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G2005000724)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叶建亚马常升李彩格郝庆卯唐蔚东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变化
  • 1篇室管膜
  • 1篇室管膜细胞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大鼠
  • 1篇穹窿
  • 1篇穹窿下器
  • 1篇细胞
  • 1篇膜细胞

机构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张志琴
  • 1篇唐蔚东
  • 1篇郝庆卯
  • 1篇李彩格
  • 1篇马常升
  • 1篇叶建亚

传媒

  • 1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糖尿病大鼠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穹窿下器的室管膜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每只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60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2、4及8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穹窿下器不同时期室管膜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细胞膨隆,表面光滑,有清晰的微绒毛。2周组细胞扁平、塌陷,细胞表面可见到圆形小破孔。4周组室管膜细胞表面凹凸不平,出现皱褶,细胞膜可见大小不一的多个小破孔,并可见细胞膜缺失、细胞器裸露的细胞。8周组室管膜细胞表面皱褶明显,可见大量的球形分泌颗粒。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脑室面完整,有少量的微绒毛和乳头状微突起,模型组室管膜面可见大量分泌颗粒。结论: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破损及分泌大量的分泌颗粒。
唐蔚东马常升郝庆卯叶建亚张志琴李彩格
关键词:糖尿病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