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009)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向东柯涛金湘毛培宏吕杰更多>>
- 相关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湖北大学新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大学校院联合资助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氮离子诱变筛选内切葡聚糖酶高产菌株及其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离子注入枯草芽孢杆菌筛选高产内切葡聚糖酶突变菌株,同时进行其酶活性研究,并克隆该基因,研究离子注入对其诱变效应。方法:低能氮离子重复注入枯草芽孢杆菌,筛选获得1株高产内切葡聚糖酶突变菌株Bac11。DNS法测定酶活性。PCR扩增获得出发菌株Bac01和突变菌株Bac11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并对核酸序列及预测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对。结果:突变菌株Bac11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从93.33IU提高到381.89IU。多重比对Bac01和Bac11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编码区1500bp序列,当中有10个碱基发生突变,预测氨基酸序列中有5个氨基酸残基发生变化,且都在其基因纤维素结合域部分。结论:低能氮离子重复注入对枯草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及其基因有明显的诱变累加效应。
- 吕杰金湘马媛毛培宏虞龙应汉杰
- 关键词:离子注入枯草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
- 类弹性蛋白ELPs融合表达在抗菌肽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简报)被引量:6
- 2008年
-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olypeptides,AMPs)是两性带电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具有广谱抗菌、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一些抗菌肽不仅对耐药性的病原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还对真菌、原生动物、病毒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近年研究还发现,某些抗菌肽还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
- 胡凡柯涛李鑫惠丰立徐丽马向东马立新
- 关键词:抗菌肽抑菌活性
- 利用融合蛋白EDDIE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抗菌肽Cecropin AD被引量:6
- 2009年
- 本研究采用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定点突变外壳蛋白(EDDIE)为融合蛋白,对抗菌肽Cecropin AD(CAD)基因进行了高效融合表达,获得了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肽CAD。首先采用重叠PCR基因合成技术将编码抗菌肽的CAD基因与猪瘟病毒定点突变外壳蛋白EDDIE编码基因合成为e-cad融合基因,接着将融合基因e-cad采用定点同源重组的方法连接到载体pET30a上,构建成pETED表达载体,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以上。蛋白质在体外复性,融合蛋白中EDDIE自我剪切,产生抗菌肽CAD。抑菌试验表明抗菌肽CAD能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的生长,并且对酵母菌的生长也有微弱地抑制作用。以EDDIE为融合蛋白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抗菌肽的一种好方法。
- 张贞柯涛周玉玲马向东马立新
- 关键词:抗菌肽融合蛋白
- 生物技术在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物合成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薯蓣皂苷及其苷元来源于药用植物盾叶薯蓣块茎,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由于野生盾叶薯蓣资源日渐枯竭及薯蓣皂苷及其苷元制备生产中的严重污染等问题,使其开发和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本文探讨了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产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了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的代谢途径研究进展,展望了生物技术在薯蓣皂苷及其苷元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前景。
- 吕杰金湘毛培宏
- 关键词:生物技术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代谢途径生物合成
- 微生物方法生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药用植物麻黄的主要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惟一通过天然植物提取麻黄碱的国家,该文简述了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半转化、微生物直接转化和重组微生物制备麻黄碱的研究进展,对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微生物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前景。
- 凌海秋毛培宏金湘吕杰武宝山
- 关键词:微生物重组菌株麻黄碱伪麻黄碱
- 一种用于高效筛选极端酶突变基因的质粒营救法被引量:1
- 2009年
- 为简化定向进化筛选突变耐高温和耐酸碱酶等极端酶的繁复工作,建立了一种快速质粒营救法,可直接从加热处理的平板中回收携带有突变基因的质粒,用于进一步的随机突变基因的筛选和基因测序等。研究了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的质粒营救效率,获得了质粒营救转化效率最高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本方法适于质粒大小在2-10kb范围的载体,可用于平板筛选最适酶活性温度在60-100℃、pH4-10的突变体酶,并可将一轮的筛选过程缩短1-2d。
- 柯涛胡凡石晴芳马向东
- 关键词:定向进化极端酶
- 短小芽孢杆菌热稳定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粗酶酶学特性研究
- 2008年
- 从土壤分离物中筛选到一株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ucanotransferase,CGTase)产生菌CGT01。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的同源性为99%。同时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该菌株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命名为B.pumilus.CGT01菌株。产生CGTase的最适初始pH为6.5,最适培养温度为37℃。菌株所产CGTase的最适pH值和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pH6.5和60℃,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60℃条件下保温,酶活基本稳定,半衰期为35 min。酶液中添加1 mmol/L Ca2+能明显提高CGTase的稳定性,60℃保温1 h后,剩余酶活仍达80%以上。SDS-PAGE检测表明酶的分子量约为78 ku左右。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CGTase作用于可溶性淀粉后的主要产物为葡萄糖、麦芽糖和β-环糊精,没有检出α和γ型环糊精产物,因此所产环糊精为单一类型,不同于同种属的其他菌株所产CG-Tase。
- 柯涛王庆林惠丰立熊兰马向东马立新
- 关键词:短小芽孢杆菌Β-环糊精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酶学特性
- 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麻黄碱的特性及L-Phe对其合成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12株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麻黄碱的特性及L-Phe对麻黄碱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对重组酵母菌进行培养,在相同条件下,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5mg/L的L-Phe,利用反向高压液相色谱(RP-HPLC)测定重组酵母菌培养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结果:重组酵母菌培养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8.85mg/L和4.11mg/L;L-Phe对各重组菌株生物合成麻黄碱的调控作用各不相同。结论:通过L-Phe对重组酵母菌生物合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调控作用的探讨,将为研究重组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
- 凌海秋金湘毛培宏吕杰武宝山
- 关键词:重组酵母菌L-苯丙氨酸麻黄碱伪麻黄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