽然垂直扎根深度小,但水平根幅最大,可以更有效利用浅层土壤资源。(3)柽柳幼苗大量根系集中在0~40cm的土壤表层,而且水分条件越好,这种集中趋势越明显;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变化,细根的根长密度也有相似变化,但细根的比根长变化规律不明显,这可能与各层土壤微观环境的变化有关。研究表明,灌溉对柽柳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分布有显著影响,充分灌溉下柽柳幼苗根系生物量积累最多且空间分布最大,该灌溉量有利于柽柳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和合理分布。
王会提曾凡江张波刘波刘波李尝君高欢欢
关键词:多枝柽柳根系生长根系分布灌溉
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被引量:59
2016年
通过野外挖根试验和室内样品分析测试的研究,测定了2种荒漠植物多枝柽柳和梭梭群落内土壤水分、养分的含量及其分层根系生物量,分析了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2种荒漠植物的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符合指数递减模型,多枝柽柳的根系生物量是同林龄梭梭的2.36倍。2 2种荒漠植物群落内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养分差异不显著。3 2种荒漠植物的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其中多枝柽柳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梭梭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在干旱区,土壤水分状况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大。4 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在本地区极端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土壤养分不是植物根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
郭京衡李尝君曾凡江张波刘波刘波
关键词:根系生物量土壤水分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被引量:15
2012年
水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首要限制因子。由于水分限制程度不同,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沙漠-绿洲过渡带,设计了0mm(处理A)、100mm(处理B)、200mm(处理C)3种不同的灌溉量,对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展开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处理A比处理B和处理C地下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不同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均小于1,随灌溉量的减少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从0.19增加到0.32;即头状沙拐枣通过改变根系生物量分配适应水分条件变化。②随灌溉量的减少,头状沙拐枣幼苗主根垂直深度和水平根幅均呈增加趋势。处理A时,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深度达180cm以上,处理B和C的根系深度均低于160cm,表明头状沙拐枣幼苗通过根系的伸长生长来适应水分减少。③在生长过程中,头状沙拐枣通过老同化枝枯落适应土壤水分减少。④株高和冠幅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基径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生长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刘镇曾凡江安桂香刘波李海峰张利刚高欢欢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灌溉量
不同水分条件对头状沙拐枣幼苗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荒漠-绿洲过渡带常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5mm左右,而在2010年,该地区却发生了偶发性强降水。对于多年生植物来说,如何去适应这种短期强降水,我们都不得而知。在此背景下,我们对该地区头状沙拐枣幼苗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等进行了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头状沙拐枣幼苗期,水分条件与其株高、冠幅、基径、根深等形态特征指标以及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增加根冠比是沙拐枣幼苗适应干旱的有效策略;在7、8月,根冠比随水分条件的减少而增加,它们在生长初期把更多生物量分配到地上用以竞争光照资源,生长后期把更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用以探索地下空间资源;沙拐枣幼苗能随水分改变而自我调节生长比例来适应环境,不同水分条件下其株高-基径生长均属于典型的异速生长关系。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规律,可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宋聪曾凡江刘波张利刚罗维成彭守兰Stefan K.Arndt
关键词:根冠比塔克拉玛干沙漠异速生长极端降水
疏叶骆驼刺根系对土壤异质性和种间竞争的响应被引量:16
2012年
近年来, 植物根系对土壤异质性的响应和植物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一年生短命植物进行的, 而且多是在人工控制的温室条件下进行的。而对于多年生植物根系对养分异质性和竞争的综合作用研究很少。该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多年生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根系生长对养分异质性和竞争条件的响应途径与适应策略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在无竞争的条件下, 疏叶骆驼刺根系优先向空间大的地方生长, 即使另一侧有养分斑块存在,其根系也向着空间大的一侧生长; (2)在有竞争的条件下, 疏叶骆驼刺根系生长依然是优先占领空间大的一侧, 但是竞争者的存在抑制了疏叶骆驼刺的生长, 导致其枝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都明显减少(p < 0.01), 而养分斑块的存在促进了疏叶骆驼刺根系的生长; (3)疏叶骆驼刺根系的生长不仅需要养分, 也需要足够的空间, 空间比养分更重要; (4)有竞争者存在的时候, 两株植物的根系都先长向靠近竞争者一侧的空间, 即先占据"共有空间"。研究结果对理解植物根系觅食行为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有重要意义。
罗维成曾凡江刘波张利刚宋聪彭守兰Stefan K.ARNDT
关键词:疏叶骆驼刺根系土壤异质性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三种防护林植物根系构型及其生态适应策略被引量:51
2014年
采用全根挖掘法挖取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3种主要防护林植物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成年植株根系,测定并分析了根系构型及其拓扑结构。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和梭梭的根系趋向于鱼尾状分支结构,新疆杨根系为叉状分支结构,根系分支结构的差异使其资源获取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差异;2)三种植物最小的根系平均连接长度为33.67 cm,多枝柽柳和梭梭的根系连接长度大于新疆杨,增加连接长度对植物在资源贫瘠的沙质土壤环境的生存有利;3)新疆杨的根系分支率显著高于多枝柽柳和梭梭,但其对干旱的适应性不如多枝柽柳和梭梭。4)三种植物根系分支均遵循Leonardo da Vinci法则,且不受根系直径的约束。三种防护林植物在水、养资源获取与土壤空间拓展方面具有差异性,表明在相似的极端干旱环境中3种植物采取了不同的生态适应策略。
郭京衡曾凡江李尝君张波
关键词:DA根系构型拓扑指数
不同水分条件下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ifolia)生长及根系分株构型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优势植物种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对象,在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田间试验,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疏叶骆驼刺幼苗根系生长特征、分株地上部分生长特征、分株根系构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疏叶骆驼刺幼苗根冠比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根系深度随着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降低逐渐增加;分株地上部分指标均随土壤水分有效性降低显著减小,除处理B(灌溉量180mm,灌溉1次)和处理C(灌溉量90mm,灌溉2次)之间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外,不同处理之间分株株高、冠幅、地上生物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水分条件下疏叶骆驼刺分株种群密度、分株之间间隔物长度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壤水分有效性由高到低变化,分株生长格局逐步由"密集型"向"游击型"过渡,分枝角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且全部集中在90°左右;通过对分株层土壤水分含量与分株数量的分析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株数量随土壤含水量变化呈二次曲线变化。
张利刚曾凡江袁娜刘波罗维成宋聪彭守兰
关键词:克隆生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