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003)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钱逸冯伟民蒋志文朱茂炎李国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早寒武世腹足类开放松旋型初始壳(胎壳)形态学及研究意义
- 2009年
- 对中国早寒武世软体动物腹足类标本的再研究表明,早期腹足类Archaeospiriids,Auriculaspiriids和Xin-jispiriids无一例外都以开放松旋型初始壳(胎壳)为特征,但这些腹足类的胎壳与后续螺壳的分界各具标志。这种胎壳是古生代腹足类特有的特征。研究结果证明,以开放松旋型初始壳为特征的腹足类胎壳可以追溯到早寒武世的梅树村期。这种开放松旋型胎壳的特征使一直以来颇受争议的Archaeospiriids和Auriculaspiriids是否归属于腹足类得到了肯定。梅树村期的Archaeospiriids胎壳直径在200-250μm之间,表明其幼体是一种非漂浮营养型的生活模式,而沧浪铺期的Auriculaspiriids和Xinjispiriids胎壳直径均小于130μm,其幼体可能是一种漂浮营养型的生活模式。因此,早期腹足类首先选择的是非漂浮营养型的幼体生活模式,而从发育非漂浮营养型的幼体生活模式到发育漂浮营养型的幼体生活模式,这种多样性的变化可能在寒武纪大爆发主幕阶段就已呈现。实现腹足类幼体生活模式多样化的因素除了捕食作用产生的生物竞争压力所诱导的逃逸本能外,动荡的水动力环境和由此引起的营养悬浮物进一步增加可能是促使早期腹足类幼体生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因素。
- 冯伟民钱逸冯曼
- 关键词:腹足类形态学早寒武世古生态
- 早寒武世软体动物胎壳形态学及研究意义
- 软体动物胎壳类型的识别是探究软体动物胎壳意义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有关早寒武世软体动物胎壳类型的知识非常贫乏,以致阻碍了这一研究方法在早寒武世地质学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描述和度量大量寒武纪早期软体动物初始壳,揭示出三种不同...
- 冯伟民
- 关键词:软体动物早寒武世
- 文献传递
- 论中国早寒武世原牙形类和牙形状化石--分类评述和地层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原牙形类和牙形状化石是早寒武世微小骨骼化石中非常特征的一个类群。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齿状的微型磷质骨片化石在中国下寒武统含小壳化石地层中被大量发现,据统计已描述有25属52种。通过文中的评述和讨论,证实其中的一些属种是次异名或属于无效的分类名称,还有一些在归属上尚存在疑问。通过对原牙形类和牙形状化石定义的讨论,将先前指定为原牙形类的13个属进行了分类评述。表明其中的5个属是次异名,还有2个属是未知的节肢动物。其它的12个牙形状化石属中也有5个属是次异名,它们不仅显示了有多种动物亲缘的牙形状形态,而且大多属于绝灭生物,只有Beshtashella和Paraformitchella(=Beshtashella)被指定为软体动物。文中还简要地讨论了大多数属的时空分布,包括3个阶段的原牙形类地层分布,这不仅具有划分对比地层的意义,而且还反映了原牙形类的演化趋势。
- 钱逸李国祥朱茂炎Michael STEINERBernd-D ERDTMAMN冯伟民蒋志文
- 关键词:小壳化石早寒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