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2034)

作品数:7 被引量:436H指数:6
相关作者:朱如凯白斌苏玲吴松涛李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储集
  • 3篇致密砂岩
  • 3篇砂岩
  • 3篇储集层
  • 2篇须二段
  • 2篇三叠
  • 2篇三叠世
  • 2篇晚三叠世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导向
  • 1篇地质解释
  • 1篇多尺度
  • 1篇须家河组
  • 1篇油气
  • 1篇致密砂岩储层
  • 1篇三维成像
  • 1篇砂岩储层
  • 1篇山前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6篇白斌
  • 6篇朱如凯
  • 4篇苏玲
  • 2篇李婷婷
  • 2篇高志勇
  • 2篇崔景伟
  • 2篇吴松涛
  • 2篇邹才能
  • 1篇袁选俊
  • 1篇李一超
  • 1篇罗忠
  • 1篇王拓
  • 1篇王志战
  • 1篇毕丽娜
  • 1篇刘柳红
  • 1篇冯佳睿
  • 1篇杨文静
  • 1篇秦黎明
  • 1篇崔京钢
  • 1篇张健

传媒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关键技术被引量:62
2012年
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录井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随钻过程中获得的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气性资料进行地质导向。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包括两项关键技术:一是进入目的层前的地层对比和预测技术;二是进入目的层后的地质解释与导向技术。通过对这两项技术难点的系统分析,结合应用实例,深入分析了在目的层设计深度不准确的情况下,通过录井精细对比及时修正模型、保证准确进入水平段开采目的层的技术;水平段钻遇非目的层岩性情况下(井眼偏离正确轨迹、目的层沉积相变化、钻遇断层、钻遇泥岩夹层等),可利用随钻测井资料、井区资料、地震剖面等进行精确解释,提出钻头前进方向,保证油气层钻遇率和井身质量。
李一超王志战秦黎明徐洪泽
关键词: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地质解释
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0
2013年
数字露头模型技术(DOM)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露头表面,建立由一系列结构多边形构成的初步模型体,进而在模型体上叠加露头剖面所有数字化地质信息,包括三维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遥感图像、高精度灰度照片、探地雷达数据等露头地质剖面所有地质学信息数字化数据,实现多种地质特征综合解释与测量的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已在野外露头剖面上沉积体系三维储层建模、岩性分类、构造断裂精细解译等方面研究发挥作用。本文为准确刻画沉积体系砂体与储集层空间分布特征,尝试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精确测量与描述,实测不同位置河道砂体储集性能,并利用探地雷达数据预测露头区域地下砂体形态特征,综合建立砂体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为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提供依据。数字露头模型显示:(1)潭家河剖面河道形态明显,砂体呈顶平底凸的透镜体,横向延伸192 m,最厚处约14 m,河道与围岩切割关系明显,内部为4期沉积充填,整体表现为复合正韵律;(2)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呈孤立状,砂体侧向迁移,垂向多期叠加,砂体在探地雷达剖面上反射特征表明,地面之下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也呈孤立状,横向迁移频繁;横向上不同期次砂体宽度分别为192.4 m、32.54 m、41.83 m以及79.97 m,厚度对应为14 m、4.52 m、3.85 m以及5.66 m,宽厚比平均为12∶1;(3)典型砂体储集物性解剖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储集物性较差,储集物性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河道砂体内每期砂体下部物性优于上部,中间优于两翼,单期河道砂体最厚位置处储集性最好,孔隙度最高可达-32。
朱如凯白斌袁选俊罗忠汪沛高志勇苏玲李婷婷
大巴山与龙门山前晚三叠世构造运动的储集层沉积学响应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大巴山前樊哙剖面与龙门山前小塘子村剖面上三叠统沉积相垂向演化分析、砂泥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储集层微观薄片研究,认为川东北与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的沉积环境、沉积水体的深度和盐度及砂岩碎屑组分与印支晚幕构造运动有紧密的关系。印支晚幕运动早期,大巴山与龙门山前的小塘子组沉积水体盐度较高,属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潮坪沉积;须家河组二段沉积时期,随着大巴山与龙门山的低幅隆升,古气候由温暖潮湿逐渐变为较干冷,沉积水体变浅且盐度高,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须三段沉积时期,大巴山与龙门山前古气候又演变为温暖潮湿,沉积水体加深,湖泊沉积较发育,水体盐度逐渐降低。印支晚幕安县运动发生后,大巴山前与龙门山前的古气候变得干冷,沉积水体变浅,盐度降低,沉积物属典型的陆相淡水沉积。同时,小塘子组—须家河组砂岩碎屑成分也随着构造运动的演化具有显著的不同。
