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92)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素敏甘淑袁利伟杨哲张晓伦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滇东南
  • 3篇东南
  • 2篇遥感
  • 2篇石漠化
  • 1篇滇东南岩溶山...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山区
  • 1篇遥感反演
  • 1篇遥感探测
  • 1篇遥感影像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矢量
  • 1篇矢量化
  • 1篇图斑
  • 1篇环境特性
  • 1篇反演

机构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作者

  • 3篇李素敏
  • 2篇袁利伟
  • 2篇甘淑
  • 1篇袁希平
  • 1篇陈占
  • 1篇陈国平
  • 1篇张晓伦
  • 1篇杨哲
  • 1篇杨永平
  • 1篇张晓伦

传媒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ETM+的滇东南石漠化区域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反演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建立遥感数据获取的植被指数与石漠化区域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反演遥感光谱信息与石漠化程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本研究选择云南省石漠化最严重的滇东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以ETM+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野外实测数据内插生成叶面积指数图,经过大气地形校正后的遥感影像数据生成植被指数图,找出两者之间的规律.考虑到高原山地地区特殊的大气地形条件,为提高校正的精度,减低遥感信号和陆地表面参数反演的影响,本研究在原有的类型匹配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综合考虑湿度、能见度后进行地表反射率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估计以及临近效应的纠正,再结合阴影函数运算法,同时进行大气地形的校正.研究表明,经过大气地形校正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指数NDVI与叶面积指数LAI的相关系数很高,且与LAI呈非线性函数关系.采用一阶关系式,复相关系数达到0.712;二阶复相关系数达到0.765.
李素敏袁利伟甘淑杨永明
关键词:植被指数
滇东南岩溶山区地质环境特性遥感探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和石漠化严重省区之一,石漠化面积在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在逐步恶化,亟需采用遥感技术对石漠化进行快速监测。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技术对滇东南岩溶山区的岩溶地貌、区域断裂构造及岩性分布等地质环境特性进行探测与分析,剖析了研究区岩溶石漠化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岩溶地貌类型与石漠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严重石漠化现象多发生于峰丛洼地与峰林洼地,无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区域多处于岩溶山地、岩溶槽谷与岩溶平原,在岩溶丘陵与岩溶盆地中存在一些轻度和中度石漠化现象;区域断裂构造对石漠化的发育空间与分布区域有重要影响,石漠化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红河断裂、开远—丘北断裂与广南—富宁断裂包围的区域,在小江断裂和弥勒—罗平断裂中间地区也存在着一些连片状的石漠化区域,小江断裂以西的地区多为无石漠化区域;岩性类型对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无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多分布于非碳酸盐岩地区,石漠化主要集中于碳酸盐岩地区,在纯灰岩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多为强度和中度石漠化区。
张晓伦张晓伦杨永平杨永平陈占陈国平
关键词:遥感探测岩溶山区石漠化滇东南
提高滇东南石漠化区域遥感反演中的大气校正精度
2016年
在充分考虑气溶胶空间分布和地表临近效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湿度及光谱分析确定合理的能见度,并分析研究不同校准文件对于光谱反射率的影响.将这些值应用于大气校正的计算过程,以此提高大气校正的精度.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的大气校正能够有效降低大气分子、水汽、臭氧、气溶胶粒子等对卫星遥感影像造成的影响,提高遥感石漠化信息反演精度.该方法在冬季的校正效果较秋季和春季的更佳.
李素敏袁利伟袁希平
关键词:石漠化遥感影像大气校正反演精度
栅格地形图的图斑矢量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遥感分类技术应用于栅格地形图面状要素的矢量化具有其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把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应用于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林地图斑边界线的提取。借助VS2012平台利用C++语言对提取的地类边界点使用最邻近点算法按顺序编码,弥补了ARCGIS点转线算法仅通过比较坐标值来连接临近点算法的不足,得到了林斑的矢量边界线,从而实现了地形图中面状要素的栅矢转换,为林地动态变化监测和林地利用类型数据库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
单长贺甘淑杨哲李素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