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SJB720013)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林合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兄弟
  • 1篇张申府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比较
  • 1篇中西哲学
  • 1篇中西哲学比较
  • 1篇中西哲学比较...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改革
  • 1篇个性化
  • 1篇个性化教育
  • 1篇冯友兰

机构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林合华

传媒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北大精神传统与个性化教育——兼论中国大学教育改革之方向被引量:1
2011年
北大的精神传统,即是崇尚自由与宽容的精神传统。以此精神传统来指导教育,必然会导向一种尊崇个性的教育。北大精神传统及其所蕴含的个性教育理念,有助于治理中国当前大学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弊病。
林合华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教育改革
论冯友兰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以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思想为中心被引量:3
2011年
冯友兰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与其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有着内在的关联。20世纪40年代之前,其对中西哲学之关系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偏颇,或强调中西之异,或突出中西之同;此后,随着哲学思想逐渐成熟,冯友兰对中西哲学之关系问题的认识达到辩证综合的阶段,开始扬弃此前的相关思想,将中西哲学之同与异、中国哲学的世界性与本土性,作了理性的综合;中西哲学被置于一平等的地位,二者的对话和交流不再是单向的,而是真正实现双向的互动。冯友兰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蕴含深刻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开展中西哲学的比较、对话、会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林合华
关键词:冯友兰中西哲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直觉方法——以艾思奇与张氏兄弟为中心被引量:1
2011年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与现代新儒学在哲学方法论上推崇直觉方法不同,马克思主义者更重视辩证法而拒斥直觉方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直觉方法的相关论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艾思奇笼统地以理智来排斥直觉方法,到张岱年以逻辑分析法与辩证法拒斥形上直觉,再到张申府试图在辩证法的范围内调和逻辑分析法与直觉方法,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直觉方法的认识在逐步转向深入。通过对他们的相关思想做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此一时期对于直觉方法理解的逻辑历程,亦可进而在哲学方法观的层面检视其理论得失。
林合华
关键词:张申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