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04-05)
-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4
- 相关作者:杨健源朱小源曾列先陈深杨维新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引致天优998抗性丧失的稻瘟病菌小种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被引量:21
- 2008年
- 对采自雷州严重感染稻瘟病的杂交稻天优998穗颈瘟标样进行了病菌单孢分离,获得11个来自不同地点的分离物,并利用中国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品种对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1个单孢分离菌株均属于ZB3小种。选取TY1、TY4、TY21等3个菌株对广东部分品种(组合)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在测试的44个品种(组合)中,对测试菌表现高感的有天优998、博优998、博优903等11个品种组合;表现中感的有Ⅱ优3550、汕优3550、K优451、金优253、两优326、特籼占13、野丝占等7个品种组合;对测试病菌表现抗性反应的有优优122、龙优665、汕优46、粤杂763、粳籼89、粤香占、丰丝占、白香占等26个品种组合。
- 朱小源杨健源陈玉托杨维新陈喜劳曾列先陈深
- 关键词:天优998稻瘟病菌小种
-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型分化研究
- 利用寄主抗性是防治白叶枯病的根本措施,品种抗病性是寄主与病原寄生物互作的结果,因而对病原菌的深入研究是抗性防治的重要一环。过去人们多以传统植物病理学方法,通过病原菌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了解病菌致病性分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
- 曾列先陈深张慧潘汝谦杨健源朱小源
- 文献传递
- 广东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和小种分化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通过IS-PCR和rep-PCR指纹技术,分析了广东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群体遗传多样性。用2对特异性引物J3和ERIC对114个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分别呈现89和40种谱型,以彼此间的带位相似率达70%为界,J3扩增的谱型被分为11簇,ERIC的谱型被分为8簇。J3的簇1包含89个菌株,占总数的78.07%,ERIC的簇1包含52个菌株,占总数的45.61%,均为优势簇群。群体遗传多样性值J3为0.8919,ERIC为0.8278。上述结果表明,广东水稻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全部参试菌株接种于含有不同抗性基因近等基因系及高感品种金刚30共6个鉴别品种,被划分为6个小种(X-gd1,X-gd2,X-gd3,X-gd4,X-gd5和X-gd6),X-gd4出现频率最高,为广东省的优势小种。
- 曾列先陈深张慧潘汝谦杨健源伍圣远翟培茹朱小源
-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REP-PCR
- 阳江稻瘟病圃中水稻品系的抗瘟性评价被引量:6
- 2009年
- 利用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圃抗性鉴定技术对2002~2007年间4 029份次水稻材料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1 594份次表现抗病,2 435份次表现感病,分别占总份次的39.56%和60.44%。并就如何改进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提出了见解,讨论了稻瘟病抗性评价在品种审定、抗病育种和安全生产上的意义。
- 姜先芽黄显良蔡雪莉朱敏记韩文瑞伍尚信李传瑛杨健源朱小源
- 关键词:稻瘟病病圃
- 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水稻品种白香占的选育被引量:10
- 2009年
- 利用抗Ⅴ型菌基因xa5结合稻瘟病抗源,选育出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并抗稻瘟病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白香占。该品种的育成,对提升我省抗病育种水平,解决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病区及稻瘟病区生产所需具有深远的影响。
- 曾列先成太辉朱小源陈深杨健源孔德全杨祁云
- 关键词:水稻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