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20704)

作品数:12 被引量:141H指数:10
相关作者:鹿化煜弋双文王社江孙雪峰曾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石器
  • 5篇全新世
  • 4篇沙地
  • 4篇盛冰期
  • 4篇暖期
  • 4篇全新世大暖期
  • 4篇末次盛冰期
  • 4篇旧石器
  • 4篇冰期
  • 4篇大暖期
  • 2篇石制品
  • 2篇黄土
  • 2篇黄土地层
  • 2篇更新世
  • 2篇光释光
  • 2篇汉水上游
  • 2篇汉中盆地
  • 1篇丹江口库区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贵州省文物考...
  • 2篇广西民族博物...
  • 1篇赤峰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aTrobe...
  • 1篇皇家安大略博...

作者

  • 11篇鹿化煜
  • 7篇弋双文
  • 5篇王社江
  • 3篇曾琳
  • 3篇孙雪峰
  • 2篇张红艳
  • 2篇朱芳莹
  • 2篇徐志伟
  • 2篇陈英勇
  • 2篇俞凯峰
  • 2篇卓海昕
  • 2篇王先彦
  • 1篇贾鑫
  • 1篇东丽娜
  • 1篇张瀚之
  • 1篇王晓勇
  • 1篇邱志敏
  • 1篇冯晗
  • 1篇张文超
  • 1篇谭红兵

