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6JJ30004)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于贤勇易平贵陈忠郑柏树黄昊文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湘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配合物
  • 7篇相互作用
  • 6篇氧钒配合物
  • 6篇过氧钒配合物
  • 6篇核磁
  • 6篇核磁共振
  • 6篇钒配合物
  • 6篇磁共振
  • 4篇NMR研究
  • 3篇吡啶
  • 2篇取代吡啶
  • 2篇咪唑
  • 2篇甲基
  • 2篇NMR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氧氟沙星
  • 1篇一锅法
  • 1篇一锅法合成
  • 1篇荧光

机构

  • 9篇湖南科技大学
  • 7篇厦门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作者

  • 10篇于贤勇
  • 7篇陈忠
  • 7篇易平贵
  • 5篇黄昊文
  • 5篇郑柏树
  • 4篇李国斌
  • 3篇曾云龙
  • 3篇张峻
  • 2篇唐臻强
  • 2篇彭洪亮
  • 1篇潘阳霖
  • 1篇颜江华
  • 1篇林原斌
  • 1篇仇明华
  • 1篇詹国胜
  • 1篇龙云飞
  • 1篇朱莉
  • 1篇蔡淑惠
  • 1篇刘晓林
  • 1篇杨叔禹

传媒

  • 6篇化学学报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合成化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过氧钒配合物与N-取代皮考啉酰胺相互作用的NMR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探讨有机配体上取代基团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mol/LNaCl溶液),应用多核(1H,13C和51V)多维(COSY和DOSY)NMR以及变温技术等谱学方法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D2O)]-/[OV(O2)2(HOD)]-与N-取代皮考啉酰胺的相互作用.它们反应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N-甲基-皮考啉酰胺≈N-(2-羟乙基)-皮考啉酰胺>N-乙基-皮考啉酰胺>N-丙基-皮考啉酰胺,这说明了皮考啉酰胺N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影响反应.竞争配位导致一系列新的7配位的过氧钒物种生成,而利用上述谱学方法则有助于揭示此类相互作用体系的反应过程和配位机制.
李国斌于贤勇郑柏树易平贵唐臻强陈忠
关键词:相互作用核磁共振
2-苯并咪唑吡啶镍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DNA相互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合成了2-苯并咪唑吡啶镍配合物[Ni(C12H9N3)3](ClO4)2?H2O,通过IR,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20076(5)nm,b=1.22545(5)nm,c=1.49077(5)nm,α=88.2430(10)°,β=71.7970(10)°,γ=72.544(2)°,Z=2,最终偏离因子R1=0.0608,wR2=0.1859.配合物的金属中心与6个配位氮原子形成八面体的几何构型.用共振瑞利散射(RRS)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产物并出现了相应的新的RRS光谱,且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大引起共振瑞利散射增强,在低离子强度的环境下与DNA的作用比较明显.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配合物与DNA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朱莉于贤勇龙云飞林原斌
关键词:晶体结构共振瑞利散射
取代吡啶与双过氧钒配合物相互作用的NMR和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为探讨有机配体上取代基团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mol/L NaCl溶液),应用多核(1H,13C和51V)多维(DOSY)以及变温NMR技术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D2O)]-/[OV(O2)2(HOD)]-(简写为bpV)与取代吡啶的相互作用.bpV与有机配体的反应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皮考林酸根>异烟酸根>异烟酸甲酯>皮考林甲酯,这说明吡啶环上同一位置上的不同取代基团和同一取代基团在不同位置上都影响反应平衡,竞争配位导致一系列新的6配位(配体为异烟酸根和异烟酸甲酯)或7配位(配体为皮考林酸根和皮考林甲酯)的过氧钒物种[OV(O2)2L]n-(L=取代吡啶,n=1或2)生成,密度泛函计算结果较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结果,并表明溶剂化在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于贤勇张峻易平贵彭洪亮郑柏树黄昊文陈忠
关键词:取代吡啶相互作用核磁共振
双过氧钒配合物与4,4′-联吡啶相互作用的NMR和理论研究
2008年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mol/LNaCl溶液),应用多核(1H和51V)多维(DOSY)NMR以及变温技术等谱学方法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D2O)]-/[OV(O2)(2HOD)](-简写为bpV)与4,4'-联吡啶(简写为bipy)的相互作用.竞争配位的结果,导致溶液中既有6配位的过氧钒物种[OV(O2)(2bipy)]-的生成,还有([OV(O2)2)(2bipy)]2(-6配位)的存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3-21+G*水平下计算表明,bipy和bpV生成[OV(O2)(2bipy)]-和([OV(O2)2)(2bipy)]2-的ΔG分别为-53.35和-55.85kJ/mol,较好地支持了实验结果.
于贤勇易平贵张峻李国斌黄昊文曾云龙陈忠
关键词:相互作用核磁共振
咪唑类配体与双过氧钒配合物相互作用的NMR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为探讨咪唑环上取代基团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0.15 mol·L^(-1)NaCl溶液)下,应用多核(~1H、^(13)C和^(51)V)、扩散排序谱(DOSY)以及变温NMR等谱学技术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NH_4[OV(O_2)_2{2-(2'-Pyri-dine)- [midazole}]·4H_2O(简写为bpV(Imi-Py))和咪唑类配体(咪唑、2-甲基-咪唑、4-甲基-咪唑和组氨酸)的相互作用,其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咪唑≈4-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组氨酸.研究结果表明,咪唑环上取代基团空间位阻对反应平衡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竞争配位的结果导致新的6配位过氧物种[OV(O_2)_2L]^-(L为咪唑类配体)的生成,当配体为4-甲基-咪唑和组氨酸时,生成的则是一对异构体.
