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08011)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立伟蔡天明李顺鹏周立祥庄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江苏省环保科技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除磷
  • 3篇厌氧
  • 3篇污泥
  • 3篇反应器
  • 2篇脱氮
  • 2篇脱氮除磷
  • 2篇废水
  • 2篇UASB反应...
  • 1篇多样性
  • 1篇序批式
  • 1篇序批式反应器
  • 1篇厌氧颗粒
  • 1篇厌氧颗粒污泥
  • 1篇厌氧释磷
  • 1篇厌氧消化
  • 1篇医药化工废水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乳化液废水

机构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陈立伟
  • 6篇蔡天明
  • 2篇李顺鹏
  • 2篇夏涛
  • 2篇庄严
  • 2篇霍秀兵
  • 2篇周立祥
  • 1篇刘连成
  • 1篇殷红兰
  • 1篇沈标
  • 1篇虞方伯
  • 1篇梁彦杰
  • 1篇蔡舒
  • 1篇陈军
  • 1篇高国庆
  • 1篇许敬亮
  • 1篇张庆
  • 1篇梅琴
  • 1篇方德华
  • 1篇王世梅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矿冶工程
  • 1篇Pedosp...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技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及工程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为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在工程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序批式反应器,研究医药化工废水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工艺,并对SND工程应用进行尝试。[结果]实现SND最佳脱碳、脱氮效果的溶解氧(DO)浓度应控制在1.0~2.0m/L,最佳进水pH值为7.0~7.5,在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8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80%~82%,总氮去除率达74%~78%。在SND工程应用中,控制DO浓度为1.0~2.0mg/L、进水pH值为7.0~7.5、水温为28—32℃时,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8.8%、78.4%和74.5%。水温过高将影响SND脱氯、脱碳的效果,且污泥微生物有一定适应调节能力,总体上COD、氨氮、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1%、66.2%和57.5%。[结论]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庄严陈立伟夏涛蔡天明周立祥
关键词: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率序批式反应器工程应用
污泥回流分离工艺(RSSP)除磷脱氮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脱氮除磷工艺——回流污泥分离工艺(return sludge separate process),及其运行情况。该工艺在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A2/O)的模式下,针对硝酸盐对厌氧释磷的抑制问题进行改进,提出回流污泥的气浮浓缩分离方案,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50-400 mg/L,NH4+-N为30-45 mg/L,PO43--P为8-10 mg/L左右时,该工艺对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9.3%和95%。该系统与A2/O的平行比较数据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氮磷综合处理效率,解决A2/O处理工艺中存在无效释磷和硝酸根抑制问题。
唐蕾陈立伟蔡天明王世梅
关键词:污泥浓缩气浮脱氮除磷
超滤膜连续处理乳化液废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2500和8000的聚乙烯乙二醇超滤膜在连续错流式操作条件下处理乳化液废水,考查了压力、温度对透水率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膜处理乳化液废水的透水率受操作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对于截留分子量为8000的超滤膜应选择0.3~0.7MPa的操作压力,而对于截留分子量为2500的超滤膜选择0.7~1.0MPa的压力,同时,超滤膜的温度范围选择为25~32℃。采用截留分子量2500的聚乙烯乙二醇超滤膜在温度28℃和压力0.5MPa条件下处理乳化液废水,CODCr,的去除率可达93%左右。
何德文梁彦杰
关键词:乳化液废水超滤膜CODCR
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3
2005年
通过逐步提高污泥负荷和一步提高污泥负荷 2种方法 ,研究了UASB反应器中运行负荷对酶制剂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逐步提高污泥负荷 ,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对酶制剂废水厌氧处理而言 ,在一定程度上 ,脱氢酶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处理体系中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辅酶F4 2 0 含量变化可定性地判断污泥的产甲烷活性 .同时 ,还从运行良好的反应器中分离到 1株优势产甲烷细菌M3菌 ,依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将该菌鉴定为甲烷球形菌属 (Methanosphaerasp .) .
