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98000142)
- 作品数:3 被引量:66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洪江崔之久南凌李德文赵亮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华北北部花岗岩风化穴形成机制与环境意义被引量:25
- 2003年
- 通过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花岗岩风化穴的调查研究,对其形态类型和成因作了详细讨论.研究区风化穴从形态上可分为底穴型(锅穴)、沟槽型、边墙型以及前三者的组合.根据形态特征分析,首次提出锅穴主要与局部岩面上大气降水的长时间停留有关;沟槽型则与岩面流水有关,主要沿岩面半固定流路发育;边墙型大多起源于结构构造引起的岩石抗蚀性能的不均匀性.组合型在成因上则与前述3种机制中的一种或几种有关.风化穴作为裸岩表面差异风化的产物是一种广域型地貌景观,其空间分布并不指示特定的地理环境,但锅穴在形态特征上与环境要素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环境意义.
- 李德文崔之久李洪江南凌
- 关键词:华北北部花岗岩环境意义
- 内蒙、河北巨型壶穴与赤峰风道的发现被引量:48
- 1999年
- 内蒙、河北丰宁一带的发育于花岗岩山顶的规模巨大 (最大直径达 9m ,深达 3.5m)、形态特殊且具方向性的壶穴地貌是典型的气候地貌 ,是由风化 风蚀作用所致 .该地区1 5~ 1 8kaBP曾经历严酷的冰缘环境 ,有强烈的寒冻风化和风蚀作用 ;6kaBP前后恰逢“大暖期” ,产生了著名的红山文化 .当时壶穴中可能盛过水 .因此 ,众多的“壶穴”
- 崔之久李洪江南凌李德文
- 关键词:壶穴
- 内蒙、河北山区壶穴的成因探讨——兼论壶穴成因分类被引量:42
- 2001年
- 对内蒙、河北等地新近发现的壶穴进行详细的计量及采样分析 ,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 ,认为本区壶穴是非冰成的风化风蚀穴。它的发育受到风、温度、降水、湿度、生物、地貌及岩体的结构构造等多种因子的控制。其中风化 ,尤其是盐风化等化学风化 ,是其主要控制因子 ,而风不仅加速风化 ,进行风蚀 ,并不断把风化物搬运走。作者综观国内外各类壶穴 ,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 ,对壶穴的成因进行了类型划分 ,这些成因皆反映了特定的环境背景。本区古人类文化相当发达 ,壶穴正是在夏家店文化年代跨度内达到了相对稳定 ,气候环境、地貌过程、文化类型三者存在很好的响应互动关系。
- 李洪江崔之久赵亮
- 关键词:冰臼全新世古环境壶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