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163)

作品数:14 被引量:76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浩张闻力丰干钧李涛龚全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椎间盘
  • 5篇退变
  • 5篇细胞
  • 4篇椎间盘退变
  • 4篇基因
  • 4篇间充质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基因治疗
  • 3篇分化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腰痛
  • 2篇生长分化
  • 2篇生长分化因子...
  • 2篇髓核
  • 2篇髓核细胞
  • 2篇人工骨
  • 2篇重组腺病毒

机构

  • 1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4篇刘浩
  • 5篇张闻力
  • 4篇丰干钧
  • 3篇梁涛
  • 3篇龚全
  • 3篇程相俊
  • 3篇赵献峰
  • 3篇李涛
  • 2篇张霆
  • 2篇陈晓禾
  • 2篇刘立岷
  • 2篇李坛珠
  • 2篇宋跃明
  • 1篇薛建新
  • 1篇钟磊
  • 1篇石锐
  • 1篇李秀琼
  • 1篇邓力
  • 1篇赵小丹
  • 1篇刘熹

传媒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四川医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MSCs诱导分化类髓核细胞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人椎间盘细胞和关节软骨细胞的分子表型差异,分析hBMSCs经TGF-β3和BMP-7联合诱导后能否分化为软骨细胞和髓核细胞。方法取9例自愿捐赠者髂嵴骨髓20~40mL分离培养hBMSCs。取第4代hBMSCs行三维微球培养。根据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的生长因子不同,实验分成4组,分别为加入10ng/mLTGF-β3组(A组)、200ng/mLBMP-7组(B组)、同时加入两种生长因子组(C组)以及空白对照组(D组)。于培养后21d,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于培养后4、21d进行PCR检测Ⅰ、Ⅱ、Ⅹ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的表达。结果培养后21d,HE染色示A组和C组细胞呈软骨细胞样形态特征,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Ⅱ型胶原表达呈阳性。B组和D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PCR检测示培养后21d,A、C组SOX9、蛋白多糖、Ⅰ型胶原及Ⅱ型胶原表达较4d时明显增加(P<0.05)。B、D组Ⅰ型胶原表达较4d时明显增加(P<0.05),SOX9、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较4d时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仅A组Ⅹ型胶原表达呈阳性。结论TGF-β3和BMP-7联合应用能促进hBMSCs分化更接近于椎间盘细胞,可能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
丰干钧刘浩陈晓禾李秀群赵献峰梁涛
关键词:诱导分化BMP-7TGF-Β3软骨形成
人GDF-5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本研究目的在于构建携带GDF-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用其感染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GDF-5的表达。从含有人GDF-5基因核心序列的质粒pCMV-SPORT6上通过PCR扩增GDF-5,将其酶切连接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中和骨架质粒pAdeasy-1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并酶切鉴定,线性化后磷酸钙法转染入人胚肾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得到含有GDF-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测定其滴度。用收集的腺病毒感染靶细胞MSCs,在基因水平检测GDF-5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有GDF-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1×109PFU/ml。重组腺病毒能有效感染MSCs并表达目的基因。通过构建该腺病毒并感染人MSCs可得到能持续一定时间表达GDF-5蛋白的MSCs,为这种转基因的MSCs进一步修复组织奠定了基础。
程相俊刘浩薛建新张霆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5间充质干细胞重组腺病毒基因治疗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大部分慢性腰痛与椎间盘的退变有关,本文就目前基因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张闻力刘浩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
转基因修复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研究进展
2007年
目的综述转基因修复退变椎间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发展及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转基因调节椎间盘ECM合成和分解的国内外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椎间盘正常的形态、功能与ECM的合成、降解密切相关。ECM已经成为转基因修复退变椎间盘的标靶。转基因治疗目前在载体的选择、靶基因的转导、转入基因的调控与安全性等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结论转基因修复退变椎间盘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重点研究方向。
赵献峰刘浩
关键词:基因转导椎间盘细胞外基质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08年
程相俊刘浩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下腰痛年龄分布发病高峰
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与自体骨移植的比较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分析病灶彻底清除后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治疗效果,并与单纯使用自体骨植骨比较。方法:①实验对象:2003-01/2005-1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24例,随机选择40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分析,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材料:Osteoset-T人工替代骨:由美国瑞特(Wright)医疗技术公司生产的骨移植替代材料。③实验方法:实验组20例,病灶彻底清除后带妥布霉素的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内固定对照组20例,病灶彻底清除后单纯自体骨植骨内固定。④实验评估:根据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脊柱X射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①患者平均住院19.5d(12~27d)。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并发症状,术后1周平均白细胞计数8.×109。②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影像学资料提示钢板位置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结核病灶均无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Cobb角15°,畸形矫正角度没有丢失。③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40%(8/20);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85%(17/20),单纯自体骨植骨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10%(2/20例),术后6个月达55%(11/20)。术后1年两组的融合率均为100%。结论:Osteoset人工骨在胸腰椎脊柱结核骨融合术中可以补充植骨量。
李坛珠刘浩张闻力宋跃明龚全李涛刘立岷
关键词:脊柱结核人工骨自体骨内固定
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评价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中,应用医用硫酸钙(Osteoset)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4月~2006年5月间,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消除、Osteoset人工骨加自体骨植骨并内固定术。观察患者局部伤口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片和CT扫描),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不良全身反应。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结核病灶均无复发,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5.2°±6.7°,末次随访畸形矫正角度未见明显丢失。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95.8%,术后6个月24例患者植骨部位均获骨性融合。[结论]Osteoset人工骨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可以补充植骨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满意的临床效果,是一种优良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张闻力刘浩李坛珠宋跃明龚全李涛刘立岷
关键词:脊柱结核骨移植替代材料自体骨移植OSTEOSET
细胞移植进行椎间盘退变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丰干钧刘浩
关键词: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椎间盘退变
腺病毒介导的生长分化因子5基因对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基因导入hBMSCs,研究GDF-5基因的表达和对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腺病毒GDF-5(adenovirus GDF-5,Ad-GDF-5)[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和空载腺病毒Ad-GFP进行扩增并测定滴度,并以不同滴度两种病毒感染第3代hBMSCs,干预后2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RT-PCR检测GDF-5在hBMSCs中的表达。取第3代贴壁hBMSCs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GDF-5基因转染组)、成骨诱导组、空载组和对照组。于干预后不同时间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定量RT-PCR、免疫荧光染色和vonKossa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Ad-GDF-5滴度为1.0×109pfu/mL,Ad-GFP滴度为1.2×109pfu/mL。Ad-GDF-5及Ad-GFP均能对hBMSCs有效感染,并使其表达目的基因和GFP基因。干预后1~7d实验组和成骨诱导组hBMSCs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向成骨细胞转化,而对照组和空载组hBMSCs仍保持原有形态及生长方式。荧光定量RT-PCR检测示,干预后4d实验组GDF-5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实验组和成骨诱导组ALP、ColⅠ、骨钙素基因表达均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5),成骨诱导组ColⅠ基因表达高于实验组(P<0.05)。干预后4d,免疫荧光染色示成骨诱导组和实验组细胞表达并分泌ColⅠ,空载组和对照组细胞未见ColⅠ表达。干预后10d,成骨诱导组和实验组细胞vonKossa染色为阳性,对照组和空载组为阴性。结论GDF-5基因可通过腺病毒载体导入hBMSCs稳定表达,并促使其成骨分化,为进一步研究这种转基因hBMSCs修复骨组织奠定了基础。
程相俊刘浩张霆黄巧蓉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5HBMSCS重组腺病毒分化基因治疗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钟磊刘浩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结构病变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发病机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