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2006A29)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蒋运兰雷花吴伦卉王芳廖如蓉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中西医
  • 4篇中西医结合
  • 4篇中西医结合临...
  • 4篇西医
  • 4篇急性
  • 4篇急性期
  • 2篇中风
  • 2篇中风急性期
  • 2篇缺血性中风
  • 2篇缺血性中风急...
  • 2篇卒中
  • 2篇卒中急性期
  • 2篇护理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缺血性卒中
  • 1篇缺血性卒中急...

机构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四川省中西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吴伦卉
  • 4篇雷花
  • 4篇蒋运兰
  • 2篇张安琴
  • 2篇廖如蓉
  • 2篇周群
  • 2篇王艳桥
  • 2篇王芳

传媒

  • 2篇四川中医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将245例经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3例和对照组122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7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可以提高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蒋运兰雷花吴伦卉周群胡燕王艳桥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按制订好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9年制定的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结果实验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治疗费用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蒋运兰吴伦卉雷花王芳张安琴廖如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护理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护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5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3例和对照组122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两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应用较常规治疗和护理更有效。
蒋运兰吴伦卉雷花周群胡燕王艳桥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方法]将85例经确诊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动态观察,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和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CN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NS、BI评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提高病人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和护理。
蒋运兰雷花吴伦卉张安琴廖如蓉王芳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