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102 被引量:571H指数:12
相关作者:李安春李铁刚黄海军严立文石学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沉积物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8篇盆地
  • 8篇表层沉积物
  • 7篇泥沙
  • 7篇结壳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地质
  • 6篇热液
  • 6篇矿物
  • 6篇海底
  • 6篇海域
  • 5篇同位素
  • 5篇全新世
  • 5篇珠江三角
  • 5篇珠江三角洲
  • 5篇陆架
  • 5篇南海北部
  • 4篇第四纪

机构

  • 76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青岛海洋地质...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国土资源部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广州海洋地质...
  • 5篇广东海洋大学
  • 5篇山东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自然资源部第...
  • 3篇中国石油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4篇李安春
  • 11篇李铁刚
  • 9篇黄海军
  • 8篇石学法
  • 8篇严立文
  • 7篇刘季花
  • 7篇崔迎春
  • 6篇徐方建
  • 6篇殷学博
  • 5篇刘健
  • 5篇赵信文
  • 5篇陈雯
  • 5篇黄长生
  • 5篇陈双喜
  • 5篇徐兆凯
  • 5篇曾敏
  • 5篇刘凤梅
  • 4篇邵磊
  • 4篇阎军
  • 4篇杨曦光

传媒

  • 18篇海洋地质与第...
  • 10篇海洋科学
  • 6篇矿物学报
  • 4篇地球科学(中...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地质通报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人民黄河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印度洋脊Edmond热液区热液硫化物的元素富集与年代学特征
2013年
上世纪80年代末,德国科学家在中印度洋脊南段区域发现了热液成因的铁锰结壳,预示着该地区存在热液活动的迹象(Herzig and Plueger,1988)。2001年4月美国科学家在"Knorr"号KN162-13航次中通过近底水柱异常调查在中印度洋脊第三洋脊段中央裂谷东侧发现了Edmond热液区(Van Dover et al.,2001),并通过"Jason"
王叶剑韩喜球杨海丽邱中炎马志邦
关键词:热液硫化物中央裂谷热液成因东太平洋海隆热液活动
富钴结壳中钛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09年
崔迎春刘季花石学法
关键词:富钴结壳生长速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壳层针铁矿
砂体构型成因模式及其对物性的控制作用--以苏里格气田西区二叠系盒8段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砂体构型研究对致密储层储集性能的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薄片等资料,分析不同构型砂体沉积-成岩过程的差异性及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确定堆叠型、侧接型和孤立型等3种砂体类型,再结合测井曲线(GR)形态,进一步将堆叠型和孤立型分别细分为箱状堆叠型、钟状堆叠型、复合堆叠型和箱状孤立型、钟状孤立型、指状孤立型。受沉积成岩作用的影响,不同砂体构型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心滩及河道中央以发育箱状堆叠型、复合堆叠型砂体为主,砂体垂向厚度大,侧向延伸远;沉积水动力较强,粒度较粗,杂基含量低,原始孔隙发育;石英及刚性碎屑发育,抗压实能力强,有利于原始孔隙保存,同时为有机酸流体流动提供空间,有利于次生溶孔的发育,因此物性较好。向河道边缘过渡,钟状砂体逐渐发育,砂岩粒度变细,泥岩夹层逐渐发育,物性变差。河道边缘发育孤立型漫溢砂体,砂体厚度薄,侧向延伸短;粒度较细,与泥岩呈互层接触,原始孔隙欠发育;受周围泥岩因压实作用排出的流体影响,易形成碳酸盐胶结,导致储层致密。
陈宇航陈宇航贾鹏赵靖舟吴和源
关键词:储层性质盒8段二叠系苏里格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东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10年
为系统了解东菲律宾海表层黏土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地质意义,对其在53个样品中的含量及在3个典型样品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主要常量元素组分包括SiO2、Al2O3和Fe2O3,它们绝大部分赋存于碎屑成因的残渣态中;沉积物中金属元素锰含量相对附近边缘海为高,且主要赋存于水成成因的铁锰氧化物态中。所研究海区表现出接近于大洋属性的深海沉积环境特点,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附近火山碎屑物质及火山热液活动,而陆源黏土矿物及生物作用的影响较小。
徐兆凯李安春李铁刚南青云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赋存状态地质意义东菲律宾海
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区地面沉降现状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地区靠近沿海地带,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海陆相地层交互发育,淤泥质软土大面积分布,地层自固结普遍存在,地面沉降范围大、发育迅速,制约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该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标石的最新水准测量数据,对该区域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整体来说河口地区东部孤岛、仙河镇地面沉降量比较大,西部沉降量较小,结合研究区内地质背景、自然条件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面沉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王奎峰姬广胜