高志勇白斌朱如凯刘柳红冯佳睿梅加洛
关键词:龙门山晚三叠世沉积环境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层微观结构研究进展被引量:110
2013年
致密储集层储集性能差,孔喉以纳米级为主,孔喉连通复杂。中国南方高过成熟海相页岩有机质纳米孔与粒内孔大小约为20~890 nm;陆相泥页岩孔喉类型为有机质孔与基质孔,主体介于30~200 nm之间;致密砂岩微米级孔喉为粒间溶孔、颗粒溶蚀孔与微裂缝,主体介于10~200μm之间,纳米级孔隙大小介于70~400 nm之间,以原生粒间孔与自生矿物晶间孔为主;致密灰岩孔喉类型有方解石粒内溶孔、粒间溶孔与微裂缝,大小介于50~500 nm之间。页岩微孔喉总体随热演化程度增高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致密含油砂岩中油气赋存有4种状态,粒间微孔为油气赋存最有利位置。针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独特特征,仍需在仪器研发、技术方法与评价参数等方面加强研究探索。
朱如凯白斌崔景伟吴松涛崔京钢王拓牛露李婷婷
川西南部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期次被引量:29
2012年
四川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须二段致密砂岩储集物性受构造裂缝明显影响。根据研究区露头地层、钻井岩芯及岩石薄片实物资料,同时利用古地磁岩芯定向和ESR测年分析,对研究区构造裂缝优势方位、宽度、间距、充填物以及裂缝发育程度和形成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4组构造裂缝,分别为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和东东南向,其中优势方位为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和近东西方向。构造裂缝发育期次主要为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与喜马拉雅晚期,其中印支晚期与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最为强烈,裂缝较为发育。
白斌邹才能朱如凯张健谭嘉言张本健杨华崔景伟苏玲
关键词:致密砂岩晚三叠世须二段
利用多尺度CT成像表征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结构被引量:169
2013年
为全面表征致密储集层微观孔喉分布及结构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致密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纳米—微米多尺度CT三维成像研究。首先利用低分辨率微米尺度X-CT扫描获取直径为2.54 cm岩心柱内部微米级别孔喉结构特征,然后根据微孔分布特征,制备多个直径为65μm的样品进行高分辨率纳米尺度扫描,重构纳米级微孔三维结构模型,最终计算出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微米尺度下,孔喉大小不一,直径为5.4~26.0μm,呈孤立状,局部呈条带状;在纳米尺度下,微孔直径主要为0.4~1.5μm,纳米级微孔数量增多,孔喉为管状、球状,分布于矿物颗粒(晶体)内部或表面。纳米级球状微孔连通性较差,三维空间呈孤立状,多仅作为储集空间,而纳米级短管状微孔具有一定的连通性,与微米级管状微孔和邻近孤立球状纳米微孔具有一定连通性,兼具喉道与孔隙的双重功能。数值计算样品渗透率为0.843×10 3μm2,孔隙度为10%。
白斌朱如凯吴松涛杨文静Jeff GelbAllen Gu张响响苏玲
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形成时期与主控因素被引量:39
2012年
四川盆地西北部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集性能受到不同期次构造裂缝控制,研究构造裂缝特征、期次以及控制因素将为有效评价与预测有利储层提供依据。根据露头、钻井岩心及薄片构造裂缝观察,划分构造裂缝切割关系,认为构造裂缝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北北西向、近东西向和南东东向,其中优势方位为北西-南东方向。利用不同切割关系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均一温度、ESR测年数据,结合岩石古应力值将研究区构造裂缝至少划分为4期:第一期构造裂缝形成于晚印支期,方解石呈紧挨裂缝壁充填,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4~120℃;第二期为晚燕山期,裂缝主要充填石英,均一温度为72~137℃;喜马拉雅早-中期是第三次破裂期,其裂缝充填石英,明显切割前两期裂缝,均一温度为153~179℃;喜马拉雅晚期是第四次破裂期,其形成的裂缝充填物为较粗大的方解石,少量白云石,均一温度高达165~190℃。其中印支晚期与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最为强烈,裂缝发育。同时,研究区构造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受构造应力和岩石自身物理参数共同控制,高孔隙度、细粒级、薄层的岩屑砂岩是形成构造裂缝的有利条件。
白斌邹才能朱如凯张健张本健毕丽娜苏玲
关键词:致密砂岩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