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ZD061202)

作品数:10 被引量:99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大鹏李伟光黄勇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底泥
  • 7篇
  • 6篇再悬浮
  • 5篇底泥再悬浮
  • 5篇磷形态
  • 4篇赋存形态
  • 3篇曝气
  • 2篇预处理
  • 2篇生物有效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水平
  • 1篇有效磷
  • 1篇生物有效磷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水体
  • 1篇水体修复
  • 1篇曝气方式
  • 1篇迁移
  • 1篇灼烧
  • 1篇磷平衡

机构

  • 10篇哈尔滨工业大...
  • 10篇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10篇黄勇
  • 10篇李伟光
  • 10篇李大鹏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6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曝气预处理强化底泥对磷的吸附效果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针对水体底泥比表面积大及富含粘土、铁铝氧化物、碳酸钙等矿物颗粒的特点,开展了曝气预处理强化底泥吸磷效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底泥进行曝气的过程中,上覆水中的磷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0.017 mg/L);底泥对磷的累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均显著高于未经曝气预处理的底泥。吸附312 h后,预处理底泥对溶解性磷酸盐(SRP)和总磷(TP)的吸附速率分别降至2.484和2.53 mg/(kg.h),而未预处理底泥的吸附速率分别降至0.391和0.896 mg/(kg.h)。不同的底泥吸附磷后,其弱吸附态磷(NH4Cl-P)及铁结合态磷(BD-P)的含量显著增加,说明磷被底泥吸附时,可能最先形成生物可利用态磷。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水体修复
底泥再悬浮状态下生物有效磷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研究了底泥再悬浮状态下,不同形态磷及生物有效磷(BAP)含量的变化,并对生物有效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对磷的赋存形态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底泥再悬浮时间的延长,铁结合态磷(BD-P),铝结合态磷(Al-P),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显著增加,而弱吸附态磷(NH4Cl-P)则有所减少.底泥再悬浮后,BAP平均下降6.59%,说明底泥再悬浮促进了BAP向难被生物利用态磷的转化.藻类可利用磷(AAP)主要来自BD-P,但提取AAP后,再悬浮底泥BD-P释放量平均下降了33.4%,而对照试验底泥BD-P释放量则增加了19.8%,说明BD-P的性质对AAP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NaHCO3可提取磷(Olsen-P)主要来自BD-P、Al-P和NaOH-nrP,按照三者的释放量,Olsen-P与BD-P的关系更为密切.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生物有效磷底泥再悬浮
底泥预处理对磷等温吸附特征及磷形态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以校园河流底泥为材料,研究了通过不同预处理对有机质去除后,底泥对磷的等温吸附特征以及底泥中磷的赋存形态的转化.结果表明,对底泥曝气预处理强化了底泥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Smax)达到714.3mg/kg.不同底泥灼烧后,最大吸附量为天然底泥的1.64-2.25倍,且明显高于未灼烧底泥.对底泥曝气与对水曝气预处理使易被生物利用态磷向难被生物利用态磷转化,易被生物利用态磷较预处理前分别减少了7.02%和0.23%,而空白试验底泥的易被生物利用态磷则增加了4.85%.底泥灼烧后,SMT法不适合分析磷的赋存形态.底泥预处理后,酸性或碱性均促进了磷的释放.底泥灼烧后,在pH5-6条件下,磷的释放量低于未灼烧底泥.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曝气灼烧磷形态底泥
底泥再悬浮条件下pH值对磷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底泥再悬浮条件下,不同pH值对磷的赋存形态以及生物有效磷(BAP)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会促进上覆水中的磷向底泥迁移,而这种促进作用随着pH值的增加逐渐减弱。在底泥再悬浮条件下,pH值对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有明显影响:BD-P、NH4Cl-P含量随着pH值升高而增加,而Al-P、NaOH-nrP和Ca-P含量则在不同pH值条件下均有所增加,pH较低时,Al-P、Ca-P增加量较大。与原底泥相比,pH<8时,潜在活性磷(PMP)含量以及PMP/TP均显著降低,而pH较高时,则显著增加,由此推测,pH<8时,底泥再悬浮促进了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pH<8时,碳酸氢钠可提取磷(Olsen-P)含量减少,而pH较高时,Olsen-P含量大幅度增加;不同pH条件下,藻类可利用磷(AAP)生成量均显著增加,但随着pH值升高,AAP生成量逐渐减少。线性相关分析表明,AAP与PMP、TP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PH值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底泥再悬浮底泥
