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10090)
-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4
- 相关作者:袁久红甘文华尹才祥王志刚陆寒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重构被引量:1
- 2013年
-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的价值概念依然立足于有用性、需要的满足来定义,这是效用价值观的核心。这种功利主义、主观主义价值概念之所以长期被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误读基础上的,也忽视了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核心和价值理想。在反思基础上建构一个真正体现马克思价值理想的价值理论,必须重返马克思的价值哲学,突出其总体的人是价值的根源、重视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性在价值理论中的基础地位、把劳动的自由和解放作为价值理论的终极目标等思想。
- 张艺蕾袁久红
- 关键词:效用价值论
- 试论马克思《大纲》中的国家空间思想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大纲》"导言"中,"国家空间"被马克思论述为一种充满资本关系和政治权力的制度性空间,它是维系资本主义体系存在的重要条件。在随后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写的"序言"中,马克思列出"分册计划"意在揭示"国家空间"对城市空间和世界市场的渗透和整合功能,并进一步指出渗透和整合的动力源于资本。马克思还在《大纲》中揭示了"国家空间"的历史性,即它必然向社会空间的回归。
- 袁久红吴耀国
- 关键词:《大纲》资本关系政治权力卡尔·马克思
- 历史唯物主义视界中的空间政治思想——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哲学解读被引量:8
- 2014年
- 究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阶级(政治)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就此而论,《1857-1858年手稿》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研究经济学的手稿,而且是表征着马克思政治哲学又一新高度的标志性文本。在此文本中,马克思阐明"社会个人"不仅是历史性与社会性的存在,而且是空间性的存在,个人的解放必须经历"地域性的个人"向"世界历史的个人"变迁的空间化过程,才能最终实现向"自由自觉联合的个人"转变。马克思对交往过程空间变迁背后深层资本逻辑的解蔽,展示了其政治哲学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它警示我们在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中无论是对资本展开空间批判,还是重新讨论阶级斗争、解放政治等政治哲学问题都必须面对现实历史的空间实践,不能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而陷入"空间决定论"或"空间拜物教"。
- 王志刚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空间政治
- 当代政治正义话语霸权的超越--重返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经济-阶级分析之思被引量:3
- 2013年
- 在以"话语分析"批判回应当代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理论的同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也对马克思政治哲学亦展开了批评,其焦点是马克思的具有本质主义性质的经济-阶级分析的方法论。他们认为,该方法无法有效反击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霸权逻辑,而应该以话语分析取而代之。然而,实际上,马克思的经济-阶级分析是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特殊的资本主义社会分析时的重要方法论,针对自由主义政治正义的话语霸权,经济-阶级分析才是超越其逻辑的有效方法,唯有如此才不会陷入于传统政治哲学的知识学路向之中。
- 袁久红陆寒
- 关键词:政治正义话语霸权
- 机遇范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被引量:1
- 2012年
- 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机遇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对机遇的识别和把握。为了充分实现机遇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强调要从自身的发展方式着手,以提高发展的科学水平来用好机遇。最后,在重大历史性机遇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秉承和平发展的精神,强调要共享机遇,和谐发展。
- 袁久红朱菊生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全球化中的地方重建:以哈维为例被引量:10
- 2014年
- 围绕全球化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大卫·哈维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视角,探讨了"地方重建"作为全球资本主义替代方案的合理性,地方的"差异、他性"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不是为了保存地方固有的"地方性认同",而是以此对抗全球资本的同质化无限扩张。在此意义上"地方"因其作为抵抗资本的场所而具有积极意义,并对资本的运作起到调和的作用,这也为当前中国地方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尹才祥
-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论走向被引量:7
- 2013年
- 继20世纪70年代政治哲学复兴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也纷纷转向政治哲学研究,但因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之于政治哲学研究有效性的质疑,在方法论上,他们开始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产生偏离,其目的是寻找和重建马克思主义之作为政治哲学方法论的有效途径,可以将之概括为从"经济主义"走向政治中心论、从整体主义走向个体分析、从阶级分析走向多元分析。同时,这激发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合法性的"两大追问",表现为在"科学"范式还是批判—建构范式之间徘徊、以及在超越正义与拯救正义中的质询。
- 袁久红
- 关键词:政治哲学阶级正义马克思主义
-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基于马克思原初理路的再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股份制曾经被马克思称为"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内的扬弃",我国政策层面也将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劳动产权的股份制,认为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经济,活劳动、复杂劳动(即知识和管理)、风险劳动都应该参与利润分配,从而进入企业股份,这样的股份制能够成为马克思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过渡形式,也同样构成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 徐明君袁久红
- 关键词:公有制所有制劳动产权
- 从货币经济学走向货币政治学——评奈格里对马克思《大纲》“货币章”的解读
- 2014年
- 奈格里认为"《大纲》是马克思革命思想的顶点",因而致力对该书作政治哲学解读。他强调货币理论在马克思《大纲》中的首要的、中心的地位,继而将马克思关于货币的政治经济学系统地阐释为一种货币政治学。奈格里对《大纲》"货币章"的解读坚持了物质生产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作用的基本立场,拓展与深化了对作为权力的货币的认识,但也存在着将马克思思想后结构主义化的严重偏向,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来势汹涌的后现代转向。
- 袁久红
- 关键词:《大纲》货币经济学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精神”的新生被引量:22
- 2013年
- 中国的崛起与"中国精神"传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传统)密不可分,同时,中国崛起的过程也是"中国精神"传统新生的过程,而在这个新生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范导与引领作用。在当代中国及其未来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必将在汲取和会通中西精神传统优长的自觉建构中,为"中国精神"的转化性再创造发挥定向作用,并成就一种对人类具有普遍价值的新型中华文明,从而结束西方文明二百年来的全球霸权统治。
- 袁久红甘文华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