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11B-02-05)
- 作品数:5 被引量:115H指数:5
- 相关作者:范代读李从先刘曙光赵娟杨守业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山东黄河河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中国沿海响应气候变化的复杂性被引量:14
- 2005年
-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海岸已明显观测到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危害。气候变化对中国海岸带的影响和海岸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海岸自然条件复杂,海岸不同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能力各异。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巨大,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能动性,适应能力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海岸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未来气候变暖和海平面加速上升无疑将加大对海岸带的影响,但目前尚难以确定海岸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
- 范代读李从先
- 关键词:海岸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脆弱性适应性
- 长江口盐水入侵数值模型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本文利用ECOM模式建立了一个长江口水动力盐度三维数值模型。当水底地形变化比较剧烈时,原ECOM模式中水平扩散项的计算就可能产生虚假的流场和物质输运,所以文中首先对ECOM模式物质输运方程的水平扩散项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返回z坐标系计算,离散变量利用σ层二次Lagrange插值得到。对于改进方法,文中采用Huang&Spaulding提出的数值试验进行验证,证明此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水平扩散项的计算精度。改进模型采用长江口实测水文资料进行率定验证,计算和分析了南北槽垂向盐度分布和盐水通量过程,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反映测点盐度变化过程,也能较好地模拟出垂向表底层的盐度差异。
- 马钢峰刘曙光戚定满
- 关键词:长江口盐水入侵
- 建设清水沟和刁口河两条流路轮换使用工程 保持黄河河口长治久安
- <正>大河之治,终于河口,黄河河口流路的稳定与否对于保持黄河河口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河口地区的防洪防凌安全,而且严重制约着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稳定黄河河口入海流路的方略...
- 刘曙光李希宁郑永来钱丽鑫
- 文献传递
- 影响黄河河口来水来沙量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04年
- 对影响河口水沙变化的降水量、水库蓄水和沿程引水引沙量这3个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黄河入海水沙量骤减的原因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近20年来天然径流较20世纪50、60年代偏枯;二是上游干流大型水库蓄水的影响;三是沿黄引水引沙量的增加。其中,沿黄引水引沙量的增长为主要因素,约占69%;天然来水偏枯和上游水库调蓄影响约占31%。
- 李希宁刘曙光
- 关键词:水库径流量引水引沙黄河口
-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输沙量的减少及其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被引量:66
- 2004年
-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 ,大量泥沙滞留于库区 ,出库泥沙量减少 ,坝下河床冲刷而提供相当数量的泥沙 ,支流湖泊供沙也发生变化 ,这将使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有所减少。三峡大坝以上长江干流和支流建设新的大坝 ,南水北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减少水土流失都将进一步减少长江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由此估计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百年内长江输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约为 2 .0× 10 8~ 2 .5× 10 8t/a;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形成和发育期间的长江年均输沙量为 1.84× 10 8~ 2 .2 8× 10 8t。二者的数值相当接近 ,然而与近 5 0年的观测 (4.33× 10 8t/a)相差甚远 ,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文章着重说明中国和长江上游人口的增长、种植作物的改变可能是水土流失、长江泥沙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 李从先杨守业范代读赵娟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三峡大坝输沙量中国人口
-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若干问题被引量:6
- 2005年
- 长江三角洲人地相互作用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人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强.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主要依附于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活动场所也受制于三角洲发育的影响.之后人们逐渐采取适应自然变化的措施,力争能与自然协调发展.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过度的人类活动已使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的问题包括地面沉降、洪涝灾害、污染、盐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主要脆弱区之一.由于影响长江三角洲环境的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以及人类的主动适应能力,目前难以确定三角洲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即超过它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衰退.
- 赵娟范代读刘曙光李从先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全球变化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