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05)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葛世栋徐田伟徐世晓刘登才张怀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小麦
  • 2篇性状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呼吸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种子
  • 2篇温室气体
  • 2篇麦种
  • 2篇放牧
  • 2篇高寒草甸
  • 2篇表型
  • 2篇草甸
  • 1篇冬季放牧
  • 1篇多熟
  • 1篇多熟制
  • 1篇多熟种植
  • 1篇形态学滤波
  • 1篇氧化亚氮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4篇徐世晓
  • 4篇徐田伟
  • 4篇葛世栋
  • 3篇张怀刚
  • 3篇李冰
  • 3篇刘登才
  • 2篇刘宝龙
  • 2篇李红琴
  • 1篇沈裕虎
  • 1篇李文建
  • 1篇杜艳
  • 1篇柳钦火
  • 1篇胡林勇
  • 1篇高亚婷
  • 1篇高应波
  • 1篇张波
  • 1篇王蕾
  • 1篇金文杰
  • 1篇陆栋
  • 1篇刘青芳

传媒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交换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放牧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放牧强度不同,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EE的影响也不同。为揭示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气体交换的变化规律,同时为生态系统碳收支核算提供基本数据,本研究于2012年5-10月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气体交换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量(Reco)和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GPP)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NEE在整个生长季的变化趋势呈"U"型,Reco和GPP为单峰型变化趋势;2)从5月中旬到9月中旬,NEE为负值,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CO2净吸收;3)在放牧率为50%的中度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的NEE和GPP具有最大值,表明中度放牧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碳汇水平。
李冰葛世栋徐田伟徐世晓李善龙
关键词:放牧强度生态系统呼吸
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特征时相识别的多熟制耕地提取新方法被引量:12
2015年
多熟种植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一种重要的耕作方式,了解耕地的熟制特征,对粮食安全、土地资源管理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与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的对应关系,采用时间序列曲线谷值和峰值组成的特征时相集合描述作物生长过程,从而采用排序形态学滤波方法提取熟制信息。选取华北平原多熟制农业区为实验区,采用窗口值为13的结构元素进行排序滤波操作,并利用多时相环境星数据提取的30m分辨率熟制信息验证MODIS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熟制信息,总体精度达88.11%,Kappa系数0.765。该方法只需设定合理结构元素窗口值即可提取多熟制耕地区域,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高应波柳钦火李静杨乐
关键词:多熟种植MODIS
冬季放牧对高寒草甸生长季NEE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本研究于2011年冬季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进行不同放牧强度处理,并于2012年5月到10月之间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对其生长季NEE、Reco和GPP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NEE、Reco和GPP均表现明显的月际变化,NEE在整个生长季的变化趋势呈"U"型,Reco和GPP为单峰型变化趋势;2放牧活动对NEE、Reco和GPP均产生影响,放牧能够促进NEE提早达到最大值;3在中度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的NEE和GPP具有最大值,有利于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较高的碳汇水平。
李冰葛世栋徐田伟徐世晓李善龙
关键词:冬季放牧生态系统呼吸
高寒草甸粪斑的温室气体排放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解生长季牦牛粪斑覆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2年6月25日-9月24日基于添加牛粪处理定位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N2O、CH4和CO2通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粪斑覆盖对其生态系统N2O、CH4和CO2排放具有刺激效应,其发生在粪斑覆盖的1―50d,且3类温室气体峰值出现时间各异;粪斑覆盖导致的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潜势较无牛粪覆盖增加了39.2%,其N2O、CH4和CO2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095、0.412、2 064g CO2·m-2,全球变暖潜势为2 102g CO2·m-2。因此,高寒草地牦牛粪斑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在估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中不可忽视。
葛世栋徐田伟李冰曹慧赵亮徐世晓
关键词:高寒草甸温室气体