底泥再悬浮对不同营养水平上覆水中磷酸盐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研究了底泥再悬浮状态下,不同营养水平上覆水对磷酸盐迁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蒸馏水为上覆水时,磷酸盐由底泥向水体迁移的量明显大于以河水为上覆水时的,并且底泥再悬浮促进了底泥中磷酸盐向水体的迁移。上覆水磷酸盐浓度达到最大值后,底泥再悬浮对水体磷酸盐向底泥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对于特定上覆水条件下,磷酸盐不同初始浓度对底泥释放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于不同营养水平上覆水,磷酸盐初始浓度并不是磷释放量的决定因素。底泥在蒸馏水或河水为上覆水条件下再悬浮后,底泥的释磷能力受到抑制,说明底泥再悬浮促进了磷在底泥中的固定。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底泥再悬浮磷酸盐底泥
不同曝气方式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以河流底泥为材料,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及对上覆水DO、pH值、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恢复水体溶解氧水平,并且pH值保持稳定;而水曝气仅在曝气期间,溶解氧水平较高,停止曝气,溶解氧迅速下降,pH值变化显著。底泥曝气可以有效促进底泥对磷的吸收。底泥总磷的净增加量达到187.2 mg/kg,而Ca-P的净增加量为172.2mg/kg;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强化作用一般,总磷的净增加量为105.4 mg/kg,并较为均匀地分配到NH4Cl-P、Fe-P、Ca-P三种形态中。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曝气方式磷吸收磷形态底泥
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对磷平衡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研究了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底泥磷平衡浓度(EPC0)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底泥中不同形态磷与EPC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可以促进上覆水中溶解性磷酸盐(SRP)向底泥迁移.与原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预处理后,EPC0明显下降.EPC0在10d左右达到平衡状态(0.032mg/L),显著低于原底泥(0.059mg/L)与对照实验底泥(0.062mg/L).预处理后的EPC0与总磷(TP)、生物有效磷(BAP)、铁结合态磷(BD-P)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推测,与原底泥和对照实验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形成的形态磷的性质显著改变.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磷形态底泥再悬浮
再悬浮条件下底泥中磷赋存形态的转化研究被引量:28
2008年
以富营养化河流的底泥和上覆水为材料,研究了底泥再悬浮条件下,磷的赋存形态的变化特征,并对不同形态磷之间可能的转化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条件下,磷的释放及吸附均与底泥再悬浮的频率密切相关.再悬浮导致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BD-P和NaOH-nrP的含量显著减少,而Ca-P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余各形态磷的变化幅度很小.这表明,BD-P和NaOH-nrP可能转化成Ca-P.而潜在活性磷与生物有效磷的形成量也表明,底泥再悬浮促进了易释放态磷与生物有效磷向难释放态磷与难被生物利用态磷的转化,并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底泥再悬浮的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底泥再悬浮磷形态
底泥不同预处理对潜在活性磷形成及释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07年
以校园河流底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中潜在活性磷的形成及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对上覆水中的磷向底泥迁移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水曝气.底泥经不同预处理后,磷的释放量明显降低.与未处理底泥相比,经底泥曝气和水曝气预处理底泥,溶解性磷酸盐释放量分别下降了193.6 mg.kg-1和44.7 mg.kg-1,总磷释放量分别下降了334.0 mg.kg-1和163.8 mg.kg-1;而对于潜在活性磷而言,前者降低了58.6 mg.kg-1,后者则增加了167.4 mg.kg-1.其原因可能是,上覆水中的磷向底泥迁移时,首先形成潜在活性磷,而通过不同的预处理,潜在活性磷向难释放态磷的转化得到了强化.底泥曝气的这种强化作用比水曝气更为明显.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磷形态
再悬浮条件下底泥对磷固定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强化固定作用。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促进了磷由上覆水向底泥的迁移,并且强化了底泥对磷的固定作用.底泥曝气与机械搅拌使内源磷释放量从618.51mg·kg-1分别降至424.99mg·kg-1和581.55mg·kg-1.底泥再悬浮对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铁结合态磷小幅度下降,而钙结合态磷显著增加,其余赋存形态磷变化不显著.说明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固定机理可能是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的转化.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再悬浮底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