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1-006-07)

作品数:14 被引量:127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凌高慧琴杨京平张冰曾逸凡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氮负荷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微生物
  • 2篇污染
  • 2篇湖泊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河流
  • 2篇反应器
  • 2篇PCR-DG...
  • 2篇SWAT模型
  • 1篇氮素
  • 1篇氮污染
  • 1篇淡水湖
  • 1篇淡水湖泊
  • 1篇动床生物膜反...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废水
  • 1篇移动床

机构

  • 6篇河海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水利勘...
  • 1篇上海太和水环...

作者

  • 5篇刘凌
  • 2篇杨京平
  • 2篇张海平
  • 2篇曾逸凡
  • 2篇李建华
  • 2篇燕文明
  • 2篇张冰
  • 2篇高慧琴
  • 1篇施稳萍
  • 1篇蔡雯娟
  • 1篇谢悦波
  • 1篇薛龙
  • 1篇王荣昌
  • 1篇曾维华
  • 1篇郅玉声
  • 1篇王浠浠
  • 1篇王翠文
  • 1篇童浩
  • 1篇黄亮亮
  • 1篇吕亚敏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BR和BAF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特性比较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曝气生物滤池(BAF)2种工艺分别对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污水回用的目的。中试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仅为5℃的情况下,MBR工艺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BAF,MBR工艺对COD、BOD5、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5%、92%、95%和90%,而BAF对COD、BOD5、NH4+-N和TP的去除率仅为70%、78%、29%和82%。经核算,MBR和BAF的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分别为0.82元·m-3和0.55元·m-3。与BAF相比,MBR具有处理效果优良、出水稳定、占地面积少,且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因此,在以污水回用为目的的实际工程中推荐采用MBR工艺。
王荣昌童浩郅玉声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回用
基于SWAT模型的青山湖流域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基于SWAT模型构建了青山湖流域的氮负荷模型,利用2005~2011年的径流观测资料和2011年7月15日~8月4日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青山湖流域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田化肥、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城镇点源及湿沉降,其中对流域出口TN浓度贡献最大的来源是化肥施用,占34.3%.对流域现状氮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O3--N流失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6~9月的流失量最大,占62.5%,空间上中部流失量比西北部自然林区域大,坡面流是NO3--N主要流失途径;有机氮流失量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农田比例较高的子流域.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的氮污染控制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陈丹张冰曾逸凡张海平
关键词:SWAT模型氮负荷时空分布特征
本源微生物菌剂修复城市污染河流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丰湖河投菌过程中和总投菌后两周的各水质指标分析,对本源微生物菌剂作用城市重污染河流过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11月20日全河布菌后,以COD下降后上升的情况作为补菌时间的判断依据,实现菌种效力最大化。继2010年11月25日、27日和30日3次补菌后上游至下游硐桥、久泰桥和益民水闸处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2.7%、68.8%和61.6%,氨氮和总磷有所去除。水色由深灰绿色转变为深绿色,浮油减少,臭味明显消除。表明此法在冬季水温较低的天然河流条件下,不需大型设备便可较快修复水质,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宋雅静谢悦波黄小丹
关键词:河流修复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密布,湖泊众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流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流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流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流生态修复迫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施稳萍刘凌王哲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