^(12)C^(6+)离子束辐照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12C6+离子束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进行不同剂量(0、10、20、30、60、120、150和200 Gy)辐照处理,考察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及株高、有丝分裂活动及存活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剂量范围内,大多数种子能够正常萌发;低剂量(10 Gy和20 Gy)辐照对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剂量辐照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根的生长与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密切相关,低剂量时有丝分裂指数略有增加,而高剂量则相反,分裂细胞被选择性阻滞在中期和后期。存活率曲线呈"抛物线"状,半致死剂量(LD50)为55Gy。
刘青芳余丽霞杜艳周利斌曲颖陆栋金文杰李文建
关键词:小麦种子幼苗生长半致死剂量
青海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为充分了解青海省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在遗传改良中的演变及其多样性变化趋势,对1957年以来审定的66个小麦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小穗数、有效小穗数、有效分蘖、穗下节间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穗叶距等10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分别为92.82cm、10.94cm、20.62个、19.76个、7.19个、38.88cm、62.70个、2.81g、45.91g和18.11cm。这些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81%~27.50%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51~1.73之间。品种表型多样性指数从20世纪70年代的1.33上升到现在的1.88,2000年以后多样性指数增加缓慢。66个品种可以聚为三个类群,分别代表青海省的低位山旱地、中位山旱地和川水地三种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特征。
李红琴刘宝龙刘登才张怀刚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冷季补饲藏系绵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揭示藏系绵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采用密封式呼吸箱-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于2013年冷季对3只身体健康、均重(50.13±1.28)kg的藏系绵羊温室气体(CH4、CO2、N2O)日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期间,动物日粮的精料为蒸煮饲料,粗粮为青干草饼。结果表明,藏系绵羊的CH4排放日动态具有明显规律性,排放峰值在8:00和17:00(P<0.01),排放峰值的出现时间与饲喂时间基本吻合,最小值出现在次日7:00;CO2的日排放曲线相对平稳;N2O的日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且排放量极低。在冷季补饲模式下,藏系绵羊的CH4、CO2和N2O日排放量分别为(16.17±1.27)、(549.18±20.63)g·head-1和(0.73±0.32)mg·head-1。
徐田伟胡林勇葛世栋邹小艳赵娜徐世晓
关键词:藏系绵羊温室气体氧化亚氮
青藏高原青稞及其他地区大麦种子表型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以青藏高原六棱裸大麦(即青稞)和其他地区大麦共323份种质为材料,探讨其种子长、宽、长宽比、面积、密度指标和千粒质量6个性状。结果显示,6个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为5.68%~15.67%,多样性指数为1.83~2.07,表明参试材料种子表型变异大,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除密度指标与种子面积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O.01);主成分分析将所有参试材料的6个种子性状分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93.41%。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最小方差法(ward’Smethod)对323份大麦材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4大类群,第I、Ⅱ类群主要是青稞农家品种和育成年份较早的品种,第Ⅲ类群主要是青稞现代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第Ⅳ类群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以外的二棱皮大麦。可见,在开展青稞种质资源内杂交的同时,不同棱形材料间杂交是改良青稞种子性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王蕾徐金青夏腾飞赵兴张怀刚刘登才白生贵沈裕虎
关键词:大麦主成分分析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在四川和青海两地的表型变异规律被引量:5
2013年
以3个遗传群体(2套DH群体,1套RIL群体),共435个稳定品系为试材进行表型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点3个群体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平均值比青海点分别高5.6~7.6cm、2.8~3.7cm、4.0~4.9个、0.1cm/个,而青海点的千粒质量比四川点高6.2~28.3g。除个别品系外,四川点的穗长和小穗数高于青海点,而青海点的千粒质量高于四川点。对株高而言,当株高大于四川点的平均值时,除个别株系外,四川点的株高都高于青海点。同时,RIL与2个DH群体在两地的株高分布存在差异,即RIL群体中有更高频率的品系在青海的株高高于四川点,这可能是RIL群体存在的矮秆基因在两地的表达差异所致。
高亚婷刘登才张怀刚张波张波刘宝龙李红琴王延谦
关键词:小麦穿梭育种表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