关键词:地面沉降
南海沉积物物质来源研究的意义及其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南海是典型的边缘海,其沉积物记录了南海古海洋演化、东亚季风演化和区域构造演化等重要信息。南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研究,不仅可以深化边缘海沉积作用过程的认识;同时,为重建南海古海洋演化、探索东亚季风演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南海北部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北部大陆,主要输入河流包括珠江、红河以及台湾岛内河流;而长江物质以及东部吕宋岛弧也可能为南海东北部和东部沉积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南海南部沉积物主要来自于西部印支大陆和南部巽他陆架、加里曼丹岛。南海东部和中部深海盆地,沉积物中的自生沉积矿物和火山碎屑物质含量明显增多。南海沉积物来源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南海的环流和气候,对陆源物质进入南海后的扩散方式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升降旋回对历史时期的物源演化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运用沉积物的矿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多元判别指标的物源综合分析,识别出沉积物中各主要粒级组分所蕴含的物源信息,才能有效估算各源区的贡献和模拟各端元碎屑物质进入南海后的迁移与堆积。
蔡观强彭学超张玉兰
关键词:沉积物
中国边缘海黑碳记录的长江、珠江流域火历史
火作为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可以通过扰动陆地生态系统和改变大气组成对生物圈、大气圈产生重要影响。火波动与气候、植被状况、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追踪地质时期火历史,将加深我们对火的控制因子及人类扰动自然火历史进程的理解。本...
裴文强
关键词:边缘海沉积物
文献传递
富钴结壳中Ti的富集及其资源潜力
2009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富钴结壳中Ti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中太平洋M海山一块富钴结壳C5进行元素化学和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C5具有新老两个生长世代壳层,相对于新壳层,老壳层除含水羟锰矿、非自形FeOOH·xH2O、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外,还含碳氟磷灰石、钡镁锰矿和针铁矿;老壳层中Ti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75%,富集于铁矿物相和碎屑矿物相中,来源于海水和碎屑;新壳层中Ti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92%,主要来自海水中,通过晶格替代过程富集于锰矿物相;另外,Ti的富集也可能受动力过程控制,但Ti的富集通量在生长过程中非恒定,这可能源于其物源多样性;富钴结壳是潜在的海底钛矿资源。
崔迎春刘季花林学辉石学法
关键词:富钴结壳
长江河口岸滩侵蚀与防护
2009年
长江三角洲是一个冲积性三角洲,长期以来由于河流带来的巨量泥沙,使得河口地区一直处在堆积的过程中。但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国海岸带的侵蚀情况加剧,尤其是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河流输沙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长江河口地区海岸蚀积形势发生了变化。搜集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80年代的海图资料,通过GIS工具生成河口段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比了从徐六泾到口外海滨段地貌的时空变化。分析认为,长江河口段地区的地貌蚀积形势发生了逆转,蚀积格局为"一线稳定,两线侵蚀,四面堆积",河流输沙减少是产生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并对采取的防护对策作了探讨。
胡刚刘健时连强武小勇
中印度洋脊Edmond区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来自铅和硫同位素的约束被引量:2
2012年
位于中印度洋脊23°52'S的Edmond热液区发现于2000年,属于典型的以玄武岩为宿主的活动热液区。首次测得了Edmond热液区9件硫化物的铅同位素和6件样品的硫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硫化物矿石的206Pb/204Pb为17.879~17.970,207Pb/204Pb为15.433~15.550,208Pb/204Pb为37.743~38.130。Pb-Pb图解表明,Edmond热液区硫化物的铅同位素数据与中印度洋脊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较一致,与印度洋沉积物和锰结壳相比具较低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说明硫化物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地幔(玄武岩),海水的贡献微弱。硫化物的δ34S为5.7‰~7.2‰,明显高于玄武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0‰),认为Edmond热液区硫化物中的硫除地幔的贡献外,海水中硫酸盐还原作用产生的硫的贡献可能超过30%。中印度洋脊Edmond热液区存在非常活跃的浅循环系统,可能是造成硫化物中硫同位素组成偏重的主要原因。
王叶剑韩喜球金翔龙金翔龙初凤友
关键词:同位素块状硫化物热液成矿物质来源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