于贤勇李国斌郑柏树黄昊文易平贵曾云龙陈忠
关键词:咪唑类配体相互作用核磁共振
NMR研究N-甲基咪唑与双过氧钒配合物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为探讨过氧钒配合物上有机配体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mol/L NaCl溶液),应用多核(1H,13C和51V)多维(COSY)NMR以及变温技术等谱学方法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LL']n-[n=1~3,LL'=oxalate(缩写为oxa)、picolinate(缩写为pic)、bipyridine(缩写为bipy)和1,10-phenanthroline(缩写为phen),与它们配位的含钒物种分别缩写为bpV(oxa),bpV(pic),bpV(bipy)和bpV(phen)]与N-甲基咪唑(缩写为N-Me-Im)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N-Me-Im与4种双过氧钒配合物的反应活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bpV(oxa)>bpV(pic)>bpV(bipy)>bpV(phen).研究表明金属中心上配体的配位能力和空间位阻都对反应平衡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竞争配位的结果导致新的过氧物种[OV(O2)2(N-Me-Im)]-的生成,而利用上述谱学方法则有助于揭示此类相互作用体系的反应过程和配位方式.
于贤勇李国斌郑柏树黄昊文易平贵彭洪亮陈忠
关键词:N-甲基咪唑相互作用核磁共振
微波辐射一锅法合成1-羧甲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离子液体被引量:9
2007年
以N-甲基咪唑为原料,微波辐射一锅法合成了1-羧甲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离子液体,其结构经1HNMR和IR表征。
仇明华詹国胜于贤勇刘晓林
关键词:离子液体微波合成一锅法
双过氧钒化合物NH4[OV(O2)2(C8H7N3)]·4H2O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细胞和动物实验水平上,研究了双过氧钒化合物NH4[OV(O2)2(C8H7N3)]×4H2O(简写bpV(Imi-Py))对癌细胞的增殖作用,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和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pV(Imi-Py)对胃癌细胞株MGC-803、肺癌细胞株95D和L342的IC50值分别为8.27、26.37和9.54μmol/L,而对人正常肾胚胎细胞HEK293的IC50值达6 642μmol/L,表明该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研究还表明bpV(Imi-Py)对MGC-803细胞提取液的碱性磷酸酶(ALP)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量效关系.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发现bpV(Imi-Py)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肿瘤体积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35.6%,表明bpV(Imi-Py)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另外,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的LD50为147.2mg.kg-1,说明bpV(Imi-Py)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抗肿瘤化合物.图4,表1,参15.
潘阳霖颜江华于贤勇杨叔禹李学军蔡淑惠陈忠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毒性
氧氟沙星与脲诱导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脲(Urea)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结构的影响以及氧氟沙星(Oflx)与脲诱导的BSA结合的情况.结果显示:Urea诱导BSA变性历经两步、三态且伴随中间态形成的过程中,随着Urea浓度的增大,BSA荧光强度降低并先蓝移(344~336nm),后又红移至350nm.Urea浓度在4.6~5.2mol/L范围时,Oflx对BSA中间态有强的猝灭作用(KQ=10.46×104L/mol,Urea4.8mol/L)和较大的结合常数(KA=3.8807×105L/mol,Urea4.8mol/L),但是结合位点数小(n=0.76,Urea5.0mol/L),能量传递效率低(E=0.3002,Urea4.8mol/L).同步荧光光谱显示:Urea诱导BSA去折叠时,色氨酸残基(Trp-212)微环境并未发生改变,而酪氨酸残基(Tyr)的最大荧光发射峰蓝移,Oflx的加入诱导Trp-212的微环境更具疏水性.Oflx加速了Urea对BSA的失活作用.
唐臻强易平贵于贤勇
关键词:氧氟沙星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同步荧光
双过氧钒配合物与3-取代吡啶相互作用的NMR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为探讨有机配体上取代基团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mol/LNaCl溶液),应用多核(1H、13C和51V)多维(DOSY)以及变温NMR技术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D2O)]-/[OV(O2)2(HOD)]-(简写为dpV)与3-取代吡啶的相互作用,并首次报道了一些物种的NMR化学位移.dpV与有机配体的反应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吡啶>烟酸根>烟酸甲酰胺≈烟酸甲酯,这说明吡啶环上取代基影响反应平衡.竞争配位导致一系列新的6配位的过氧钒物种生成.密度泛函计算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结果,并表明溶剂化效应在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易平贵于贤勇张峻郑柏树黄昊文曾云龙陈忠
关键词:相互作用核磁共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