许敬亮高勇生陈立伟陈军李顺鹏
关键词:酶制剂厌氧颗粒污泥UASB反应器脱氢酶
高效聚磷菌TP16强化除磷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SBR反应器,以合成废水作为反应器进水,研究高效除磷菌TP16厌氧聚PHB及释磷,好氧分解PHB和吸磷能力。试验结果表明:TP16好氧培养时,可以好氧聚集PHB,PHB浓度上升与乙酸的浓度下降呈负相关,乙酸吸收量与PHB/VSS的比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TP16厌氧培养时,底物乙酸浓度下降与菌体PHB的上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磷释放试验表明,以乙酸作为底物,TP16厌氧培养时上清液中乙酸浓度的下降与磷浓度的增加呈负相关关系。
陈立伟蔡天明殷红兰霍秀兵
关键词:好氧吸磷厌氧释磷
RSSP工艺处理海产品废水工艺参数研究
2009年
实验研究了基于A2/O工艺理论开发出的RSSP回流污泥分离高效脱氮除磷新工艺对海产品废水的处理,重点考察了处理海产品废水重要参数之一即不同总水力停留时间下对海产品废水脱氮除磷的处理效果。实验表明:在进水质量浓度COD为450~780.2mg/L,TN为67~120mg/L,TP为9~13mg/L时,在满足国家出水水质一级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得出最佳的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2h,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3h,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2h。也达到降低处理系统的基建和运行费用的目的,从而更好的为海产品废水处理提供适合的工艺条件。
杨永录蔡天明陈立伟杨永青
关键词:脱氮除磷水力停留时间
影响EBPR系统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被引量:4
2008年
以投加GMTR菌株后获得稳定除磷效果的EBPR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进水中乙酸盐比例、进水pH值及污泥停留时间对其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厌氧前45min,当乙酸质量分数<30%时,释磷量随废水中乙酸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大;厌氧2h后,废水中乙酸浓度对释磷量影响较小。厌氧释磷、好氧吸磷及COD降解最适pH值均为6.0~7.0;当pH值>8.0时,系统失去强化生物除磷能力,磷去除率仅为39.7%,出水COD浓度明显提高。当污泥泥龄为4d时,出水磷浓度较低,装置的运行效果最好。
蔡天明蔡舒宁强陈立伟霍秀兵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PH值
对硝基苯酚冲击对UASB反应器中污泥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了在稳定运行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反应器中,对硝基苯酚(p-NP)冲击对反应器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监测了反应器受对硝基苯酚冲击后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p-NP冲击对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和COD去除活性均有严重的抑制,污泥活性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高浓度冲击比低浓度冲击产生更严重的影响,20mg/L和40mg/Lp-NP冲击后污泥活性的恢复期分别为16d和27d。p-NP冲击后,真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p-NP冲击对真细菌的影响大于对古菌的影响。p-NP冲击后甲烷产量下降的主要与Methanosaetasp.的活性下降以及Methanomicrobia sp.丰度的下降有关。而冲击后真细菌的主要变化表现为Chloroflexisp.、Bacteroidesp.和Anaerovibrio sp.的丰度均下降;Rheinheimera sp.在受到20mg/Lp-NP冲击时丰度下降,继续受到40mg/Lp-NP冲击时该种群消失。Flavobacteria sp.是p-NP冲击后新出现的细菌种群,可能与p-NP的降解有关。
梅琴高国庆虞方伯刘连成沈标
关键词:污泥活性
两种苯甲酸处理系统细菌群落结构的ARDRA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ARDRA(扩增rDNA限制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种驯化条件产生的苯甲酸活性污泥中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取污泥样品总DNA以后,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两种活性污泥分别有20.4%和24.3%的酶切类型是自身特有的,可见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上差别显著。并且利用这种方法分别检测到了103和107种的微生物类型,而利用传统的纯培养手段则只分别分离到了7种和8种微生物,分别只占ARDRA方法的6.8%和7.5%,充分显示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
张庆陈立伟胡江方德华李顺鹏
关键词:苯甲酸多样性ARDRA指纹图谱
硫酸盐还原菌促进厌氧消化中丙酸转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由于丙酸积累而造成的酸败问题一直是制约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通过人为添加硫酸盐的方法,研究了硫酸盐还原作用在厌氧过程中对丙酸转化的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硫酸盐的添加促进了厌氧反应器中丙酸降解的速率,减少了丙酸对产甲烷细菌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反应器COD去除率;DGGE图谱显示添加硫酸盐体系中产甲烷菌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优势种群发生了转移。认为硫酸盐还原菌对厌氧反应器中丙酸的降解会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硫酸盐还原菌、产酸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协同作用来维持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
夏涛陈立伟蔡天明庄严周立祥
关键词:厌氧消化硫酸盐还原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