一种新型的复合生态浮床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现场水池实验法,设可提供生境的复合生态浮床、普通生态浮床、空白对照3组实验处理,对比研究复合浮床与普通浮床在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结果表明:复合浮床对N、P的去除率高于普通浮床;复合浮床和普通浮床两者的净化修复作用可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大幅度增长,且复合浮床更有助于增加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李艳枫刘凌陈宁夏倩邢西刚燕文明张喜王浠浠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净化环境因子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净化模拟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净化模拟水产养殖废水.结果表明,MBBR净化模拟水产养殖废水效果良好.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 h,DO为2.0~3.0 mg·L-1的条件下,反应器启动迅速、运行稳定,能使COD和氨氮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TP去除率达到50%左右;有机负荷为(0.76±0.03)kg·m-3·d-1时,TN及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71.73%及98.42%.为达到良好的TN去除效果,有机负荷不宜低于0.5 kg·m-3·d-1;DO为(3.00±0.25)mg·L-1时,TN去除效果最好,最有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为保持较高的氨氮去除效率,并减少亚硝态氮积累,DO浓度不应低于2.0 mg·L-1;HRT过短会使氨氮去除效率降低,且可能出现亚硝态氮积累;采用序批式进水运行方式,对TP的去除效果优于连续进水方式,但运行周期后半段会出现亚硝态氮积累,对鱼类产生危害.
邹俊良杨京平吕亚敏
关键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同步硝化反硝化
流域特征对南苕溪溶解有机质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溶解有机质(DOM)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碳、氮、磷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流域尺度上流域特征对河流DOM输出的调控机制研究,有助于加深对DOM经由河流向下游水体迁移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认识,为改善河流及其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和进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选取南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其16个子流域开展近一年的采样调研,提取各子流域水温、流量、面积、平均坡度、平均高程以及5种土地利用类型〔天然林、经济林(雷竹林)、农田、城镇、水域〕面积占流域面积比例共10个流域特征变量,同时测定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有机氮(DON)和溶解有机磷(DOP)浓度,分析DOM浓度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动态,并结合多元分析方法,探讨流域特征对DOM浓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DOC、DOP浓度呈由上游河源到下游河口递增的趋势,与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及相应的污染梯度变化一致。DON浓度受到流域内雷竹林集约经营活动的影响,就空间而言,在用地类型以雷竹林为主的子流域,DON浓度最高;就季节而言,春季DON浓度最高。夏、秋季DOP浓度小于春、冬季,此与水生生物对水中磷素吸收作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坡度等)对DOM浓度的影响要强于河流水文状况(流量、温度)。在主成分样点得分图中,以天然林为主的子流域与其他受人为影响的子流域(经济林、农田、城镇)分开分布,表明人为活动会引起DOM浓度的增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镇用地占比是DOM浓度的最优预测变量,虽然城镇面积小(平均面积占比约为5%)、分布散,但却是流域内DOM重要的“源”。
徐兵兵
关键词:流域特征土地利用溶解有机碳溶解有机氮
PCR-DGGE技术中不同DNA提取方法综述被引量:3
2011年
DNA提取是PCR-DGGE技术中首要而关键的一个步骤,不同的方法提取的DNA产量和纯度等方面有差异,会对后续步骤产生很大影响。综述了目前广泛使用的DNA提取方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高慧琴刘凌
关键词:DNA提取微生物PCR-DGGE
淡水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简易求解方法及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是维持湖泊合理水位及水体自净能力的基础,并已成为淡水资源科学配置和持续利用的基本保证。从湖泊形态和典型水生生物的角度出发,探索了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简易求解方法,为防止湖泊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在确定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时,将水文统计资料中的多年平均年最低水位作为参考值,综合考虑湖泊的死水位、上层典型鱼类生存水位、野生鱼类生存和繁殖所需的最低水位,选取水位的最大值作为最小生态水位,并以江苏省的9个典型淡水湖泊为例,分析了湖泊主要特征参数、湖泊水位特征值及湖泊的主要植被和鱼类状况,获得各湖泊的最小生态需水量。
燕文明刘凌王翠文
关键词:最小生态需水量湖泊
夏季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9
2011年
为揭示夏季湖泊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化学方法和PCR-DGGE技术测定里下河地区湖群夏季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pH值,Eh以及TOC,TP,TN,NH3-N,NO3-N的质量分数(w))和微生物多样性,并用Statistica和Canoco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pH值呈中性偏弱酸性或弱碱性;除少数采样点外,Eh均处于轻度还原状态;w(TOC),w(TP),w(TN),w(NH3-N)和w(NO3-N)的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各湖泊微生物多样性也有差异,形成了自己特定生态位的群落结构.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w(TOC)和w(TN)显著正相关,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与各理化指标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CCA分析结果显示,TOC和TP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高慧琴刘凌方泽建
关键词:湖泊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技术理化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