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1004)
- 作品数:8 被引量:384H指数:8
- 相关作者:郭旭东连纲傅伯杰虎陈霞邱扬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文献分析的土地退化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中英文献综合统计,土地退化评价应用频次较高的指标有植被盖度、坡度、经济收入水平、有机质含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壤侵蚀应用频次较高的有植被因子、坡度、地貌类型、有机质含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沙化有植被覆盖度、沙地占地率、土地利用类型、有机质含量、人口数量等。土地退化、土壤侵蚀和沙化遥感监测指标也集中在植被盖度、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指标。
- 许宁郭旭东洪友堂张聪董华
- 关键词:土壤侵蚀沙化遥感监测文献计量学
-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预测被引量:59
- 2006年
- 分析、预测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动态是区域土地质量评价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省横山县采集了254个耕层(0-20cm)土样,利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了相关地形与遥感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因子进行回归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县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很低,变异性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差异显著,其中以水稻田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林地和灌木林地相对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次序为:水稻田>川地>梯田>坝地>荒草地> 坡耕地>林地>灌木林地。不同坡度分析表明.“0-3°”这一坡度等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坡度等级;不同坡向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坡向有机质含量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势,阴坡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要比阳坡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高程h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坡向的余弦值 COSα正相关,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和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 以及湿度指数(WI)正相关。利用相关环境变量及遥感指数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预测结果不甚理想,存在一个平滑效应,对于残差解释相对较低,须进一步研究以更好的解释残差。
- 连纲郭旭东傅伯杰虎陈霞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地利用
-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87
- 2003年
-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国际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土地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建立能够衡量土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来源、基本概念、评价框架和研究计划。介绍了国际土地质量指标研究计划中提出的养分平衡、产量差额、农业土地利用强度与利用多样性、土地覆被、土壤质量、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水质量、林地质量、牧草地质量、土地污染等11项土地质量指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有关部门在土地质量方面的研究趋势与建议。
- 郭旭东邱扬连纲刘康
- 关键词:PSR框架经济增长
- 基于斑块层次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初步分析——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被引量:11
- 2006年
- 利用SPOT2/4、SPOT5等遥感数据源,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分析了1999年到2003年河北省张北县土地利用(耕地)变化情况;运用GIS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初步分析林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转变为林草地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等的土地退化特征。从1999年到2003年,张北县耕地减少20229.5ha,耕地的主要流向为林草地,其中又以旱地转化为人工草地为主,2003年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为牧草地。除耕地转为疏林地外,耕地转为林草地的其余类型未退化斑块的面积较大;林草地转化为耕地的情况比较复杂:林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水浇地的斑块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土地退化;而牧草地转化为旱地、其它土地转化为旱地、牧草地转化为菜地斑块中退化斑块数和面积比例都不大。和未变化耕地斑块的退化特征比较,旱地转化为牧草地,退化斑块与未退化斑块数量比例比较接近,但未退化斑块面积比例远远高于未变化耕地斑块;而牧草地转为旱地的退化与未退化斑块数量和面积比例没有明显差别。旱地转化为林地的未退化斑块数量和面积比例要大于林地转化为旱地的斑块。说明旱地向林草地转化有助于提高区域土地质量。
- 郭旭东谢俊奇何挺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斑块
- 土壤质量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被引量:16
- 2005年
-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农业应当包含对于资源的成功管理来满足人类需求的变化 ,同时维持或提高环境质量 ,保护自然资源。土壤质量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指标 ,本文在深入剖析土壤质量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内涵基础上 ,总结、分析了土壤质量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二者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就土壤质量研究如何在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做了探讨。
- 连纲郭旭东王静傅伯杰程烨
- 关键词:土壤质量
-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县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49
- 2005年
- 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针对其水土流失问题,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压力指标包括地形、农用地、人口、收入及格局指标,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和粮食作物产量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和政策指标。运用G IS、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土地质量指标的数值,采用分级赋值、综合打分的方法评价土地质量。结果表明,安塞县土地的压力较大,整体状态偏低,响应措施也不积极。探讨了指标在土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性并提出今后土地质量可能的研究方向。
- 郭旭东邱扬连纲王静
-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预测被引量:73
- 2008年
-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属性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表层土样,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景观位置土壤养分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养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相关环境信息进行空间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表现为坝地最高,灌木地最低,而全磷含量以梯田最高。在不同景观位置,沟平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景观位置,而全磷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汇流动力SPI、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全氮与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而全磷只与坡度β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较好,而全磷预测结果较差;回归-克里格预测有效地减小了残差,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预测精度高于回归预测。
- 连纲郭旭东傅伯杰虎陈霞
- 关键词:土壤养分环境因子小流域
-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县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 由于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由此引发的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迫切要求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明确反映土地质量变化因果关系及采取相应对策的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以陕西安...
- 郭旭东邱扬连纲王静
- 文献传递
-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容重及水分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81
- 2006年
-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了82个样点,选取土壤容重和水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景观位置下二者的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水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地形与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容重变异较小,其大小次序为:灌木林地>荒草地>梯田>坝地>林地>坡耕地;土壤水分变化相对较大,大小次序为:坝地>荒草地>灌木林地>坡耕地>林地>梯田。在不同景观位置,土壤容重大小变化表现为:坡顶>沟平地>坡下>坡上>坡中;土壤水分大小变化为:沟平地>坡中>坡下>坡上>坡顶。基于数字地形分析技术,提取相关地形指数,与土壤容重和水分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正相关;土壤水分与高程呈现负相关关系,和剖面曲率正相关。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发现模型对土壤容重预测结果比较理想,但对于土壤水分的预测存在较大的平滑效应,残差较大,须进一步探讨。
- 连纲郭旭东傅伯杰虎陈霞
- 关键词:地形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