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l09804)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杨艳玲李东晓马丙祥郑宏叶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突变
  • 2篇缺乏症
  • 2篇基因
  • 2篇发育迟缓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病
  • 1篇蛋白
  • 1篇遗传代谢
  • 1篇遗传代谢病
  • 1篇遗传学
  • 1篇症状
  • 1篇神经精神
  • 1篇神经精神症状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综合征
  • 1篇羧化
  • 1篇羧化酶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3篇李东晓
  • 3篇杨艳玲
  • 2篇郑宏
  • 2篇马丙祥
  • 1篇吴晔
  • 1篇姚献花
  • 1篇张惠文
  • 1篇王峤
  • 1篇韩连书
  • 1篇李一帆
  • 1篇李华伟
  • 1篇邱文娟
  • 1篇顾学范
  • 1篇季涛云
  • 1篇王静敏
  • 1篇吴希如
  • 1篇姜玉武
  • 1篇段凤阳
  • 1篇叶军
  • 1篇肖江喜

传媒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婴儿脑肌病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例报告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患儿,男,生后4个月出现肢体无力,9个月就诊时呈营养不良貌,发育落后,四肢肌力、肌张力低下,伴脊柱侧弯、后凸。血清乳酸、丙酮酸增高,肝功能、心肌酶谱异常;血液多种氨基酸降低,丁二酰肉碱增高;尿甲基丙二酸及其代谢产物浓度轻度增高,提示甲基丙二酸尿症。头颅MRI显示双侧豆状核及尾状核萎缩,伴长T2信号及脑萎缩样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严重发育落后。基因测序示MUT、MMAA、MMAB等甲基丙二酸尿症相关基因未见可疑致病突变;SUCLG1基因存在c.961C>G(p.A321P)与c.713 T>C(p.D 238 G)两个杂合突变,分别来自表型正常的父母,其中c.961 C>G为已知致病突变,c.713 T>C为未报道新突变。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为244/cell,为正常对照的68.4%。确诊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结论不明原因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听力障碍伴高乳酸血症、轻度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应考虑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可能,基因分析可明确诊断。
陆相朋李东晓段凤阳李华伟姚献花马丙祥秦亚萍杨艳玲郑宏
关键词:线粒体病脑肌病发育迟缓甲基丙二酸尿症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1例临床及基因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的临床及基因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罕见的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及基因资料。结果男性患儿,出生后即发育落后,3月龄开始接受康复治疗;5月龄因反复呼吸道感染查尿有机酸谱,3-羟基丙酸、丙酮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甲基巴豆酰甘氨酸浓度增高,血氨基酸及肉碱谱、3-羟基异戊酰肉碱显著增高,伴游离肉碱降低;基因分析证实HCS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c.1648G>A、c.1544G>A杂合突变,确诊为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其中,c.1544G>A为新生突变。经口服生物素、左卡尼汀治疗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随访至8月龄,智力运动发育明显进步。结论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临床起病缓慢,症状隐匿,可通过代谢筛查及HCS基因分析确诊。
郑宏卢婷婷陆相朋李东晓马丙祥杨艳玲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
佩梅样病3家系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并确定佩梅样病(Pelizaeus-Merzbacher-like disease,PMLD)3个家系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为PMLD患者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及产前检查打基础。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集3个家系4例(P1-4)PMLD男性患儿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其中P1与P2为表型相似的同胞兄弟,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包括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特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缝隙连接蛋白gamma-2基因(GJC2)与蛋白脂蛋白1基因(PLP1)突变检测,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PLPl重复突变,明确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分子遗传学特点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4例患儿均具有共济失调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白质髓鞘化不良特点,P1-3主要于婴儿期发病,以眼球震颤为首发症状,均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P4于8岁7个月以手抖、听力下降发病,根据临床特征及头颅MRI表现P1-4均符合临床诊断PMLD。2.遗传学特点:4例PMLD患儿共发现GJC25种核苷酸改变:c.579delC(P.Glyl93fsXl7)、c.1296-1297insG(P.Gly433fsX59)、c.735C〉A(P.Cys245X)、c.689delG(P.Gly230AlafsX241)与c.1199C〉A(P.Ala400Glu),均为国际上未报道的新突变。P1-3均为复合杂合突变致病,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母;P4发现GJC2c.1199C〉A(P.Ala400Glu)纯合突变,表型正常P4之父为本位点的杂合改变,母亲在本位点为野生型。结论本研究3个家系4例PMLD患儿临床表现均符合PMLD的特点,PMLD临床诊断成立。GJC2分析发现了5种突变均为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突变,扩展了GJC2的突变谱。明确了PMLD3个家系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征,为准确的遗传咨询和进一步的产前诊断打下了基础。
李东晓吴晔季涛云肖江喜顾强吴希如姜玉武王静敏
关键词:突变
脑叶酸缺乏症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1994年荷兰科学家首次报道了脑叶酸缺乏症[1],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病因、临床表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逐步成熟。脑叶酸缺乏症患儿外周血叶酸代谢分析结果可以正常或降低[2],由于脑脊液中的5-甲基四氢叶酸的缺乏,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现就脑叶酸缺乏症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峤杨艳玲
关键词:脑脊液神经精神症状临床表型荷兰科学家
66例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患儿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染色体芯片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应用染色体芯片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对不明原因的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 mental retardation/developmental delay, MR/DD)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分析,明确致病性CNV所致的染色体失衡,实现病因学诊断。方法根据特定条件筛选MR/DD息儿66例,用染色体芯片分析技术筛检有无CNV。针对发现的CNV,通过比对国际基因组CNV多态性数据库排除良性CNV,结合基因组异常拷贝数变异数据库与相关文献,判断CNV的临床意义。结果在66例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16例检出19个临床致病性CNV,检出率为24.2%,Phelan-McDermid综合征比例最高(3/16,18.8%),其次为Prader-Will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2/16,12.5%)及Wolf-Hirschhorn综合征(2/16,12.5%)。结论拷贝数变异是MR/DD患儿的重要病因之一,CMA可提高MR/DD患儿致病性CNV的检出率。
李一帆邱文娟叶军韩连书张惠文顾学范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拷贝数变异
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PDHA1基因的一个新突变及其致病性鉴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发病分子遗传学机制,从基因水平诊断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为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符合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的1例患儿采用PCR法对PDHA1基因的11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交界区进行扩增,并通过对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检测突变。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新突变进行氨基酸保守型分析,预测蛋白二、三级结构,鉴定其致病性。结果先症者PDHA1基因第11外显子出现小片段重复突变,即c.1111_1158dup48bp,为新发突变。50例正常对照直接测序均未检测到c.1111_1158dup48bp突变。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新突变c.1111_1158dup48bp引起Ser371_Phe386的16个氨基酸重复,导致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而正常对照无此变化。结论 PDHA1基因c.1111_1158dup48bp重复突变不是多态性变异,可能是一种新的致病性突变,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发病。
吴莫龄刘丽毛晓健彭敏芝刘鸿圣盛慧英蔡燕娜梅慧芬樊春黄永兰李秀珍程静
关键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