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7YBA063)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智跃王志蔚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20世纪初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碰撞与融通——毛泽东教育思想产生的文化语境
- 2009年
-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在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救亡、启蒙思想、"教育救国"、中西文化相互交流和渗透的时代背景下,从厚重、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出发,汲取了西方教育中富有生命力的营养,着眼于人民大众,学以致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
- 王志蔚
- 关键词:思想启蒙成长环境教育思想中西文化
- 红色偶像剧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青春偶像"韩流热",暴露了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影视剧创作危机和影视剧创作中的价值观念危机。在此情境下,红色偶像剧应运而生。在"偶像"横流的时代,"红色偶像"不仅承继了传统的审美形式,而且肩负了"榜样"教育的使命,从而提升了偶像剧的价值意义和表现力。
- 刘智跃
- 关键词:偶像时代
- 《恰同学少年》:成长叙事模式的新突破
- 2009年
- "成长叙事"是当代文艺的重要内容。《恰同学少年》的成长叙事特点是红色偶像、青春成长。这是对传统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成长模式和90年代以来大众文艺的市场成长模式的突破。它在叙述人物成长过程、表现人物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共生关系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 刘智跃
- 关键词:恰同学少年成长叙事
- 《恰同学少年》对问题叙事模式的新突破
- 2009年
- 问题叙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良传统。针对当代文学问题叙事的偏颇,《恰同学少年》剧做了较好的辩证处理。它既是一部反映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问题剧",又是一部成功塑造了诸多红色偶像的艺术杰作,实现了对当代文艺问题叙事的新突破,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 刘智跃
- 关键词:《恰同学少年》叙事模式
- 试论红色偶像剧——以《恰同学少年》为中心被引量:2
- 2008年
- 和目前大量热播的青春偶像剧不同,《恰同学少年》属于"红色偶像剧"。在制作上,它采用了青春偶像剧的基本元素和方法,但在题材内容、人物叙事和价值取向上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一种文化工业产品的红色偶像剧在生产和制作方面还需要解决一些属于自己的问题。
- 刘智跃
- 关键词:题材内容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