传媒

  • 7篇第四纪研究
  • 4篇人类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4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布兵盆地河流阶地新发现的史前石器遗址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是2000年以来广西布兵盆地第四纪石器遗址的调查报告。布兵盆地是一个小型的断陷溶蚀盆地,发育南方典型的卡斯特地貌,洞穴众多并保存大量堆积物。盆地内发育2条小河,自西南向东北穿过盆地汇入右江,阶地广泛分布在盆地内部,可以确认的有4级阶地。旧石器在布兵盆地的第二至第四级河流阶地堆积物中均有发现,时代涵盖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的多个阶段,一级阶地的后缘有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布兵盆地的石器属于中国南方的砾石工业,石器文化包含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两面打制技术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石片为主的加工技术。这些遗址的进一步综合研究,将对了解华南早期人类石器文化的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王頠
关键词:石器河流阶地
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旧石器考古研究现状与契机被引量:24
2014年
位于北纬33°上下、秦岭南麓的汉水上游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自然生态系统最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适于早期人类生存的地区,也是我国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存发现较早、遗址密集和研究较为深入的区域之一。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汉水上游干支流地区发现的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数以百计,其丰富的古人类和动物化石资源以及旧石器文化遗存对研究早期人类迁徙与演化、环境适应、石器工业技术和南北旧石器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我国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本文在对汉水上游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旧石器遗址相关调查研究现状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兼及丹江口库区周边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收获,结合本研究团队数年来在该区域研究工作的进展状况与面临的问题,讨论了汉水上游地区的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给予前瞻。
王社江鹿化煜
关键词: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北方沙地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被引量:18
2013年
中国北方典型沙地处于东亚季风边缘区半干旱气候带,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文对已有的该区域古气候记录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对末次盛冰期与全新世大暖期两个特征时间段的古温度与古降雨量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化重建,获得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末次盛冰期(约26—16ka)温度降低了5—11oc,变率为60%~200%,降温极值在黄土高原南缘;降雨量减少180~350mm,变率为50%左右,东北地区降雨量变化不大。在全新世大暖期(约9~5ka),温度升高了1.0—3.5℃,变率为20%-130%;降雨量增加了30~400mm,变率为10%-120%,其中存在一些需剔除的奇异点,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降雨量增幅有加大趋势。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古气候变化机理、检验东亚季风区古气候数值模拟结果等提供了定量化数据。
俞凯峰鹿化煜Frank LehmkuhlVeit Nottebaum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
全新世中国北方沙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中国北方沙地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关键地区,但该区域的相关研究欠缺。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和古气候资料的全面分析,尝试探讨全新世中国北方沙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9~4ka相对适宜的气候条件促使了中国北方沙地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开始和发展。4~2ka较为严酷的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了呼伦贝尔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的人类活动;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的史前人类,通过生业模式的调整以及活动范围的改变,适应了气候变化,文化得以延续,人类活动总体没有减弱。2ka以来,人类适应能力增强,各沙地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均大幅扩张。通过区域对比发现,沙漠化程度较高的浑善达克沙地和地处高纬度寒冷环境的呼伦贝尔沙地,人类活动强度总体较弱;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条件相对优越,且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强度较大,文化谱系相对完整。研究区各时期人类遗址沿水系分布特征明显,反映了水源作为沙地地区的限制性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卓海昕鹿化煜贾鑫孙永刚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新世新石器时代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新疆地区沙漠边界移动初探被引量:8
2013年
位于新疆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末次盛冰期以来的空间变化受气候影响本文基于野外观察分析,结合实测数据和前人的研究资料,尝试重建这3个沙漠在末次盛冰期(LGM)和全新世大暖期(HO)的空间变化。沙漠边界内外有确定测年的晚第四纪沉积,尤其是含有风成沙、黄土的沉积序列,是指示沙漠扩张和收缩的重要标志。可以认为,在现代沙漠边界外围LGM时期的风成沙往往是沙漠扩张的证据;在现代边界内HO时期的黄土堆积往往揭示了沙漠收缩与沙丘固定。
东丽娜鹿化煜王晓勇弋双文王先彦赵存法徐志伟曾琳朱芳莹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全新世大暖期末次盛冰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
