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4BA520A)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沈新平龚丽萍顾丽王建平沈明星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地方种
  • 2篇稻米
  • 2篇多样性
  • 2篇太湖
  • 2篇太湖流域
  • 2篇晚粳
  • 2篇晚粳稻
  • 2篇流域
  • 2篇粳稻
  • 2篇湖流
  • 2篇RVA谱
  • 1篇稻米垩白
  • 1篇地方种质
  • 1篇性状
  • 1篇植株
  • 1篇植株性状
  • 1篇糯稻
  • 1篇种质
  • 1篇纬度
  • 1篇两优培九

机构

  • 4篇扬州大学
  • 3篇江苏太湖地区...

作者

  • 4篇龚丽萍
  • 4篇沈新平
  • 3篇姚月明
  • 3篇季红娟
  • 3篇沈明星
  • 3篇王建平
  • 3篇顾丽
  • 2篇顾芹芹
  • 2篇高飞
  • 1篇张洪程
  • 1篇沈晓燕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优培九稻米垩白在江苏省不同纬度点的播期效应被引量:18
2007年
通过在江苏4个稻作区(纬度范围为31.3°~34.7°N)设置5个播期处理,以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其垩白变化特征。受播期和纬度的双重影响,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率、垩白度的最大极差分别为54.0和13.0个百分点。垩白具明显的纬向性递变特征,种植的适宜区域在扬州至东海间,并以偏北地区(建湖、东海)较优,而在江苏的南北两端(昆山、沛县)要显著差于中间地带。在各稻作区稻米的垩白率(度)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并且在江苏北部地区更易受播期调节。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因此,在高产条件下适当迟播栽培,是降低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的优质生产途径。
沈新平沈晓燕顾丽龚丽萍张洪程
关键词:稻米纬度播期
太湖地区晚粳地方种稻米RVA谱特征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20世纪50年代征集的368份太湖地区晚粳稻地方种资源材料,系统测定与分析了其稻米RVA谱特征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的稻米RVA谱曲线特征分化明显,种质间差异极显著,呈现从籼性到糯性连续变化的特征,形成4种特征类群。绝大多数种质(约51.9%)RVA谱的消减值在300~1000cP,属于典型的粳稻品种,为A类型;少量种质(如大红稻、早日黄稻、上海青、苏州青、慢红谷等)具有糯性淀粉RVA谱特征,为C类型;一些种质(如金谷黄、慢白稻、粗营洋晚稻、细叠谷、立更青)表现典型的籼稻淀粉RVA谱特征(D类型);部分种质具有优质的RVA谱特征,即消减为负值(如天下第一种、大青种、黄谷大稻头、摇矮子、余山种等),表明种质的淀粉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各特征值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其中崩解值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达2.04。RVA谱各特征值间显著相关,并可用崩解值、消减值2个指标来简化定量描述稻米RVA谱的特征。
沈新平沈明星龚丽萍季红娟姚月明王建平高飞顾芹芹
关键词:晚粳稻RVA谱
太湖流域糯稻地方种质稻米RVA谱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对糯稻地方种质资源的淀粉糊化特性进行评价鉴定,以明确这些原始种质间淀粉品质差异性,为选择特异和优异种质,加快糯稻的定向育种和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50年代征集的97份太湖地区糯稻地方种质资源材料,分析其稻米RVA谱的特征值,以评价其淀粉糊化特性。【结果】种质间的RVA谱特征值有极显著的差异性,其中崩解值的极差达4798cp,峰值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的极差也都在3000cp左右,峰值时间、糊化温度亦有较大差异。RVA谱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平均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达1.86。这些种质的RVA谱曲线呈现为4种基本类型:即占品种数92.7%的基本特征类群,其峰值粘度变化在1000~2700cp之间,而一些特异类型,如粟阳糯、香珠糯、白壳罗汉黄、粳谷糯则表现为高峰值粘度,达3000cp以上,崩解值、消减值均较大;还有些品种(黄粳糯、毛糯、葡萄糯)呈现为极低的峰值粘度,变化在500cp~800cp之间;源于吴县的白糯稻和武进的堆子糯这两个种质呈籼稻的RVA谱特征,其消减值为正值,分别达461cp、1849cp。但这些特异类型的种质在植株形态上没有差异。【结论】太湖糯稻地方种的稻米RVA谱差异明显,有极高、极低峰值粘度以及籼型等3种特异种质类型的分化,RVA谱具较高遗传多样性。
沈新平沈明星顾丽季红娟龚丽萍王建平姚月明
关键词:太湖地方种糯稻RVA谱多样性
太湖流域晚粳稻地方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2
2007年
对368份太湖地区晚粳稻地方种材料的植株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种质问的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植株形态及穗粒特性中,株高的变化从120.5~160.5cm,每穗总粒数变化在69.9~144.0粒/穗,千粒重的极差达10.7g。在品质性状上,整精米率变化在50.05%~77.05%间,垩白率、垩白度平均48.31%、5.36%,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变化在12.8%~25.8%、7.55%~14.55%,平均分别为17.5%、9.42%,总体加工、蒸煮品质较优,外观品质较差。不同级分的种质资源数量的分布总体上亦呈正态分布的特征,如株高主要集中在137cm左右,占41.7%,每穗总粒数主要分布在92.3~110.0粒/穗间,占57.2%,千粒重主要在27.0~28.0g间,占41.7%。种质材料的植株及品质性状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穗粒性状、品质性状、植株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2、1.87、1.54。种质资源材料中共有15个大穗型种质,穗粒数超过了140粒/穗,如天下第一种、千斤稻、晚慢种等,还有一些穗粒数低于70粒/穗的小穗型品种,如白叠谷、硬头颈、绿种等,直链淀粉含量≤15%的种质有22个,如来自吴江的田鸡青、野凤凰,也有一些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种质材料,如矮土种、红芒种、木樨球和野稻。优质加工、外观品质的种质资源数量较少,吴江的晚洋稻、野凤凰两个材料属于低直链淀粉含量并且加工、外观品质为优质的种质资源。
沈新平沈明星顾丽龚丽萍季红娟姚月明王建平高飞顾芹芹
关键词:太湖流域地方种晚粳稻植株性状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