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1080)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徐润拓更多>>
相关机构:鲁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观
  • 1篇诗学
  • 1篇诗学传统
  • 1篇诗学观
  • 1篇诗学观念
  • 1篇批判性
  • 1篇主体性
  • 1篇作者论
  • 1篇文明形态
  • 1篇陌生化
  • 1篇不隔

机构

  • 2篇鲁东大学

作者

  • 2篇徐润拓

传媒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陌生化与“不隔”——中西两种诗学观念的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和王国维提出的"不隔"是两种很不相同的诗学主张,在诗歌语言应当障碍重重还是顺畅自然上正相反对。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于,"陌生化"出自西方注重自我感觉主义的诗学,趋于动态和不断更新,而中国的传统诗学更多追求的是偏向外在情境的境界之美,偏于静态与和谐圆融;此外,"陌生化"是现代工业都市文明下的现代性文学艺术体验的诉求,而"不隔"仍是中国前现代社会的雅正和谐体验对于诗词语言的要求;在语言和手法上,"陌生化"体现出对于语言本体性的认识,对于手法之新旧更替的意识,而中国诗学重于语言打磨,仍将语言和技法当成工具。
徐润拓
关键词:陌生化不隔诗学传统文明形态语言观
从主体性作者论、超主体性作者论到非主体性作者论——对西方作者论的一种批判性描述
2014年
西方文论中的作者论有主体性作者论、超主体性作者论和非主体性作者论几种主要形态。主体性作者论将作者本人的才能、情感、意志、生活经历和体验等看作其创作的支配性因素,典型代表有天才论、传记批评、情感论、直觉论以及体验论等;超主体性作者论则认为作者受到了外在于他或他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支配,比如神、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等;非主体性作者论主要认为主体是一种语言的建构,受语言的支配,文本书写是一种语言的编织。
徐润拓
关键词:作者论主体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