丹江上游商丹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及其埋藏黄土地层被引量:17
2013年
2010-2012年在东秦岭丹江上游商丹盆地(商洛.丹凤盆地)第三级阶地顶部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211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遗址黄土地层剖面上。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丹江河床的石英质砾石,其次是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砾石,砂岩、火山岩和硅质灰岩等砾石原料偶尔被使用。早期人类主要采取锤击法直接剥片,砸击法剥片技术也被使用,碰砧法剥片可能只是在偶尔的情况下才被采用。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石制品种类有石锤、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及碎片屑。工具中砍砸器数量最多,其次是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与小型刮削器,石器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石球、手斧和手镐,商丹盆地的石制品可视为含阿舍利(Acheulian)器物组合类型的石器工业。根据遗址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初步判断商丹盆地丹江第三级阶地旧石器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古土壤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在获得地层绝对测年结果之前,石制品年代可暂置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
王社江张小兵鹿化煜邢路达张改课
关键词:黄土旧石器
中国北方沙漠/沙地锆石形态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被引量:15
2013年
单颗粒锆石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记录了其母岩结晶过程的温度、压力、结晶介质的化学性质等信息,鉴定不同沙漠/沙地碎屑错石的晶体形态特征可以指示沉积物的原岩类型,进而可以帮助追溯物源。本文分析了中国北方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6个沙漠/沙地36个地表样品的碎屑锆石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同一沙漠/沙地样品锆石形态特征较为一致,而不同沙漠/沙地样品锆石形态有差异。塔克拉玛干沙漠锆石多为无色或淡紫色,包裹体较少,锆石颗粒锥面较发育,短柱状锆石含量较多,指示该沙漠物质主要来自其北缘天山山脉早中生代碱性花岗岩。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锆石形态特征较类似,相比较而言巴丹吉林沙漠锆石多为淡粉色,形态上锥面较发育,较少见到包裹体;而腾格里沙漠锆石颗粒细长柱较多和含包裹体颗粒较多,这两个沙漠物质可能来自其南部中央造山带的变质岩和其北缘中亚造山带早中生代碱性花岗岩。毛乌素沙地多为深色、锥面发育和短柱状颗粒锆石较常见,含包裹体颗粒较多,该沙地物质主要来自其西北孔兹岩带以及北部阴山山脉碱性花岗岩。浑善达克沙地锆石形态似毛乌素沙地,指示其物源与毛乌素沙地类似。科尔沁沙地锆石磨蚀严重,扁柱状锆石颗粒较常见,指示该沙地物质大部分来自其南缘燕山山脉的显生宙浅海沉积岩。本研究表明碎屑锆石形态特征可以指示沙漠或沙地沉积物的源区。
张瀚之鹿化煜弋双文徐志伟周亚利谭红兵
关键词:沙地锆石
中国中部南洛河流域地貌、黄土堆积与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被引量:26
2012年
本文结合最近获得的新资料,对南洛河流域的地貌、黄土沉积和更新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洛河上、中游地貌表现为河流峡谷和山间盆地相间分布的特征,盆地中河流阶地发育;下游为平缓的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黄土在全流域的山顶、河流阶地和盆地等各种地貌部位均有分布。黄土沉积受地形影响较大,上游黄土堆积速率低、颗粒细;在下游有风道直通的地方,黄土堆积速率高、颗粒粗。在不同地貌部位,黄土开始堆积的年代不同,黄土底界的年代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均有所见。对埋藏旧石器的年代研究表明,南洛河流域的古人类活动从早更新世晚期(约800ka)开始,到晚更新世后期(约30ka)结束,期间有多期遗存。初步的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这里曾是森林草原景观,冰期时,乔木植被以松属为主,C_4类型草本减少;而间冰期时,乔木植被以松属-榆科占主导地位,C_4类植物增多。古人类在黄土堆积期和古土壤发育期都可能在这个地方活动,但这一认识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丰富的石制品分布和较为连续的黄土沉积,使南洛河流域成为理解更新世人类行为与环境的重要区域。
鹿化煜张红艳孙雪峰王社江Richard CosgroveChen Shen张文超张小兵王先彦弋双文马萧林Ming Wei
关键词:黄土堆积光释光测年磁性地层古环境重建石制品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呼伦贝尔沙地的环境变化被引量:19
2013年
呼伦贝尔沙地保存的风沙层-古土壤沉积序列,是认识过去环境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沙地沉积具有速率快、沉积与侵蚀并存的特点,因此,通过大量独立的光释光年代控制对不同的剖面进行拼接,可以重建沙地在千年尺度上干湿变化过程以及特征时期的边界。本文获得了呼伦贝尔沙地8个沉积剖面的47个光释光年代和近200个样品的环境代用指标数据,结合已发表文献资料,揭示了16ka以来呼伦贝尔沙地千年尺度的干湿变化,并估算了末次盛冰期(LGM)和全新世大暖期(HO)沙地流沙的边界。初步认为,LGM期间,呼伦贝尔沙地相对于现代沙带边界,最远向北移动了约60km,向东移动了约50km,并且南北沙带之间的区域全部沙化;LGM期间沙漠化面积达到22337km^2,相对现代沙漠化面积扩大了约2.7倍。而在HO期间,整个沙地被植被所固定,发育砂质古土壤层,只在局部区域存在短暂的风沙活动。
曾琳鹿化煜弋双文陈英勇朱芳莹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呼伦贝尔沙地光释光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季风区西北缘沙漠空间格局重建初探被引量:14
2013年
通过实际考察和总结分析位于中国季风区西北缘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共和沙地的地层年代资料,初步确定这些沙漠/沙地在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的空间范围。结果发现,在末次盛冰期腾格里沙漠扩张到了香山北麓和祁连山北麓,东至贺兰山前,向西覆盖了整个民勤盆地,面积至少扩大了28.8%;巴丹吉林沙漠南到北大山,东至雅布赖山,北部覆盖了整个额济纳盆地,面积扩大了39.0%;共和盆地沙地流沙面积至少扩大了19.8%。在全新世大暖期,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界向北退缩了20km左右,共和盆地沙地流沙大范围固定成壤。
冯晗鹿化煜弋双文曾琳邱志敏崔梦淳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